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短視頻,童謠創作如何突破現狀? 二○二一生肖系列兒歌之小金牛新童謠征稿活動啟動
童謠伴隨著無數少兒的成長,但面對少兒市場的火熱,尤其在閱讀多元化的當下,如何讓童謠重現“口口相傳”的盛況?新時代的童謠創作又如何突破瓶頸?8月20日,2021生肖系列兒歌之小金牛新童謠征稿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福利會宋慶齡文化空間舉行。自1986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堅守了35年的“生肖系列兒歌大賽”凝聚了一批批熱愛童謠的創作者,為少年兒童遴選出了積極向上、充滿童趣的童謠佳作。建黨百年之際,本屆征稿活動以“頌黨恩 創童謠”為主題,以少兒喜聞樂見的方式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呼吁童謠創作既富有兒童趣味,又弘揚主旋律,使得童謠在傳承其藝術特點的基礎上,彰顯時代價值,更好地塑就當下少兒成長的精神內核。
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副總編輯陳蘇在發言中指出:童謠之所以為少兒所喜聞樂見,在于其短小的篇幅,朗朗上口的韻律以及盎然的童趣,但近年來這樣富有鮮明藝術特點的佳作卻不多見,童謠創作上呈現日漸式微的態勢,面臨著創作隊伍青黃不接,作品傳播度不高的尷尬局面,大家耳熟能詳的還是那些經典童謠。擔任多屆評委的兒童文學作家簡平近年來也一直呼吁關注這一現狀——新童謠的流傳度不高,成為經典的更為稀少。為什么進入了秒速傳送的互聯網時代,童謠傳播度反而不及從前的“口口相傳”?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真正記住并喜歡傳唱新童謠作品呢?
針對“青黃不接”的現狀,主辦方進一步擴大了作者隊伍,特別是教師作者,并在2020年征稿活動中特別增設了少兒組,為童謠創作隊伍注入了鮮活的源泉。同時,創新形式,本屆新增視頻再創作環節,以票選形式投出短視頻優秀編創獎,期望通過網絡的力量,將少兒喜聞樂見的“傳唱方式”與發展迅猛的“短視頻傳播”相嫁接,著力去推動和創新優秀童謠內容的傳唱和傳播度。本屆大賽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創新,進一步重塑童謠傳唱的表達空間,激發童謠創作的創意潛力。
作為新一屆的評委會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趙麗宏為活動寄語“孩子的童年,應該有美妙有趣的童謠陪伴”。本次活動由上海市兒童基金會、上海市少工委、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共同主辦。新童謠文字作品征集評選階段從即日起至2021年10月31日,新童謠視頻作品再創作征集評選階段自2021年11月11日至2022年1月10日,參賽作品可發至tongyao_20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