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吳小丁”
十年前,我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子《吳村逸事》,有朋友乍看書名,問我這本書寫的是不是肖田鄉的吳村。肖田是寧都最北端的一個山鄉,也是離縣城最遠的一個鄉,甚至還是市內離贛州城最遠的一個鄉。十幾年前,我當記者時,策劃了探尋贛州東西南北四個“極點”的報道,曾經赴肖田鄉朗際村也就是贛州的“北極”采訪,還徒步翻過贛州與撫州的分水嶺王陂嶂,到了撫州市的一個村莊。此后的這些年,又去了肖田包括朗際好幾次,對這個寧靜的山鄉還是很有好感的。在我的第一部長篇武俠小說《祥瑞寶蓮》里,我還不忘把朗際放進去,將生活在該村的南宋末年著名詩人蕭立之寫成了一代劍宗。可惜,肖田鄉的吳村我卻至今還沒去過(總有一天要去走一走),雖然,我小說中的吳村,和這個現實中的吳村純屬同名而已,并無其他關系。如今又要出版新的小說集子了,想起這些往事,于是忍不住就此扯上幾句閑話。
言歸正傳。當時取這么一個書名,其實是因為小小說寫到一定數量后,覺得頻繁編地名既費神,也不易形成“品牌效應”,不如偷點懶,固定一個地名,既省了事,而且說不定寫得多了,可以讓這個地方被讀者記住。正是基于這么簡單的一個想法,所以后面那些作品,涉及村名時便取名“吳村”,人物也是老吳小吳等吳家人。具體情況,在那本集子的自序有介紹,這里就不展開多說了。
《吳村逸事》出版之后,2011年以來,我還繼續著對小小說的興趣,業余依然偶爾寫點小小說。那本集子出版前后已經想過,地名可固定,人名尤其是主角不是也可固定嗎?這樣堅持寫一段時間,形成一個互相之間似乎有點關聯其實又不彼此影響的系列,說不定可以體現小小說的整體效應呢,到時將之整合成一個集子也會更有點看相?;厥讕资陙淼膶懽鹘洑v,為什么兩手空空沒寫出名堂?和那種東一錘子西一棒的做法也是大有關系的。寫了這么多年,其實還是處于小農經濟般的自然無意識狀態,不僅體裁題材雙雜,而且缺乏系統思維,數量再多也體現不了規模效應,沒法給人留下任何印象。為了努力改變這種狀況,接下來再寫新的小小說時,便吸取以往東一下西一下的教訓,將主角統一設定為“吳小丁”,讓不同的事情發生在相同的地點相同的人物身上,希望通過若干故事的疊加,塑造一個可以給人留下那么一點點印象的小人物形象。為什么是“吳小丁”?并沒什么復雜深刻的內涵,只是因為這幾個字比較簡單,寫起來省事,而“吳”則沿用以前的思維,仍通“無”——畢竟,小說嘛,雖是虛構,但源于生活,還是盡量規避一下嫌疑,別讓人對號入座為好,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廂情愿。
人家說“十年磨一劍”,這個系列收尾時,屈指一數,一晃間還真是過去十年時光了。檢視一下收成情況,結果卻并不樂觀,磨的“劍”既鈍且不好看。對于我輩先天不足的人來說,寫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遠遠沒有想像中那么輕松。這些年陸續出了些小書后,我常常感嘆,不出書不知道自己寫得少。很多人零星發了些文章就自以為成果豐碩,我說你先出本書試試,結果一湊果然不夠。這個小小說系列也是這樣,從2011年寫到2020年,寫了整整十年,卻僅有85篇,平均每年就那么寥寥數篇而已(當然同時還寫了些其他東西),數字實在令人慚愧。而且,越寫越覺得無能為力,越覺得難以為繼。別看小小說篇幅短小,其實也不好寫。我覺得,相比其他文體來說,小說最重要的是首先得找到一個讓作品立起來的“故事核”。在找到這東西之前,你文筆再好,詞匯積累再多,也沒法整出一個叫“小說”的東西來。寫散文隨筆詩歌什么的就不一樣了,給你一個時間,一個題目,你盡可利用自己的文字功底,按要求完成任務,盡管質量未必上乘,但在形式上還是不會相差太遠。小說呢,沒有故事,你連形式都整不來。據說國外某獨裁者曾經把工作報告拿去出版,自命為“小說集”,那不就是一個笑話?這些年,嘗試多種文體的寫作之后,我愈發覺得自己離文學太遠,不僅文字功底不夠,而且從未用心去琢磨那些道道,因此總是找不到它的路徑,總是無法長進,寫來寫去還是一個徹底的門外漢。人貴有自知之明,到了這個年紀了,還是現實些,老老實實把日子過好,于是自覺熄滅了那些幻想,只把動動筆當作人家打麻將之類的業余娛樂便是了。
在翻閱這本集子之前,讀者朋友或許想知道,吳小丁到底是個什么人。誰是吳小???其實,看了集子的開篇《關于吳小丁的若干問題》就知道,這里至少有兩個吳小丁,只是由于每個人所看的角度不同,以至吳小丁是誰也可以成為一個問題。所以,不用擔心各篇之間的故事存在矛盾,因為這個“吳小丁”不見得就是那個“吳小丁”。那么,作品中是不是真的只有兩個吳小?。课铱匆参幢亍R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吳小丁其實也不知有多少個(這個類比很不貼切,恕我高攀了)。比照生活,可能你覺得吳小丁是你,也有點像我,也可能似他。這些瑣碎的有趣或無趣的事,在你我他身上或身邊都可能發生過。如此,又何必計較得那么清楚?
所以,“吳小丁”說白了就是個符號。他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文學就是用來反映生活的,既包括上流人物的非凡人生,也包括我輩基層草根的尋常日子。寫作者應當盡量寫自己熟悉的生活。作為草根作者,我當然選擇寫普通人的生活。這些作品里的“吳小丁”就是這么一個普通人,身邊隨時可能遇到。這本小書記錄的這些平凡的生活,但愿有值得流傳、值得體會、值得回味之處,哪怕就那么一丁點也好。否則,真擔心浪費朋友們太多的時間。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這85篇作品在結集出版之前,都在公開發行的報刊發表過,這也是我十幾年來出書的一貫做法。文章在報刊發表,算是一次接受檢驗的機會,起碼讓它不至于太不像樣。只要還有發表園地,我希望自己今后還要一直延續這個老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