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王彬:魯迅與北京四合院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王彬  2021年09月25日09:17

    1912年,魯迅從南京來到北京,至教育部任職。1926年,魯迅離京去廈門大學任教。魯迅在北京生活了十四年,從一名公務員成長為偉大作家。

    在北京,魯迅長期住過四處地方:一是南半截的紹興會館、一是八道灣11號、一是磚塔胡同61號、一是宮門口西三條21號。這四個地方,一處是會館,一處是三合院,兩處是四合院,魯迅居住過的四合院有哪些特征,或者說留下了魯迅的哪些印痕,而這些印痕折射出哪些魯迅其時的境況與意趣,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1912年5月5日晚,魯迅來到北京,住進宣武門外騾馬市“長發店”(客棧)。第二天,移入南半截胡同里面的紹興會館。紹興會館又名紹興縣館,原是山陰與會稽兩縣的會館,稱“山陰會稽兩邑會館”,由著名學者章學誠于清道光六年(1826)創建,宣統年間廢除府制,兩縣合為一縣,統名紹興,會館也由是改稱。紹興會館的主體建筑是仰戢堂,(1) 供奉著自漢代以來越中240位先賢的牌位。在仰戢堂的門口懸掛著清人李慈銘撰寫的一副楹聯,稱頌紹興一帶的山川形勝與人文翹楚 :

    溯君子六千人,自教演富中,醪水脂舟,魁奇代有,乃謝氏傳,賀氏贊,虞公典錄,鐘離后賢,暨孫問王賦以來,接跡至熙朝,東箭南璆,三管毫耑長五色;

    表鎮山一十道,更瑞圖王會,簣金嵞玉,鐘毓尤靈,況慚名江,鏡名湖,宛委洞天,桐柏仙室,應婺宿斗維而起,翹英便中國,殊科合轍,一堂輦下拱千秋。(2)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進京時曾經在這里居住。然而,在會館中的什么地方,難以稽考了。魯迅先是住會館中的藤花館,后來遷徙到補樹書屋。魯迅在1916年5月6日的日記這樣記載:“下午以避喧移入補樹書屋。” (3)“避喧”,就是逃避喧鬧,魯迅在1912年9月18日的日記這樣寫道:“夜鄰室有閩客大嘩”(4),過了幾日閩客又來,“至夜半猶大嗥如野犬”(5),攪動清寧使人難以入眠,因此要遷居。在補樹書屋魯迅創作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發軔之作。1917年4月1日,周作人也來到北京,經魯迅向蔡元培推薦至北京大學任教,也住進補樹書屋。

    為了將在紹興的母親與家人遷至北京,魯迅決定在京購房,從1919年2月到7月之間,魯迅四處奔走,最終選定了八道灣11號。12月29日,魯迅全家搬進八道灣。1923年7月,魯迅與周作人兄弟失和,8月攜朱安離開八道灣,暫居于磚塔胡同61號。九個月以后魯迅再次覓屋,購買了宮門口西三條21號,1924年5月入住,1926年8月離開北京赴廈門大學任教。

    總結魯迅在北京長期居住過的四個寓所,紹興會館、八道灣11號、磚塔胡同61號與宮門口西三條21號,就院落的形態而言,第一處是會館,第三處是三合院,第二與第四處是四合院。魯迅住過的四合院與北京的四合院有什么關系?或者說與北京的四合院有那些共性,又有哪些特殊之處呢?

    那么,何謂北京四合院。

    先說四合院。

    簡單而言,四合院就是四面都有房子的院子。地域不同,四合院的特點也不盡一致,而北京四合院的特點是:

    1、南北方向,所謂 “子山午向”的中軸布局。

    正房與倒座位于中軸線上。正房是院子的主體,進深、面寬、架高與內外檐的裝修規格都居于首位。正房的列柱是雙數,房間是單數,從而保證明間的房門在中軸線上。正房一般是三間。正房兩側有時構筑耳房。耳房的高度低于正房。正房與耳房的總長決定了四合院東西方向的長度。

