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意識豐盈青少年想象的翅膀 ——訪原創科幻小說《2049》主創人員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青少年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激發青少年想象力,培養青少年創新創造意識,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需要高度重視的一項長遠規劃。
如何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創新創造的種子?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知識產權出版社)為此不斷探索,積極踐行圖書出版機構的社會責任,出版了一批致力于激發青少年想象力,培養青少年創新創造意識的精品圖書,如涵蓋了100個講述發明創造故事的《我也會發明》系列叢書;講授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跨界解決問題的《創新力是這樣煉成的》;結合我國的成語故事,通過應用案例介紹TRIZ創新方法的《TRIZ王國游歷記》等等。
2021年,知識產權出版社在青少年科普讀物領域持續發力,推出原創科幻小說《2049》。該書主要內容是什么?能給廣大青少年讀者帶來哪些啟迪?近日,中國知識產權網采訪了《2049》的主創人員,聽他們講述這本書背后的故事。
堅守初心 策劃精品圖書
在談到《2049》這本書的策劃初衷時,知識產權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本書總策劃諸敏剛表示,回顧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的這三十余年,從1985年4月1日專利法實施以來至10年前,我國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從九千余件提升至接近四百萬件,專利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創新能力的提升,專利制度見證了中國的科學技術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展望28年后的204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那時,我國的科學技術又將實現怎樣的跨越?《2049》對此展開大膽設想,書中描繪了能源獲得、糧食生產、醫療服務、教育教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和未來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
“《2049》主要是想通過書中描繪的科學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引發青少年的思考,如未來哪些領域需要攻堅克難,哪些領域需要提前布局等等,希望這本書為青少年創新創造提供動力,對激勵孩子們的探索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諸敏剛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網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2049》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科技前沿領域中遨游探尋,未來成為我國創新創造的“主力軍”。
奇思妙想 創作科幻故事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2049》以科幻故事為載體,講述了未來人類生活的深刻變化,帶領青少年讀者感受科技的魅力。本書主人公夏燔是一名腦死亡四十年的科學家,經過科學研究院的長期努力,夏燔于2049年“蘇醒”。小說以他的視角,描繪了2049年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新科技。例如:雷電能量收集技術、無人汽車呼叫系統、手腕手機、智能美食爐等。本書作者李丹芷介紹到,小說采用紀錄片式的手法描繪了2049年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對未來科技的暢想是基于科學推理的,在創作過程中,作者也會請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本著科學的態度去合理推理。此外,小說又對未來社會在贍養老人、戀愛觀念、生活方式等諸多當代生活面臨的問題作出了人性的思考。
李丹芷在采訪中談到創作《2049》主要有三個初衷,一是激發廣大讀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提出一些科學構思,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讀者朋友們通過《2049》獲得啟發,將書中的一些設想變為現實;三是希望引發廣大讀者對未來社會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如機器人犯法人類將如何追責,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等等。
多元開發 改編動畫電影
近年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多元化融合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精品圖書被改編成動漫、電影等多種形式。知識產權出版社順應發展趨勢,高度重視原創作品的多元開發與布局。原創科幻小說《2049》就是很好的事例,目前,本書在出版紙質書籍的同時也在進行動畫電影改編工作。
《2049》動畫電影改編導演丁小明表示,這部小說的題材新穎、內容積極,展望了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我國科技發展的美好圖景。同時,他認為運用動畫手段呈現《2049》,是打造夢幻場景和科技奇觀最好的表現方式。丁小明還介紹到,目前動畫電影改編工作正處于角色、場景的美術設計階段,劇本也在進一步溝通中。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創新、創造力的培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知識產權出版社作為文化領域、知識產權領域龍頭企業,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下,積極致力于激發青少年想象力,培養青少年創新創造意識。
肩負時代使命,擘畫美好未來。知識產權出版社將不斷努力打造精品,為我國全面建成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