•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由裝幀到書籍設計
    來源:光明日報 | 劉曉翔  2021年10月24日08:38
    關鍵詞:裝幀 書籍設計

    《老人與海》(全譯本)書籍設計 張志奇

    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優秀作品展”近日在首都圖書館“春明簃”閱讀空間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展覽為讀者提供了欣賞這些書海明珠的機會。

    “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暨評獎”始于1959年,自2009年舉辦第七屆起,正式更名為“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展覽和評獎促進了漢語出版物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發現和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蜚聲國際的優秀書籍設計師,成為漢語出版的榮耀。

    在國際出版物設計領域,有被中國讀者所熟知、由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主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世界最美的書”以國家形式參評,為此,上海新聞出版局自2003年起,每年評選出20至25本“最美的書”,再送至德國萊比錫參與角逐。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則每年從參評的數十個國家的圖書中評選出14本“世界最美的書”。在如此高的當選難度下,中國在獲獎國家排名中僅列荷蘭、瑞士和德國之后,展現出名副其實的國際水平。除此之外的國際知名平面設計評獎,漢語出版物設計也經常拔得頭籌。這些成績足以證明,來自漢語區的書籍設計是平面設計領域的重要一脈。

    漢語出版物設計能取得眾多成就,離不開設計觀念的轉變,中國出版協會書籍設計藝術工作委員會將這一轉變稱之為“由裝幀到書籍設計”。從1959年的首屆展覽暨評獎到2009年第七屆更名為“書籍設計藝術展”,即印證了這一轉變的過程。

    “裝幀”一詞來自日本,在中國意指封面設計。古騰堡活字印刷術由傳教士馬禮遜于1826年引進中國后,迅速取代了雕版印刷,改變了漢語出版物格局。從那時起,書籍開始在民眾中普及,書籍的裝幀即形制的變革亦隨之而來。清末民初的書籍裝幀設計緊隨世界潮流,涌現出如魯迅、錢君陶等一大批優秀的設計師和裝幀設計作品。

    書籍的封面和內文設計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被歐洲、美國和日本的眾多書籍設計師認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書籍設計最重要的方法論“版面網格系統”也在瑞士出現。90年代,沉睡的漢語出版物設計終于迎來了影響深遠的重大設計觀念變革,即“由裝幀到書籍設計”。書籍設計的三大核心理念為裝幀設計、編排設計和編輯設計。這一理論體系由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成員、清華大學教授呂敬人系統提出,其理論雛形早在1996年便已萌發。正是在這一理論體系的影響下,漢語出版物得以走出裝幀的禁錮,迎來了第六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暨評獎”。從參展作品來看,書籍設計的理念已經深入書籍設計師、出版人之心,成為“由裝幀到書籍設計”的轉折點。

    “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旨在建立漢語出版物設計的評價體系,設立的文學、藝術、社科、教育等系列獎項,鼓勵不同學科書籍設計的均衡發展。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相比于往屆,不僅設立了全場大獎,且設立評審獎,讓藝術個性不被共性淹沒、遮蔽。

    書籍設計的著眼點是“視覺對話”。在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的獲獎作品中,科技類金獎是由尹琳琳設計的《材料圖傳——關于材料發展史的對話》。該書的6個外立面全部處理成黑色,封面圖形運用聲波的抽象變化組成文字。在黑紙板上起凸、燙印聲波的線形,產生不同的光澤與質感,使節奏和韻律躍然紙上。內文則選用富有質感的環保紙,函套、書口、書簽的處理豐富了圖書的層次和變化。在信息編排上,插圖和對話被分別排布在對開頁面上,以一面插圖、一面對話的形式闡述著文本內容。插圖頁通過設計變化突出歷史人物,明確歷史年代,并把知識點提取出來以手寫的形式強化。每個頁面都撒有細小的圓點圖案,暗示了材料進步的內在邏輯和相互關聯。

    由顧欣設計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館展叢書》,獲得評審獎中的呂敬人評審獎。這套書包含了《竹簡上的經典》《對話達·芬奇》《營造中華》《尺素情懷》等分冊,設計者用統一嚴謹的設計思路,將細節處理運用于書籍的每一個角落。從封面到內文版面的處理,中英文字體字號的應用,網格秩序的駕馭,文本圖像布局,空間體例安排,敘述節奏把控等,設計者將編輯設計概念融入設計之中,表面形式的淡泊素靜反映出設計師對文本的表現與掌控能力。

    李瑾和伍子杰合作設計完成的《教學檔案》獲得了教育類銀獎。該書以開啟檔案的形式展現教育工作者的藝術歷程及設計觀念的變遷,并記錄了一批多元化的學生作品,意為對設計研究和培育設計人才多年成果的一次階段性展示。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由不同的裝訂形式組構,形成錯落多元、外包內放的書籍形態。三部分呼應而又各自獨立,搭建出風格多樣而舒適的閱讀環境。其中紙頁最高部分為“學生個案”,暗含作者期望學生們能不斷超越過去、銳意進取。全書以白、灰為主調性,熒光綠色穿插其中,單色印刷以降低色彩明度為手段,四色印刷加白專底色與灰紙調和,傳遞出教育工作者低調溫暖、謙和儒雅的風范。

    《老人與海》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張志奇設計的《老人與海》(全譯本),封面以人和魚在海面上的倒影為主體來影射現實與虛幻,并隱喻作者海明威傳奇跌宕的一生。文本起始和收尾留有大量空白頁并印有漸變藍色,表達了時間的流動和海水由淺及深的空間變化,并以此環繞主題:生命的追尋、抗爭及萬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模式。書中還藏有另一本書,其中記錄和繪制了“線索”,表達了不同時空的存在感。“書中書”的交叉閱讀,營造出雙重的閱讀體驗和復雜情緒,并給予讀者用以記錄的空白空間,該書也因此獲得文學類銅獎。

    書籍設計從內容編輯入手,以清晰傳遞信息為第一要義。由白鳳鹍設計的《觀念的格調——中國當代新工筆畫家圖文集粹》獲得了藝術類優秀獎。該書對“新工筆”這一新生藝術現象做了案例式的梳理,并探討了工筆傳統與現代、水墨語言的當代意義,設計師將資料分為圖和文兩冊,圖文互對互賞。

    當然,參展的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從中體會書籍作為物質實體所帶來的閱讀感受,你會發現不同的精彩。在文本出現新載體后,書籍也迎來了全新的時代,正如英國知名書史學家大衛·皮爾森在《大英圖書館書籍史話》中所言:“如果書籍存在的理由純粹是承載文本,那么它們的消亡指日可待。”

    (作者:劉曉翔,系中國出版協會書籍設計藝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四虎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11p|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久久精品视频16|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深夜福利久久|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