    2、院門位于院子的東南或者西北位置。

    如果院子坐落在胡同的北部,則院門位于東南角;如果院子坐落在胡同的南部,則院門位于西北的位置。在北京,居住之所,只有皇宮與王府例外。因為,主人的身份特殊,即使這樣,宮門或府門與中軸線也要有幾分偏離。當然,寺觀的大門也要置于中軸線上,因為那里是“神居”而非塵世民居。

    3、正房、倒座、兩廂都是單層建筑,而且各自獨立,互不相連。

    正房與倒座,南北相對,兩廂的前檐位于正房墀頭墻的外側。正房兩側如果設有耳房,那么耳房的面闊與廂房的進深保持在同一尺度。如果正房的后面還有房屋,那么東面的耳房則作為通道。這一點是北京四合院與其他地區四合院的重大區別。

    4、正房、倒座、廂房通常采取山墻到頂的硬山樣式。一般不在山墻也不在后檐墻開設門窗,門窗均向院內開辟。

    5、北京四合院的庭院一般為正方形。

    北京四合院內部的庭院與山西或者陜西窄院中的庭院不同。在長寬的比例上,北京四合院大約是1:1, 山西是1:2, 陜西是1:3。這就意味,北京四合院的庭院基本是正方形,無論是山西還是陜西,庭院則是長方形的,建筑雖然也是一正兩廂,但是東西廂房相互靠攏,把正房部分或者大部分遮住。

    北京四合院的構造大體如此。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施加新的要素,進行縱向與橫向的組合。

    新的要素是卡子墻、垂花門、抄手游廊、後罩房。其中,卡子墻位于東西廂房的南側,卡子墻的中間是垂花門,卡子墻與倒座之間形成第一進院落。卡子墻與正房形成第二進院落,抄手游廊把正房與廂房銜接起來。正房之后是后罩房,二者構成第三進院落。在這類四合院中,第二進是主體,庭院基本是正方形的,第一進與第三進則是南北短而東西長,呈扁長形狀。

    三進四合院是典型的四合院。

    如果去掉后罩房,把庭院再向后延伸,加蓋正房與廂房,則此處的正房與前面的正房形成前堂后寢的格局。如果這進庭院的后面再設置后罩房,則形成四進院落。

    從理論上講,四合院可以進行無限的縱向組合。但是實際上,北京的四合院,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至多是五進。比如,清末協辦大學士文煜在帽兒胡同的住宅分東、中、西三路。其中。西路是住宅,分五進。大門位于院子的東南角。進大門是一進院,南側是七間倒座房。北側是卡子墻,中間是垂花門。垂花門后是二進院,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正房與廂房之間用抄手游廊相連接。之后是三進院、四進院,正房均為三間,最后是五進院,有十六間后罩房。在橫向上,也可以任意組合。但是,同樣由于地理環境限制,一般也只是三路,而且并不全部安排住宅,而是根據需要進行處理,仍以文煜的住宅為例,西路是住宅,東路是下房,中路便是北京著名的私家園林“可園”。

    八道灣11號,也基本如此。具體講,是這樣的格局:

    1、院子在八道灣胡同北側,中軸線布局,坐北朝南。

    2、院門在院子的東南角。

    3、在院落的南側有九間倒座房。

    4、 倒座北側是一道卡子墻。卡子墻中間辟們,卡子墻與倒座構成第一進院子。

    5、卡子墻之后是第二進院子,有北房,即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6、北房后身是九間后罩房。二者形成第三進院子,也就是后院。周作人與周建人家眷住在第三進院子里,兄弟失和以后,周作人在信中告誡魯迅:“以后請不要再到后邊院子里來”,(6) 便是指此。

    這些特點完全符合北京四合院的模式。

    不同之處是:

    1、11號前面尚有一座院子。這座院子不妨稱為外院。外院的東南角是一座直棱車門,其上構花磚女墻,下設礓礤。

    2、卡子墻中間未設垂花門,只有一個通道;同樣在一進院的東南角也沒有構筑大門,只是把倒座房的第七間辟為通道;正房與廂房之間沒有抄手游廊,而是構筑了抄手形狀的短墻,其上辟通道,以便正院與后院往來。又在正房北山墻與西側院墻之間加筑一道短墻,其上亦辟通道,與后罩房西側的屋門基本相對。通過兩道短墻使得后院基本處于封閉狀態。

