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逐夢·致敬功勛黨員(13) 執著的堅守
    來源:人民日報 | 楊明方 李亞楠  2021年10月15日08:01

    如果讓你到荒涼的無人區守邊防,從零開始開拓新生活,你愿意嗎?

    如果和你一起生活的人都離開了,家園重新變成無人區,除了羊群就是與孤獨為伴,你還愿意繼續堅守嗎?

    不知你的答案是什么,但是魏德友老人用半個多世紀執著的堅守告訴我們他的答案:我愿意!

    為了這個承諾,他走過的巡邊路相當于繞地球赤道五圈。

    早晨六點,新疆塔城,位于邊境的薩爾布拉克草原上,晨光還沒有喚醒沉睡的土地,魏德友在黑暗中睜開雙眼,摁亮電燈。歲數大了怕冷,雖然初秋的天氣依然暖和,魏德友還是穿上了兩條褲子。簡單洗漱了一下,早飯更是簡單:前兩天買的馕已經有點干硬,顫顫巍巍的牙齒降服不了,掰成塊扔進碗里,倒了一碗老伴兒剛燒的開水,干硬的馕塊迅速變得綿軟,正適合這位八十歲的老人。

    門口的桌子上,是陪伴了他許久的收音機、水壺、望遠鏡,魏德友把它們依次掛到脖子上,戴上一頂褪色的帽子。清晨的陽光已經灑在草原上,羊群也醒來了。

    誰能想到,八十歲的老人,腿腳相當靈便!三兩步走到羊圈前,打開圈門,羊群一涌而出,順著圍欄吃草。

    其實,自從二女兒魏萍回到老人身邊接過了羊鞭,魏德友已經很少出去放羊了。今天魏萍有事要出門,魏德友便像此前五十幾年的每一天一樣,一邊放羊,一邊巡邊。

    時光是如何把一個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變成如今的耄耋老人呢?

    羊兒悠閑地吃草,魏德友腦海中回響起自己復員時向組織保證的聲音:到新疆去,聽黨指揮,守衛邊疆,建設邊疆,再苦我也不離開!

    那是1964年,部隊動員復員軍人到無人區放牧守邊,屯墾戍邊。來不及回家和父母告別,更來不及見一見從未謀面的未婚妻,魏德友和一百一十七名來自不同部隊的戰友就踏上西行的火車,再轉汽車來到了邊境,成為兵團工二師12團二連一名職工。兵團九師成立后,隸屬于九師161團。

    真是荒涼啊,除了一腔熱血和遍地荒草,可真是什么都沒有!先住進牧民閑置的空房子,門框真矮,進出門都要碰頭,還快要倒塌了。好在,一群小伙子有的是力氣,挖出了屬于自己的地窩子——地上挖個大坑,上面搭上木頭,再蓋上葦席,壓上一層土,兩片破麻袋掛在門口——這就是住人的地方。

    向遠處望去,魏德友似乎在尋找戰友陳秀倉的墓——剛來了半年,陳秀倉在放牧時遭到狼群襲擊,被咬傷后患了狂犬病,大家照顧了他七十天后,還是沒能救下他的生命。陳秀倉不但是戰友,還是老鄉。守靈時,魏德友向戰友保證:你安心走吧,我替你守著!

    魏德友沒有失信。

    至今,他還記得鋼槍貼著臉頰時刺骨的冰冷。1969年,魏德友加入“鐵牛隊(武裝民兵隊)”。那時候,放牧是邊防斗爭最激烈、最危險的工作,魏德友主動要求擔任牛群組組長,從二連連部搬到了更靠近邊境線的薩爾布拉克。

    慢慢地,這片荒涼的無人區熱鬧起來了,種下的樹長高了,葡萄架下有了陰涼,瓜果蔬菜飄香。

    1981年,二連被撤并,職工們都被分流到了其他連隊,薩爾布拉克又變成了無人區。

    走?還是留?魏德友認真考慮過。

    走了,生活會舒適一些,但是邊境線怎么辦?這么長的邊境線沒有邊境設施,六公里以外的邊防連人手少,薩爾布拉克地勢低,有個啥事情,邊防連也看不到。雖說有牧民,但他們逐水草而居,一年只有四個多月在這里放牧,其他時間這里就真的成了無人區。

    可是留下,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但自己曾經的保證在耳畔響起:“再苦我也不離開!”

