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線上對話會 作家東西與俄羅斯讀者相聚云端
9月19日,俄羅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舉行了第一場線上對話會,主講人為中國作家東西。俄中友協領導、俄羅斯海波龍出版社社長謝爾蓋、文學翻譯家羅玉蘭和羅子毅、俄羅斯各地漢語專業師生、出版界代表、文學評論家等40余人與作家東西相聚云端,圍繞東西的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和《篡改的命》展開深度討論,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對話會由俄羅斯著名漢學家、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副主任羅季奧諾夫教授主持。
羅季奧諾夫教授首先介紹了成立俄羅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的意義,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將更多更好的中國作家和作品介紹給俄羅斯讀者。談及東西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歷程,他向參會者解釋說,東西是“不留情”寫實主義派的代表作家,慣用荒誕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從新的視角出發來處理現實生活中的故事。閱讀東西的小說對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現狀和中國文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海波龍出版社社長謝爾蓋在致辭中回憶了2018年訪問南寧的難忘經歷和與東西的交往故事,并介紹了海波龍出版社出版的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和《篡改的命》。
對話會上,東西與線上觀眾分享了他的創作理念和追求,暢談身為作家的樂趣與苦悶,介紹了《沒有語言的生活》和《篡改的命》的創作背景。他介紹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實生活內容豐富,給文學創作提供了很多題材。中國作家就像挖礦工,身邊環繞著資源巨大的寶藏。說到《篡改的命》的構想,東西表示,這個故事跟他少年的經歷有關。他介紹了“中國式”的家庭關系,中國父母和孩子間非常奇妙,即中國父母自己沒完成的事情要讓孩子完成,對孩子寄予厚望,但也愿意為孩子的幸福犧牲一切。孩子就是中國父母的信仰和寄托,《篡改的命》講述的就是這種父母為改變孩子命運而犧牲的故事。另外,東西感謝了俄羅斯譯者和海波龍出版社幫助他打通與俄語讀者溝通的橋梁,《篡改的命》譯者羅玉蘭還用俄語朗讀了該小說的片段。
對話會最后,線上觀眾紛紛提出問題,包括東西筆名的意思和來歷、作家希望通過創作改變什么、作家寫小說的時候是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等。圍繞這些問題,羅季奧諾夫和觀眾與東西展開了熱烈討論,觀眾從中了解到許多關于東西的創作故事乃至整個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現狀。據悉,俄羅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每個月定期策劃舉行線上對話活動,并通過開設社交賬號等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強與俄羅斯讀者的互動交流,讓中國文學走進俄羅斯廣大讀者的眼里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