    3、正院,也就是二進院,庭院十分寬闊,魯迅的老友許壽裳說這里簡直可以開運動會。同樣,三進院也十分開闊,不像一般四合院那樣狹窄扁長。與普通的四合院相比較,11號的庭院面積與房屋規模在比例上顯然失調,簡而言之是庭院大而房屋小。為什么會是這樣?后文分析,而為什么要買這樣一座大宅則和魯迅有關。原因是魯迅考慮到兩個兄弟都有孩子,需要較大的玩耍的場地。

    4、明間背后接出一座灰棚,為了便于采光,安裝了頗大的玻璃窗。灰棚里面設有一具魯迅睡覺的木炕。西三條21號的明間后面也筑有這樣的灰棚,魯迅稱老虎尾巴。這里,當然也是老虎尾巴。魯迅與朱安琴瑟異趣,即便生活在同一屋檐之下也處于分居狀態。有一次,魯迅的母親埋怨朱安沒有孩子,朱安說,大先生都不和為我說話,怎么會有孩子呢?

    北京四合院里的房屋,講究者既有前廊也有后廈,這條老虎尾巴可以說是魯迅對后廈改造后的簡易變種吧!

    5、東西廂房的北側山墻各辟一門。在北京,一般不在山墻上辟門,這里是特例。因為是在北邊的山墻上辟門,故而房門的朝向必然是后院。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周作人對八道灣進行改造,將正房東西兩側各加半間,也就是各增加了半間稍間。兩稍間合為一間,正房實為四間。然而,北京的四合院,正房不可以出現四間,因此采取四破五的做法。同時把廂房進深加寬,由是墀頭墻與正房的墀頭墻有所交集。

    根據有關史料,11號占地四畝,在北京,標準四合院占地“五八丈”,也就是40平方丈,約當443.56平方米,0.67畝,兩相比較,11號是它的六倍,可謂大宅。八道灣是一條曲折小巷,卻出現了這樣占地寬闊的大宅,是否有歷史原因呢?

    八道灣一帶,在明代是內府供應庫外庫的所在地,其南面的“前供應胡同”與東面的“后供應胡同”,均是由此演變而來。供應庫是明代內府二十四衙門之一,根據劉若愚《明宮史》記載,這個衙門主要負責皇城與山陵等處內官的糧米供應,此外還設有油庫、蠟庫,“凡御用白蠟、黃臘、沉香等香,皆取辦于此庫。”(7)這是一個重要崗位,“非九重依畀最有寵眷者不得掌也。”(8) 雖然皇帝重視這個位置,但在這個位置上的掌印者卻良莠不齊,神宗時有一個叫張明的內官做掌印,引起內官們的憤怒。按照標準每一名內官的月供是四斗米,張明不僅把好米換成壞米,甚至克扣斤兩只給三斗半。“宮中各長街設有路燈”,(9)每至夜晚,“內府庫監工添油點燈,以便巡看關防”,(10)然而到了魏忠賢擅政的時代,便把這個事廢除了,以便他在夜間出行,而“無敢言者”。(11)供應庫的衙署在皇城內東北,今天的納福(原稱內府)胡同里,“廳前懸木魚一尾,長可三尺許,以示有余糧之意。”(12)大廳后面的倉庫上安放著一只“瓦鴿子,相傳已久,不知何所取意也。”(13) 劉若愚本是魏黨,僥幸漏網以后在羈押期間撰寫此書為自己辯解,同時也記述了其時的內廷日常生活與內府執掌,供應庫即其中一例,可惜沒有留下外庫的記述。然而,稽考歷史輿地仍舊可以推斷,八道灣,很可能是外庫里面的一條道路,廢棄以后逐漸形成閭閻,而11號或者曾是其中的一處院落也未可知。因為這個原因,11號,其前身,并非普通民居故而占地闊大,且庭院寬闊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比之下,魯迅在北京的最后居所,西三條21號只占地四百余米,即:“五八丈”—— 一所標準四合院的占地面積,是八道灣11號的六分之一。其中,東南角是院門,小巧的屋宇門鑲金邊涂黑漆。院門西側是四間倒座,倒座對面是三間北房,東西廂房各兩間,圍出一個小巧的正方形庭院。簡之,是一處標準四合院。但是也有不同,一是明間背后的老虎尾巴,一是正房背后的后園。前者鮮明地保持著魯迅的個人印記,后者則流露出魯迅對故鄉的懷念。在紹興,有模樣的院子往往有后園——明清才子佳人小說中公子與小姐私會的后花園吧!在紹興,魯迅故居里的后園是百草園,魯迅外祖母家也有類似后園,只是窄淺不少。根據魯迅日記,31號原來有六間房屋,魯迅購買以后,進行了修繕與改建。這些變化自然與魯迅有關。但是,在院落的主體布局與建筑樣式上依舊是北京四合院的模式,表現在房屋的細部也是如此:門枕石、花邊瓦、步步錦、支摘窗、簾架、風門、荷花栓斗與荷葉墩,都是地道的北京做法,而讓北京人感到熟稔與親切。

