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新作《中國節日童話》出版
近日,課本作家魯冰新作《中國節日童話》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用童話的意境與優美的語言,通過主人公小水滴及家人的生活經歷,串起了12個重大的傳統節日,穿插了24個趣味故事,吟唱了40余首詩歌童謠,附加60余個節日知識貼士,是一本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質少兒讀物。
正值中秋佳節,談到這本書的創作初衷,魯冰老師回憶了自己物質貧瘠但精神豐富的少年時光,沒有電燈,那時候陪伴鄉村少年的是頭頂的明月和家里那一千多冊的藏書,《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莊子》《詩經》等成了少年心中的光,照亮了他的人生,也為他后來成為兒童文學作家打下了基礎。2018年,他偶然發現自己創作的童話《蜘蛛開店》被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同時,在教材中,魯老師發現有很多民俗節日童謠,于是萌發了用童話來寫中國傳統節日的念頭。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新形式。
節日文化是中國人的根與魂。過節其實就是為孩子打下我們民族精神的烙印。
以中秋節為例,魯冰老師在書中寫到了小水滴一家過中秋節的情形:小水滴會唱《月兒歌》,簡單的一首月兒歌生動描述了月亮在一個月內的形狀變化。小水滴會和奶奶一起打月餅,月餅上會印“事事如意”——兩個柿子和一個如意;會印“喜報三元”——一只喜鵲和三個桂圓;還會印“連生貴子”——一朵蓮花和一枝桂花……蘊含了中國人獨特的美學和精神追求。
中秋望月思親,期盼團圓,古老的中華民族把宇宙天象中最完美的一刻作為重大節日之一體現了我們先人的偉大智慧。小水滴雖然因為父親在遠方,未能全家團圓,但他卻在望月中,在童話《月中落桂子》的想象中與父親團圓了,也真在理解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境。
踏上節日之軌,就是踏上了人格之軌、幸福之軌、感恩之軌、奉獻之軌……每一個節日,都能帶給人不同的情感體驗。除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大傳統節日之外,《中國節日童話》中還講到了春龍節、花朝節、姑姑節等大眾不太熟悉的節日。春龍節祈雨盼豐收,花朝節賞紅踏春,姑姑節姑姑回家,曬衣晾被,這些節日都表現了中國人對幸福美滿生活的追求、天人相諧的思想以及對天象的觀察和思考。
“小水滴就是我的乳名。我在小水滴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我想通過小水滴以及他一家人的故事,將讀者帶入童話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之美。”作家魯冰表示繼小水滴之后,他還會構思一個人物小雨點,將中國的24節氣寫成童話,繼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