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兒童唱響遒勁的主旋律
“童心向黨·百年輝煌”書系是一套難得一見的具有史詩規模的紅色繪本,巧妙地以淺近的兒童視角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光輝歷程。對于我這樣的“70后”讀者,閱讀這一書系的感覺,像是重回急切地閱讀一本本關于戰爭故事的“小人書”的童年時光,我們在那個年代讀得如饑似渴、熱血澎湃。時隔近半個世紀之后出版的這一套精美的主旋律繪本,拉長時間線索并擴展時代視野,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展現浩大、莊重的主題,吸引少年兒童走進那些不能遺忘的歷史,也走近那些需要銘記的犧牲與奉獻。這個書系認真踐行了“要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特別是要講好新時代的故事”這一重要理念,“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從小埋進心里”。
承載政治主題的兒童文學作品,其一大難度就是如何融匯教育性與審美性。兒童文學不能因為兒童讀者的年齡之“小”,而不去表現主題之“大”。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的邊界不在于表現的主題,而在于表現的尺度和方式。兒童文學并不排斥教育,任何文學都存在客觀的教育意義。將兒童文學純粹當作教育工具的觀念經過了淘洗,兒童性與文學性應當二者并重,教育性與審美性應當水乳交融,這些已經成為兒童文學界的共識。“童心向黨·百年輝煌”系列繪本的構想指向與社會歷史相關、具有意識形態教育意義的宏大主題,弘揚黨的百年歷程中形成的多種精神——從20世紀初以來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紅巖精神、延安精神到當代的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這一書系是給成長于中國文化土壤的孩子們的一份厚禮,以圖文結合的審美形式來跨越時空,飽含激情地展現社會變革中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復原鮮活的歷史域,營造切實的現場感,讓兒童讀者浸潤其中,感同身受。
書系中的16個繪本以不同歷史時期的故事貫穿起百年紅色之旅,引領兒童讀者感受和思考其中的艱難與抗爭、悲憫與愛憎、勇敢與堅強、光榮與夢想,汲取精神成長所需要的廣闊底蘊和豐沛力量,以純真的兒童視角展開深闊的國家敘事,映照黨的精神譜系。就兒童文學創作而言,即便想要表達的思想主題再宏大、教育意旨再迫切,也得回到兒童本身,才能自然而有效地叩開兒童讀者的心扉。這個系列中的繪本敘事都從兒童出發,尋找過去的兒童和當下的兒童可以發生交集的地方,來引發閱讀中的代入、移情與共鳴。大部分作品以兒童為主角來講述他們在崢嶸歲月中的故事,另有一些繪本則以兒童為敘事者或見證者,引出先輩們為解放人民和建設中國作出的無私奉獻。作品中兒童個體或群體的所作所為和所見所聞,是中國百年黨史汪洋中的朵朵浪花,以小見大地映射出大海的磅礴壯闊。巧妙的是,不少作品將兒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長和宏大的社會歷史事件相結合,將兒童的小故事嵌入歷史的大背景中講述,避免了空洞的概念化宣傳,以人見史,以史襯人,人物不是符號,而是用細節塑造的血肉豐滿的形象。
繪本的吸引力不僅來自于故事中兒童角色帶來的親和力,還在于文圖本身的美學功力。文學創作是一種“省略和剪輯的藝術”,繪本這一體裁決定了篇幅的短小,創作者必須采用盡可能簡潔的文字和精當的構圖,以一當十地表現主旨,并營造豐富的審美空間。書系中的繪畫藝術手法和風格多種多樣,將主旋律的“硬核”以親切化和靈動化的方式呈現,剛柔并濟,斑斕多姿。一些繪本的圖文結合非常出色,感染力很強。《光明》用單純的黑白色來表現光影世界,以明暗對比來寄寓愛憎,反映壓迫與希望,將小蘿卜頭對于光明和自由的向往表現得淋漓盡致,其被害也更加讓人痛徹心扉。《一把青稞粒》則用油畫方式來塑造具有立體感和雕塑感的形象,凸顯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氣質,令人印象深刻,頗具震撼力。《孩子劇團》用簡樸的鉛筆素描,勾勒在殘酷環境中不屈斗爭的孩子群像,多幅畫面具有鮮明的歷史感,而腳印的多次特寫則增添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意。書系中表現當代故事的繪本則大量運用鮮艷的色彩和輕快的節奏,渲染蓬勃發展的時代氣息。這些繪本如一出出微電影,鏡頭的運用流暢多變,遠景、中景、近景和特寫恰當更迭,在表現個體與整體的切換和組合中,也傳遞了對個人價值與社會歷史之關系的思考。
生活于和平時期的當代兒童,往往局限于個人生活的方寸之中,很少會注目于更大范疇的民族、國家、世界和全人類的進程。雖然不少孩子癡迷于網絡上廝殺的虛擬戰爭游戲,但是對于實實在在發生過的、風云變幻的國家歷史和英勇奮戰的先輩事跡卻太過陌生。“童心向黨·百年輝煌”系列為孩子矚目歷史和時代氣象提供了一個入口,讓他們與書中各時代的孩子們相遇,觸摸歷史和時代的脈搏,感受歷史和時代的呼吸,在共鳴中鑄就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繼往開來地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文學閱讀方面,英國文學家、牛津大學教授C.S.路易斯要求讀者“不要惦記著說文學要與我們有關,而是時刻惦記我們要與它有關”,這一觀點很有啟示意義。“惦記文學要與我們有關”,主要是創作者、傳播者的擔當;“我們要與它有關”則是要求讀者要用虔誠的心去貼近作品,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深入領會作品的豐滿,從中獲得頭腦、精神和心靈的滋養。閱讀“童心向黨”系列繪本,我們的確非常需要惦記“我們與它”有關,因這種“惦記”,我們的閱讀會有更多積極的體察、深沉的懷想和鄭重的思索,并由此激發行動,意氣風發地去再接再厲,創造嶄新的輝煌篇章。
(本文系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兒童文學跨學科拓展研究”[19JZD03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