    在北京四合院里,北房一般為正房,無論是建筑等級還是尺度,都要大于其他房屋。在尺寸上,明間最大,次間遞減。而且同樣是次間,在尺寸上也略有差別。東次間大于西次間。所以出現這個差別,是因為中國的傳統以“左”為上。這個現象在年代久遠的房屋十分顯著。晚近的房屋則不甚明顯,甚至與明間的尺寸完全一樣。明間之所以大于次間,主要原因是,一,這里是中軸線通過的地方;二,這里設有祖堂;三,主人與家人在這里聚會。除夕之夜,慎終追遠,在這里舉行祭祀祖先的活動。因此,明間又稱“祖堂”。當然,房屋繁多的四合院,也可以在另外地方設置祖堂,這里只是就一般而言的四合院通例。次間一般做主人的臥室與個人活動場所。如果主人有長子,則主人住東次間,長子住西次間。主人去世以后,其靈寢要置于明間,而且擺放在中軸線上,也就是所謂的壽終“正寢”。長輩居住北房,明間設置祖先的牌位的原因也在于此,因為那里是大吉之地。

    八道灣11號、宮門口三條21號,乃至磚塔胡同61號,在正房的安排上也是如此。以八道灣11號為例,根據周豐二手繪(14),

    房屋具體分配是這樣的:

    1、正房。魯迅的母親魯瑞住東次間,長子魯迅與妻子朱安住西次間。然而魯迅與朱安琴瑟不睦,因此在明間后面加筑了一座灰棚。2、后罩房。魯瑞的次子周作人一家住西邊三間,三子周建人一家住中間三間。(15)因為這里居住年輕女眷因此在南側加筑了一段短墻。東面的三間為客房。為此,其南未加筑短墻。1922至1923年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曾經在此居住。魯迅在《鴨的喜劇》中記載,一天,愛羅先珂嘆息北京過于寂寞,回憶他的舊游之地緬甸說,那里:“遍地是音樂,房里、草間、樹上、都有昆蟲叫,各種聲音,成為合奏,很神奇。”而“北京卻連蛙鳴也沒有。”(16)后來愛羅先珂買了十幾只蝌蚪放到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子里”,(17)等蝌蚪長大變為青蛙聽蛙鳴。“那池的長有三尺,寬有二尺,是仲密所掘,以種荷花的荷池。”(18)仲密,即周作人。

    3、西廂房。魯迅與周作人的書房。魯迅搬出以后周作人取名“苦雨齋”。八道灣11號西北高東南低,但是瀉水不暢,夏日的雨水經常淤潴到第二進院子里,甚至高過臺階漫進房屋,苦雨齋之稱便由此而來。周作人在《苦雨》一文中寫道,一天夜雨:“好容易到了早上五點鐘,赤腳撐傘,跑到西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水浸滿了全屋,約有一寸深淺,……幸而書籍都沒有濕,雖然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東西,但是濕成一餅一餅的紙糕,也很是不愉快。現今水雖已退,還留下一種漲過大水后的普通的臭味” 。(19)