    最終,有十來戶人家選擇了留下來,其他人家在連部附近,薩爾布拉克只剩下魏德友一家。再后來,其他人家也因為退休陸續搬走進了城。

    時任轄區邊防連連長白松交給魏德友一架望遠鏡:“你有戍邊經驗,請你給我們當護邊員,行不?”原本留下就是為了守邊,哪有不行的?可魏德友沒想到,留下來的日子是這樣艱難。

    一開始,連隊牛群還在,魏德友依然負責放牛。1984年春節前,連續下大雪,牛群沒草吃,魏德友大年初一趕著牛群往山上轉移,走了四天才走到,一路上又冷又餓,牛群損失了近半數。那年秋天,連隊把牛都賣了,只剩下魏德友的三頭牛、二十只羊。到1988年,在魏德友的悉心照料下,羊群發展到一百多只,魏德友還義務幫邊防連放著近兩百只羊。

    有一次,大雪下得天昏地暗,魏德友看不清眼前的路,天色越來越暗,卻仍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汗濕的衣服上落滿了雪,又被凍了起來,身上像裹了一層硬殼,一動就窸窣作響。腳步越來越沉,他已是筋疲力盡。“如果今天回不去,我還有什么遺憾嗎?這輩子都在放牧守邊防,我算是守住了自己立下的誓言。可是妻子怎么辦……”魏德友在與風雪的較量中開始不自覺回望自己的一生。就在這時,他看到了微弱的光線,趕緊拿出應急手電筒向亮光方向閃,正在巡邏的邊防官兵發現了他,帶他回到家,已是半夜。

    妻子劉景好在家擔驚受怕地等了半宿,有心出去找,又不知往哪個方向去,在院子里徘徊了許久,聽到魏德友回來的聲響,迎了出來,埋怨的話都到了嘴邊,但看著他凍得渾身哆嗦,什么也沒說出口。妻子轉身默默燒了一鍋熱水,自己偷偷哭了一場。

    春秋季,牧民們回到薩爾布拉克放牧,為了豐美的水草,羊群總是喜歡往邊界去,每次看到,魏德友都要上前勸說:“邊境無小事,萬一不小心越界被發現,后果可能很嚴重。”

    1992年的一天早上,魏德友像往常一樣早早起來準備趕著羊群去巡邊。卻只見羊圈門大敞著,聽不到一聲羊叫。

    魏德友慌了,喊起妻子,倆人腦子里都是“轟”的一聲:這羊要是出事兒了,一家人的生計就完了不說,還有邊防連的羊呢!倆人沿著痕跡一路追到了山里,一路上都是慘不忍睹的死羊——被狼咬死的。倆人一邊擦著眼淚一邊找,一直找到山坳里,才找到剩下的羊群,一數,死了一半多。

    “老魏,我陪你守了快三十年了,除了一開始,再沒有抱怨過吧?可是現在這個光景,還怎么過啊!聽我一句勸,咱搬家吧?”劉景好哭著央求。

    可魏德友紅著眼睛,犟脾氣上來了:“越是這樣越能說明咱們守邊的重要性,我要一直守在這里!”

