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曹禺劇場的開幕大戲 將于9月2日登臺首演 《日出》待浴火 人藝蘊新局
馮遠征說:“人藝人曾經是最開放的,只是因為這座劇院年頭長了而忽視了其進取和開放性。未來的曹禺劇場,除了有探索性的劇目,人藝邀請展也將落地這里,希望能夠成為京城新的網紅打卡地。”
上世紀50年代首都劇場建成后的開幕大戲《日出》,如今又將作為北京人藝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內的主劇場——曹禺劇場的開幕大戲,于9月2日登臺。
一部經典,兩座劇場,從經典版到此次的新解讀版,新版《日出》和曹禺劇場也絕不僅僅是一個劇目為一座劇場開臺這么簡單,其中傳遞出的信號還包括人藝眼下正在排演的新《雷雨》和新《原野》。都說人藝“老了”,而曹禺劇場未來或將成為其破局的陣地,與首都劇場一道形成經典與創新的新格局。
光影變幻
是新《日出》最獨特語匯
雖然已經排練了一百多天,其間還在6月底進行了曹禺劇場的內測演出,但8月23日,這出新版《日出》才正式官宣。導演馮遠征攜主演陸璐、楊明鑫、雷佳等人亮相,新生代無疑成為這出新《日出》最亮眼的標簽。
據悉,北京人藝歷史上,曾有過四版對《日出》的演繹,此次新排并用來啟幕新劇場,不僅因為其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更因為當年曾是極具現代感的舞臺探索。此次,光影變幻是新《日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版最為獨特的舞臺語匯,而馮遠征表示,“新鮮的不只是舞臺形式,更多體現在內容上。我們力爭忠實原著、挖掘原著,再進行現代感的表達。”
劇組從曹禺先生八萬多字的原劇本中,找回原來幾版演出中被刪節的部分,強化部分人物的表達,重新解釋壓死陳白露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時利用投影將前后兩個表演區同時展示給觀眾,讓不同時空的人物在舞臺同場交匯,是一次多時空、多維度的舞臺探索。
讓年輕演員學會
如何創作經典角色
當年,還是學員班學員的馮遠征被夏淳導演選中,在《北京人》中飾演了曾文清,那一年他才只有24歲。這一次,作為導演的他,全部啟用青年演員重新創作《日出》,馮遠征說,“我們是希望讓年輕演員學會如何去創作一個經典作品中的角色。人藝到了一個階段,但不是青黃不接,面臨的是新老交替如何順暢的問題,這些年輕人未來遲早要在人藝挑梁,不妨就早一點。這個戲也讓我知道了如何去和年輕演員溝通,他們的亮相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于是,新版《日出》從建組后,每天排練都要從基本功訓練開始。馮遠征帶領青年演員每日做熱身、練發聲,從形體訓練到吐字歸音,邊扎實基本能力,邊揣摩更準確的表演方法。飾演陳白露的陸璐今年只有23歲,她表示,“導演一直用閱歷和見解幫助我,我們希望能夠演出陳白露交際花之外當年還叫‘竹均’時的精神世界,展現出交織在她內心深處的掙扎。”
新“三部曲”
為曹禺劇場定調
除了即將登臺的新《日出》,眼下濮存昕導演的新《雷雨》,以及閆銳導演的新《原野》,也都在排練中,將陸續登臺曹禺劇場。院長任鳴給予曹禺劇場的定位是“守正創新”,未來,經典版《日出》將繼續在首都劇場上演,而新版《日出》則將以曹禺劇場為陣地,一邊是經典,一邊是探索,全新的格局也將回應觀眾多年來的疑問。
北京人藝曾經是中國第一部小劇場戲劇的誕生地,但近年來似乎只有一種樣式、一個聲音呈現于舞臺,隨著曹禺劇場的橫空出世,人藝也將如當年“海上驚雷雨”般,打破原有格局——新《日出》的開場,馮遠征的解構美學讓方達生在U型步道上走過了人生的四幕;新《雷雨》結尾,周萍將出現在跑步機上,濮存昕也意欲打破亂倫和偷窺,做出《悲慘世界》的味道。
馮遠征說:“人藝人曾經是最開放的,只是因為這座劇院年頭長了而忽視了其進取和開放性。未來的曹禺劇場,除了有探索性的劇目,人藝邀請展也將落地這里,希望能夠成為京城新的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