    4、東廂房。南邊的一間住女傭、中間的一間做堆房、北邊的一間做飯所(飯廳)。上面談到,東西廂房的北側山墻上各辟一門,故而門的朝向必然是第三進,也就是后院。因此吃飯必須要穿過東邊的門道,換句話說是進入后院。由于這個地理環境,兄弟參商以后,魯迅不再去后院,自然只能在自己的房子里吃飯了。魯迅在1923年7月14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肴,此可記也。”(20)

    5、倒座。西邊三間為客房,中間三間為魯迅所用,著名的《阿Q正傳》便是在這里創作出來的。東邊三間,一間是門道,兩間是男傭的住處。

    總之,男傭住在第一進院子,女傭住在第二進院子,(21)長輩與大兒子住正房,其他兒子與年輕女眷住在最后一進院子里,而且與正院之間構筑短墻進行隔離,主人居住的地方甚至修建了兩道短墻。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是中國居住文化的悠久傳統,為魯迅和他的家人沿襲而因循舊例沒有絲毫變化。

    根據周豐二手繪,八道灣11號,魯迅種植的花木:

    1、外院影壁后面是一株棗樹,北邊與西邊是三株槐樹;

    2、一進院,即前院。魯迅使用的三間倒座,窗下有四株丁香,三間客房階下是一株杏樹,對著男傭住處的門口是一株槐樹、卡子墻門道東側是一株楊樹和一株丁香、西側是一株松樹,(22)西邊堆房的前邊是一株棗樹;

    3、二進院,即正院。門道兩側各是兩株丁香、北房前面是四株丁香,西廂房窗前南側是一株棗樹,東廂房女傭窗下是一株柳樹、飯所窗下也是一株柳樹;

    4、三進院,即后院,周作人的“后邊院”。北房西山墻下是兩株丁香、對面是一株槐樹,后山墻下是四株丁香,后罩房主人居住的窗下是三株丁香與兩株黃刺梅,客室前面是四株丁香與一株柳樹,后山墻東側是一株桑樹,后院西墻下是一株國槐。

    計有:棗樹3株、槐樹6株、楊樹1株、松樹1株、柳樹3株、桑樹1株,杏樹1株、丁香26株、黃刺梅2株。總計44株。

    對此,不妨進行簡單分析:

    1、槐樹與棗樹。 在庭院中植種槐樹與棗樹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周禮?地官?大司徒》中記載,社稷壇的四周修筑壝墻,根據土質情況種植不同種類的樹,這樣的樹稱社樹。不同的社種植不同的樹,槐樹便是其中之一,《周禮?秋官?朝士》又曰:

    朝士:掌建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23)

    棘,即棗樹。

    上面的引文,譯為今天的普通話大意是:朝士執掌外朝法式。具體是:在外朝的左側種植九株棗樹,用來標明孤、卿與大夫朝見周天子時的位置,刑官之士站在他們的身后;在外朝的右側也種植九株棗樹,用來標明公、侯、伯、子、男的位置,鄉遂以及都鄙公邑的官吏站在他們背后;南面則種植三株槐樹,用來標明三公的位置,州長與庶民代表站在其后。三公即太師、太傅與太保等三個最高等級的官員。官員的等級不同,朝見周天子時的位置也不一樣。在周天子外朝栽種棗樹槐樹的依據,古人的解釋是,棗樹木質的顏色赪紅,而樹枝有刺,取其赤心外刺之意。至于槐樹,鄭玄的解釋是“槐之言懷也,懷來人于此,欲與之謀。” (24)

    棗樹與槐樹一般不栽種在中間的庭院,更不會栽于庭院中心,“有誰看到一進垂花門,當院便是一棵大槐樹,或是一棵大棗樹呢?”(25)“一般都是種在正房或東、西屋后面,或是大宅門寬大的外院中,種在房后,叫‘圍房樹’,這是有講究的。”(26)槐樹與棗樹使人聯想到“槐棘”與“三公槐”,這是公卿大夫的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嘉木,北京四合院栽種之多的原因就在這里。

