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語言類綜藝節目:言之有趣更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來源:光明日報 | 姜琳琳  2021年10月20日08:31
    關鍵詞:語言類綜藝

    近期,一批語言類綜藝節目接連上線,成為觀眾的“心頭好”。節目獲得動輒上億的播放量成績,相關的截圖、短視頻和評論文章也成了微博熱搜榜和微信朋友圈的常客。這種節目類型的創作播出緣何再度掀起熱潮?隨著綜藝節目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如何進一步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若想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在節目熱度和流量不斷攀升的同時,這些問題需要創作者、業界乃至社會各界冷靜思考。

    從小圈層走向大眾化,成綜藝新爆點

    語言類綜藝節目以語言為特色,旨在運用語言進行信息傳遞和意見表達。根據表現形式,可細分為談話、朗誦、演講、辯論、脫口秀、相聲小品等類別。在中國,語言類節目已有四十年發展史,歷經從傳統電視到網絡制作、從小圈層到大眾化的演進過程。

    語言類節目發展的第一階段可追溯到電視時代早期。20世紀80年代,活躍于各種電視晚會中的相聲、小品可謂語言類節目最初的形態。這類節目大多輕松搞笑,每每亮相,都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甚至被譽為晚會的“招牌”。不過,由于時長較短,只能作為綜藝節目的一部分呈現,尚無法獨當一面。直到1993年《東方直播室》開播,語言類節目才作為一種獨立的節目形態出現在大眾面前。三年后,《實話實說》誕生,在大眾中產生熱烈反響,語言類綜藝節目至此進入高速發展期。之后,《對話》等次第涌現。這時候的語言類節目以主持人、嘉賓對談或主持人、嘉賓、現場觀眾互動為主,風格或搞笑,或感人,或深刻,在綜藝節目領域掀起了一股創作風潮。

    第二階段從21世紀初開始。一方面,隨著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入影視生產,以及觀眾欣賞口味不斷變化,游戲類、益智類、婚戀類、選秀類節目相繼成了綜藝市場“主角”,語言類電視綜藝節目一度沒落。另一方面,互聯網崛起,綜藝節目的傳播環境發生深刻改變。在媒介傳播思維和傳播技術更新的推動下,一批網絡語言類節目興起。《大鵬嘚吧嘚》《拜托了冰箱》等風靡一時,使語言類節目的題材和形式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樣態。

    第三階段則以2016年為轉折點。隨著嘉賓選擇日趨多元,新媒體營銷思維引入,語言類節目再度成為綜藝市場爆點。節目不僅吸引娛樂圈、文化圈、體育圈、商業圈的知名人士跨界入局,還邀請交警、醫生、程序員、工人、家庭主婦等素人參與進來。來自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不同地域的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各自關注的話題,使節目涉及的內容更具時代價值和社會意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的涌現,將傳統文化內核與綜藝化表達相結合,為語言類節目創作開辟了新空間。

    碎片化表達契合年青一代的消費習慣

    為何語言類節目能吸引當下觀眾的注意力?碎片化的表達和多平臺同時分發是其外在原因。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短視頻逐步崛起,年青一代的消費習慣因此發生了深刻變化。相較于花大塊時間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觀看整期節目,很多人更喜歡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社交網站或短視頻App上追看綜藝節目。而語言類節目的形式正好適合剪輯成若干個獨立短片,具有適合碎片化傳播的天然優勢。在宣發渠道上,除了傳統電視臺、視頻網站之外,社交媒體和短視頻App成為綜藝節目宣傳營銷的重要渠道。每個平臺的主要用戶群體不同,多平臺分發可以覆蓋更廣泛的受眾,使節目亮點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開去,在社會輿論上形成熱點,使關注度和話題度飆升,從而獲得可觀的流量。

    語言類節目走紅,還在于它契合了觀眾疏解壓力和負面情緒、在短期內學習有用知識等心理訴求。很多語言類節目以逗樂觀眾為目的,輕松幽默的話語能給人們打造一處繁忙生活之外的休閑樂土。還有些節目主動承擔起對大眾進行知識普及、文化熏陶的社會功能。比如辯論類、演講類、講壇類節目注重言之有物,主持人的解說、嘉賓的交流、選手的比拼都包含了豐富信息。觀眾可以在自有的評判標準、價值取向、心理訴求下有選擇地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系統。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很多語言類節目創作并未止步于放松身心、學習知識。它更希望通過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話題,輸出引人深思的觀點,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節目時常根據時下觀眾關心的熱點設置議題,以舉重若輕的表達討論工作職場、戀愛婚姻、人生價值等課題。嘉賓或以調侃的方式談論身為普通人的困惑,或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問題,或辯論交鋒,表達鮮明觀點,各種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往往能切中觀眾的所思所念,使節目與社會、時代同頻共振。

    在思想深刻和生動風趣之間找到平衡點

    語言類節目的核心看點在于表達觀點。好不好看,全靠嘴說。所以,“說什么”“怎么說”成為一檔節目能否成功的命門所在。目前語言類節目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有優質的內容,知道“說什么”,卻把握不好“怎么說”,需要在如何吸引受眾注意力的問題上尋求突破;另一種是深諳“怎么說”的技巧,在形式上不斷翻新花樣,總是讓受眾眼前一亮,卻在選擇“說什么”上犯了難。

    針對第一種情況,節目范式還需進階。有些節目圍繞詩詞、朗讀、成語、漢字等優質內容展開介紹探討。能否把這些相對小眾的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大眾了解它、認可它、喜歡它,成為關鍵。在影視制作觀念和媒介技術的更新迭代之下,隨著審美能力的提升,觀眾對節目形式的要求越來越高,已不滿足于單純坐在屏幕前當個接受者,而更希望通過直播連線、評論彈幕等形式成為節目的參與者,甚至影響節目走向的決定者。在當下的綜藝市場上,“綜N代”占比大,新節目相對不足。一季季節目播出后,觀眾對節目流程了如指掌,再加上許多節目都請那么幾位嘉賓,出場重復率過高,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創作需處理好破與立、穩與進的關系,不斷從節目模式、環節設置、嘉賓陣容、互動形式上求新求變,進一步提升審美表達能力,爭取每一季都有進階表現。新推出的節目也要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避免與已有的節目類型形成同質化競爭。

    針對第二種情況,則應注重思想深度的挖掘和話題輻射面的拓寬。現在有些節目網感十足,有設置互動環節,又提供話題談資,卻缺乏思想價值和社會意義。節目內容搞笑八卦多,嚴肅深度少,有的直接將互聯網上的段子、搞笑視頻移植過來,還有些為了制造話題上熱搜,不惜人身攻擊、侵犯隱私。須知,優質內容才是決定一檔節目走多遠的核心因素。觀點的輸出是語言類節目區別于其他類型綜藝節目的獨特之處。關注現實,讓節目更多地反哺社會,讓輿論形成正向流動,對受眾進行正確引導,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要更好地發揮這一功能,還需要在聆聽時代呼聲、感受社會脈動、提高精神境界上尋求新的突破。守正創新,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挖掘原創人才,孵化創新內容,實現節目的轉型升級,才能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作者:姜琳琳,系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傳播學專業2019級博士生)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高清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久re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2022国产精品不卡a|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一信息|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国产精品玩偶在线观看|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