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更多作家書寫中山故事 中山市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研討會舉行
10月23日,“在祖國的花園中”中山市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研討會舉行,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專家學者們現場一對一點評中山8位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
中山市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研討會現場。 南方+ 苑世敏 拍攝
中國作協會員、“老舍文學獎”獲得者耿立現場點評土家族作家黃建的作品。他建議,要認識到散文和小說的界限,虛構是小說的寫作倫理,而散文的寫作倫理是以真為最大的道德。散文雖然也可以敘事,但不是以講故事為目的,不是以沖突、巧合這些手段來推進文本,散文的敘事動力不來自故事本身的設置,人們從散文里讀出的應該是本真的生活和人生的意義。
中國作協會員、作家陳崇正點評了維吾爾族作家帕蒂古麗的作品,他表示帕蒂古麗的寫作似乎從未離開故土,同時她的寫作也是開闊的、有識別度的,她從未停滯,一直在變更寫作的姿態。在時代變遷中,故鄉不再是一個凝固的名詞,而變成可以流動的動詞。這個“行走的故鄉”構成了帕蒂古麗寫作中獨特的風景。
帕蒂古麗從新疆到寧波,三年前來到中山。她說:“中山有很多少數民族作家,今天這樣一對一的交流對我幫助很大,在研討會之前,專家們花了很長時間閱讀我們的作品,提出的建議很中肯。地理上的跨度會給作家新的視野,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就來過廣東,我目前正在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就是寫我從新疆到廣東的故事,中山的燈飾等元素都會出現在這部作品里。”
現場,專家學者們還指出,作家創作的作品應該是真誠的,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中山市文藝工作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向作家們邀約,中山市文聯專職副主席盧曙光表示,中山歷來都是文學沃土,特別是近現代以來,這片土地上涌現出一系列影響巨大的歷史文化名人,下一步中山會以更大的魄力、更足的資源、更大的動作、更好的辦法做好中山歷史文化名人資源挖掘與利用,希望更多作家書寫這片土地的故事。中山作協主席馬拉也表示,歡迎文藝創作者們多來中山走走,將中山的風土人情、風物故事講述得更為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