    八道灣11號種有六株槐樹,外院三株槐,前院一株,后院兩株,都在正房與東西廂房外側,完全符合北京四合院栽種槐樹的地理位置。棗樹三株:一株在外院的影壁后面,一株在前院西邊,一株在正院西廂南側窗下——正院邊角的位置,也基本符合北京四合院栽種棗樹的地理位置。

    2、丁香。丁香屬花木,為北京四合院中習見。丁香綻放時,花香四溢,未綻之時,花蕾密布枝頭而稱丁香結,又稱百結。唐宋以來,詩人常以此喻“心結”、“愁結”,將郁結的惆悵之情寄予其中。李璟詞《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詩《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將丁香視為“引愁”之物。戴望舒在《雨巷》中尋找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是將丁香喻為愁怨美麗的象征。魯迅大概對丁香獨有鐘愛,因此在八道灣栽種了26株丁香,這或者與他的生活境況有關。(27)

    然而,北京四合院的庭栽更多的是石榴,“天棚魚缸石榴樹”,天棚用杉篙與席箔構成,夏季搭建在正院之中而用以避暑。由于這個緣故,在正院里不栽種高大喬木而多植灌木或者小喬木,八道灣11號也基本遵循這個原則。石榴樹因其花朵顏色艷麗與果實多籽,故而成為北京人的第一選擇。

    3、八道灣11號栽種的松樹、楊樹、桑樹在北京四合院中基本見不到。原因是松樹與楊樹是墓冢里的樹種,而桑樹之“桑”與“喪”諧音,也為北京人所不喜而避諱。既然是這樣,魯迅為什么要在自家院中栽種這類樹木,魯迅沒有解釋,周作人在《兩株樹》中援引《群芳譜》說楊樹有二種,一種是白楊,一種是青楊,白楊蒂長兩兩相對,遇風則簌簌有聲,人多植于墳塋之間,因此“大家對于白楊都沒有什樣好感。為什么呢?這個理由我不大說得清楚,或者因為它老是簌簌的動的緣故罷。聽說蘇格蘭地方有一種傳說,耶穌受難時所用的十字架是用白楊木做的,所以白楊自此以后就永遠在發抖,大約是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但是做釘的鐵卻似乎不曾因此有什么罪,黑鐵這件東西在法術上還總有點位置的,不知何以這樣地有幸有不幸。(但吾鄉結婚時忌見鐵,凡門窗上鉸鏈等悉用紅紙糊蓋,又似別有緣故。)我承認白楊種在墟墓間的確很好看,然而種在齋前又何嘗不好,它那瑟瑟的響聲第一有意思。我在前面的院子里種了一棵,每逢夏秋有客來齋夜話的時候,忽聞淅瀝聲,多疑是雨下,推戶出視,這是別種樹所沒有的佳處。”(28)喜歡白楊葉子的騷動之聲,同時也說明他對西洋文化的關注。周氏兄弟雖然后來不睦,但是在興趣上仍然有相近之處,對楊樹的喜愛,或者是其中一例。

    1924年6月25日,魯迅從磚塔胡同移居西三條胡同21號。次年四月4日,請“云松閣李慶裕議種花樹”,(29)次日“云松閣來種樹,計有:“紫、白丁香各二,碧桃一,花椒、刺梅、榆梅各二,青楊三。”(30)總計6種12株。其中,刺眉即黃刺玫,榆梅即榆葉梅。丁香位于前院,其余均在后園,碧桃種在正房背后東側,余者則位于后園北墻下,從西向東依次是:花椒、刺眉、榆梅,這些至今尚在,三株青楊則一株也沒有了。相對白楊,青楊的葉子細小,樹冠相對低矮,在不大的園子里栽種三株青楊,可見魯迅的意趣。