    這么多年,劉景好知道老魏的脾氣,聽了這話,知道沒法再勸,只能住了嘴,開始一邊流淚一邊默默收拾。魏德友趕著剩下的羊群又出了門,他要去邊防連匯報情況,慢慢償還這些損失——用了整整十年才還清。

    收音機里開始播放午間新聞,魏德友從回憶中回過神來,撫摸著老朋友——跟著羊群早出晚歸,收音機曾是夫妻倆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徑。有時收音機被雨雪淋濕,“話匣子”變成了啞巴;有時遇到緊急情況,口袋里的收音機什么時候被甩出去也不知道。魏德友就一次性買好幾臺存著,五十多年來用壞了五十多臺收音機。

    “劉景好來電!”老人機傳出響亮的聲音,接起電話,是妻子叫他回家吃飯。

    回家的路上,腦海中又出現了那個梳著兩條長辮子的姑娘,魏德友不由得嘴角上揚: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伴兒的樣子。

    1967年,魏德友第一次從新疆回老家山東探親,準備結婚。回到家,第一次見到定親好幾年的未婚妻,長辮子、大眼睛,人機靈,嘴又會說,還當著生產隊隊長,是個能干的姑娘,魏德友歡喜得不得了。

    “跟我結婚后就得去新疆,你愿意不?”魏德友生怕姑娘不答應。

    “那新疆好不?”劉景好也沒扭捏。

    “俺覺得好!月月發工資,生活比家里強!”顯然,魏德友只挑好的說。

    簡單辦完婚禮,劉景好跟魏德友扛著一口裝著行李的紅色木頭箱子,坐上火車一路西行,越走越荒涼。到了烏魯木齊,又換汽車,到了塔城,干脆沒有車了——7月份,一路走一路下雨,從塔城到二連的四十多公里路,都是翻漿路,車根本走不了。住了一宿,把箱子寄存在塔城的戰友家,倆人披上雨布開始步行,泥濘道上深一腳淺一腳,劉景好拽著魏德友的衣角,天擦黑了才走到。

    遠遠一眼望過去,除了一些小土包啥也看不見。聽到聲音,大家都跑出來看魏德友帶回來的媳婦兒。“也沒房子啊,大家是從哪里來的?”劉景好看著一群像是從地里鉆出來的人,一臉問號,魏德友才笑著給她講啥叫地窩子。

    劉景好貓著腰踏進低矮漏雨的地窩子,一下子驚呆了:一張床、一盞馬燈、一個土塊壘的灶臺,能轉身的地方不足兩平方米。累了一天的劉景好這一晚上竟然失眠了,嗡嗡叫的蚊子,還有牛虻,咬得她全身都是包,喝了水還鬧起了肚子。

    第二天一早,魏德友出去干活,劉景好思來想去心一橫準備回老家,“回去繼續當生產隊長干我的工作去!”收拾了幾件隨身的衣服,打成包袱往肩膀上一掛就出了門。

    魏德友回到家一看沒人,一問鄰居,知道劉景好背著包袱走了,拔腿就追,追出一公里多,到紅橋橋頭才追上,劉景好一屁股坐在橋頭就開始哭。“你這方向都跑反了,去塔城得往巴什拜大橋那邊跑啊!”魏德友被妻子逗笑了,笑完又接著勸:“這樣,你先跟我回去,我答應了部隊的事情,就要做好。咱好好干兩三年,等到這兒不需要我了,咱就一起回老家!”

    沒想到,這個承諾,整整五十年之后才兌現。魏德友和妻子一直過著“家住路盡頭,放牧為巡邊”的生活,“我們兩個不能同時離開,總得留一個人守著邊境線。”他家從此成了“不換防的夫妻哨所”。直到2017年,女兒魏萍回到草原接過父親手中的羊鞭,老兩口才第一次一起回了一趟老家。

    還沒進門,就聽見院子里傳來說話聲,長辮子姑娘早成了白發老嫗,沒變的是干起活兒來的利索勁兒。劉景好正里里外外忙著,切西瓜、煮餃子,幾位身穿迷彩服的戰士跟進跟出要幫忙,可劉景好哪里給他們機會!原來是邊防連即將退伍的戰士前來跟老兩口告別。

    是啊,邊防連從1964年7月駐守這里到現在,先后換了二十三任教導員、二十四任連長,只有老魏叔一直在這里,大家都說是“鐵打的魏叔流水的兵”。

    因為常年幫邊防連義務守邊、放牧,邊防連的戰士們巡邏時也把魏德友家當作一個歇腳的地方。魏德友從來不要護邊補助。后來國家有了政策,給他發護邊員工資,他也堅決不要,“我有一份退休工資,干啥要兩份?”

