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正掀起科幻創作新浪潮
在網絡文學領域,一波“后浪”正在掀起科幻題材創作的新浪潮。9月12日發布的《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累計超過51.5萬的創作者在閱文旗下平臺創作科幻網文,其中2020年相比2016年增長189%。作家群體呈現出年輕化特點,“Z世代”迅速崛起,占比超過58%。
“90后”創作者成中流砥柱
近年來,網文平臺科幻題材創作者、讀者群體都呈現出擴大趨勢,科幻作品頻頻霸榜并誕生多個爆款,還摘獲多個行業重磅獎項,網絡文學已逐漸成為科幻小說的重要承載平臺之一。由閱文集團聯合上海科技報發布的《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顯示,“90后”創作者已成為科幻領域的中流砥柱,占比超7成。
截至今年8月,起點平臺的月票榜前十作品中,科幻題材占了四部。短篇欄目“起點劇場”作品暢銷排行榜榜首的《我們生活在南京》同樣也是科幻題材作品。科幻類網文目前已誕生“爆款”之作,比如作家任禾(筆名“會說話的肘子”)的《夜的命名術》,單月吸引了65萬人閱讀、15萬人付費,無論閱讀人數、收藏人數還是均訂數、付費人數、付費金額等,均打破起點平臺多項歷史紀錄。
不僅如此,多部網文作品還摘得科幻領域重磅獎項。“彩虹之門”作品《重生之超級戰艦》、“最終永恒”作品《深空之下》、“天瑞說符”作品《我在火星上》、“火中物”作品《千年回溯》先后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
“科幻題材的網文和傳統科幻小說的差別,從我的理解來看,是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之間的區別。嚴肅文學更多是對自我、世界的反思;而網文作者更像是面向大眾、服務大眾的說書人。”任禾從小就是科幻迷,是《科幻世界》雜志的忠實讀者,也一直在閱讀國內外的科幻作品,在他看來,科幻是所有文學品類中最浪漫的一種,“科幻作者所展現的‘腦洞’,是理智者的浪漫”。
科幻是科技時代的文學
近年來,科幻、科技行業大事件,也帶動了讀者對科幻作品的閱讀熱情。2019年2月5日,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一周內《流浪地球》閱讀頁面較之前一周增長近4倍,訂閱金額和訂閱人數增長約7倍。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科幻類別日均閱讀人數相較前一周增長超過20%。
“科幻是最奔放的思維活動,嚴謹的科幻是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創新活動。”在當日舉行的對談活動上,科幻作家、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研究所先進制造所副所長張文武認為,“科幻”與“科技”一字之差,兩者關系密不可分。“科技會激發科幻,反過來,科幻也會‘無中生有’地產生很多東西。”
在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姚海軍看來,科幻是科技時代的文學,“它描述了很多種未來”。在他還是“科幻迷”的時代,最多的記憶是“找書看”,現在是讀不過來,很繁榮。
自《流浪地球》之后,科幻作品的影視化改編也備受關注。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介紹,今年已跟閱文集團采購了一批頭部科幻小說IP。“科幻是個藍海市場,相對于以往網絡平臺已有的都市言情、話題劇來看,科幻是個單獨的賽道。”她說,目前科幻類影視作品改編仍處于起步階段,“大樹型”的作品還很稀缺。
由上海市科協、閱文集團聯合發起的“科幻夢想啟航計劃”已啟動。各方將基于優勢資源,在文學創作、知識科普、行業交流、文創設計、影視制作等多方面深入探索合作可能性,內容包括科技科幻題材征文大賽、科技科幻主題IP培育及開發、衍生文創品牌及產品打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