    與八道灣相比較,西三條栽種的花木,相同的是丁香與黃刺玫,不同的是榆葉梅、碧桃與花椒樹。前三種基本見于北京四合院,碧桃少見,花椒只是反映了魯迅的個人興趣而已。

    1947年6月28日,南京《新民報》記者采訪朱安,說到院子里的洋桃與櫻花。朱安說,魯迅喜歡的那株櫻花被蟲子咬壞了,去年才將它砍倒。而“魯迅親手植的那株洋桃,高出屋脊,綠葉森森,遮蓋住西邊的半個院子。”(31)洋桃,在《兩地書》中,寫作楊桃。關于楊桃,許廣平與魯迅的通信中多次述及。先是,1926年9月28日,許廣平在信中說廣州的天氣時常有雨而空氣潮濕,但也有好吃的水果,“現時有楊桃,五瓣,橫斷如星形,色黃綠”。(32)10月4日,魯迅復信云沒見過楊桃,“又不知道是甚么名字,所以也無從買起。”(33)兩周以后魯迅在信中再次提到楊桃說,“很想嘗嘗楊桃”。(34)西三條院內的洋桃,應是魯迅1926年離開北京以后栽種的。1929年、1932年,魯迅兩次從上海返京,或者是發生于這兩個時間節點。

    分析八道灣11號與西三條21號,那里的花木,與北京四合院傳統相同的是:槐樹、棗樹、丁香、黃刺玫、榆葉梅與碧桃,不同的是松樹、楊樹、桑樹、柳樹、花椒樹、櫻花與楊桃。如同這兩處的建筑布局與居住文化,這里的花木也呈現了兩面性,一方面是魯迅及其家人對傳統居住文化的沿襲與堅守,另一方面,那些在北京四合院中難以見到的花木則折射出了魯迅的生命體驗、文化傾向與個人意趣,從而開啟了認知魯迅的另一扇隱秘窗口。

    2016、12、17 改定

    注釋:

    (1)紹興會館位于今西城區南半截胡同7號。有北、中、南三院。南院兩進,正房三間半,南側的半間是穿堂,過穿堂是后院,有正房五間,亦坐西朝東,北側有兩間廂房,原有槐樹,即補樹書屋。

    (2)轉引自《魯迅與他的北京》第4頁。蕭振鳴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4月。

    (3)(4)(5)(20)(29)(30)(32)(33)(34)《魯迅全集》,第14冊第218頁、第9頁、第19頁、第460頁,第541頁、第541頁;第11冊第138頁、第140頁、第180頁。魯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6)(14)轉引自《八道灣十一號》第138頁、第306頁,黃喬生著。三聯出版社,2015年6月。

    (7)(8)(9)(10)(11)(12)(13)《明宮史》,第45——46頁。[明]劉若愚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

    (15)周作人一家有:周作人、羽太信子、周豐一、鞠子與若子;周建人一家:周建人、羽太芳子、靜子、周豐二與周豐三。

    (16)(17)(18)《吶喊》,第169頁。魯迅著。北京,海燕出版社,2015年3月。

    (19)《雨天的書》,第6至7頁。周作人著。長沙,岳麓書社,1987年7月。

    (21)其時周家的男傭有:齊坤(管家)、王鶴招 ;女傭有李媽、小李媽、看孩子的女仆二三人,此外還有燒飯的大師傅、洋車夫、打雜采購的男仆等。總計不少于9人。

    (22)據周吉宜先生為筆者手繪,此處的松樹應為柏樹。

    (23)(24)《周禮》,第337、337頁。錢玄等注釋。長沙,岳麓書社,2001年7月。

    (25)(26)《北京四合院 草木蟲魚》,第79頁。鄧云鄉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27)《魯迅故居:小四合院里的幽怨丁香》其中寫到在西三條21號,“魯迅只住了一年多,朱安卻住了二十三年。我想,她應該也經常會站在那兩棵丁香樹下哀嘆吧?哀嘆連樹都是成雙成對,自己卻長久地形單影只,看不到希望。魯迅先生可曾想到,他親手植下的兩棵丁香,會成為朱安漫漫長夜時的寄托?” 2015年5月15日17:55靈葉 新浪 博客。

    (28)《周作人文選》卷二,第40頁。周作人著,鐘叔河選編。廣州,廣州出版社,1995年12月。

    (31)轉引自《我也是魯迅的遺物》第214頁。喬麗華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尤物国产精品福利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国产91精品新入口|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宅男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91手机看片国产福利精品|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猫咪 | 在线观看麻豆精品国产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