    平時沒啥能幫得上魏德友的,1992年,一批戰士退伍前看魏德友家的半地窩子實在破舊得不成樣子,便幫他蓋了幾間土房子,直到現在,老兩口還住在這里。

    五十多年,魏德友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余次,堵截臨界牲畜萬余只。他巡護的區域內,沒有發生過一起涉外事件。直到今天,邊防連的戰士們都說,有老魏叔守著,他們放心。

    可這種放心背后,是魏德友對家人的愧疚。

    老兩口離不開薩爾布拉克,孩子們要去團場上學,只能住校,或者租個房子,大的帶小的。魏萍七歲就帶著妹妹跟著哥哥姐姐租房住了,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一趟。魏德友記得有一年寒假,雪下了好大,通信不便,也不知道孩子們啥時候回來,又不能丟下羊群去接孩子。有一天魏德友巡邊回到家,看到幾個孩子在屋里凍得發抖。見到父母,魏萍忍不住大哭:“路上雪太深了,我們走不動……”魏德友心疼地抱起女兒,讓老伴兒把火爐子燒得旺一些,他的心里在流淚。

    為了守邊,五十多年間魏德友只見過母親一面,而父親1979年被接到薩爾布拉克幫忙照看孩子,孩子長大后才回了老家。后來父母先后去世,等收到消息都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大雪封山,魏德友只能寄回“盡孝錢”。不善言談的他啥也沒說,但劉景好知道,他有多傷心——“接到消息后,好幾個晚上他都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2003年,邊境界碑、圍欄正式開始使用,他撫摸著中國界碑潸然淚下,“守了那么多年邊,能夠見證這一莊嚴時刻,心里很激動。”

    有了邊境設施,老爹老娘總該放心了吧?魏萍在團場買了一套房子給父母養老,結果老兩口一天也沒去住過。魏德友說,放牧守邊是自己的工作和職責,守著守著就習慣了,就一直干下去了。

    今年6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魏德友獲授“七一勛章”殊榮。回到酒店,他緊握老伴兒的手說:“這是多大的榮譽和福分啊!咱這輩子活得太值了!”

    但魏德友內心是忐忑的:這輩子所做的事情到底配不配這枚閃耀的勛章?相比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那些科學家、軍人,以及各行各業的功臣和模范,自己做的事情太平凡了。

    有人問,魏德友為什么能夠堅持守邊五十余年?

    為了名?從1982年往后的幾十年里,魏德友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除了原來幾個老鄰居,幾乎沒人記得他。團里的通訊員管述軍聽說魏德友的事跡,前去采訪,被魏德友拒絕了兩次,直到第三次,才抹不開情面簡單講了講自己的故事。

    為了利?他一直拒絕領取護邊員工資不說,直到現在還住在破舊的土房子里,直到2016年才用上了自來水,2018年才用上了電,兩位滿頭銀發的耄耋老人還在操勞著生計。

    那到底是為了什么?魏德友說:“我只是在做一名共產黨員該做的事。”魏德友堅守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夕陽西下,我們準備離開薩爾布拉克,回頭望去,那間土房子里亮起了燈,魏德友正給老伴打來洗腳水——這是多年來他唯一能彌補老伴兒的一種方式。

    借著燈光,我們看到門口的旗桿上,五星紅旗在迎風飄揚。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 色妞www精品一级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91|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