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現實是一項自覺的挑戰
一路走來,跟各位網絡文學作者已同行10多年的時間了。在互聯網時代,很多真正的網絡文學評論者其實并不是職業的評論家、專家學者,而是普通的讀者。網絡上的每一位讀者都是評論者,甚至許多作品有自己的評論論壇和社區。對我們文學評論者來講,其實也在調整我們的方法,網絡文學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一個提醒:要注意讀者的想法。每一個作家和評論者都是讀者中的一員,大家都有“戰友情”。
這幾年一直在辦大事。像“網絡文學20年20部”,還有現在的“百年百部”活動,常常是找一個概念,找一個切入點。上海作協舉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活動,也是將網絡文學經典化的過程。網文本來面對的是普通讀者,通過這樣的活動,又跟專業的評審隊伍建立了一條溝通的渠道,這些人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網絡文學的經典化。這次活動在我看來一方面契合了四個謳歌的要求,又契合網絡文學的發展特點。網絡作家加入到現實題材創作,既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更新了社會主義文化。
網絡文學不能局限在寫玄幻,現實和幻想同步發展,才是契合時代的文學。另外,國際、國內環境不斷提醒我們回到歷史和現實,梳理自己的來龍去脈,并印證出歷史的必然性。我想作者們在創作中都有這樣的感受:寫著寫著,就被書本中的歷史人物感動了。沿著這種感動,使你的寫作本身回到歷史性中去,就能跟寫作對象有更完美的貼合。
聽了各位網絡作家、評論家和企業平臺代表的發言,大家提到了創作共性的問題,這是時代大環境給我們的要求。當然,一方面作為作家,要為自己而寫作,在寫作中滿足自己的愿望,獨立探索寫作的藝術道路。但另一方面,現實題材歷史悠久,而互聯網只是提供給我們的一個新平臺、一個新媒介。我們的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寫作,強調了寫作和生活的關系,各位非常好地從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行業和身邊的人物出發,強調了文學創作一貫的途徑和規律,就是寫作要表現出和生活的關系,這是大家寫作的源泉。
我看到一些作者把人物講得非常到位。我們常常認為網絡文學是以情節為主,情節比較豐富精彩。在這個過程中,人物則會有損失。有一部分創作必須是這樣,要拉情節、做故事,或者快速情節轉換,但塑造一個好的人物,比快速情節轉換更能打動讀者。我們平時在做創作和編劇的時候會強調人物的重要性,經典人物的塑造,可能會讓一部小說永垂不朽。閱讀快感在不同的作品之間其實差不多,快感是存在的,但是人物的細節卻能令人難以忘記。能呈現出性格的某幾個細節,也體現出了作者的功底。
網文取材確實多樣,有歷史的,也有當代的,各行各業都有大量的題材等著發掘。網文中還有對各種少數群落的關注和對性別的強調,我感受到女性作家對人物一如既往的細膩描摹,甚至在言情的深意中也有社會現實的影子。但歷史的精神氣息怎么灌注到我們的創作中,對作家來說還是一個問題。寫歷史也好,寫革命也好,寫改革開放也好,還是要從材料里,從你的對象當中,慢慢沉浸進去,有一種代入感,從他身上體會到精神氣息。
現場有些作者的現實題材寫作很早。2015年以前就有很好的現實題材網文作品,2015年以后也在不斷增加。在中國傳統文學領域,也誕生過許多先鋒作家,一直有現實題材的主旋律創作,網絡作家過去是自發的,接下來會慢慢自覺。這個自覺是融入其中,去感受歷史任務的精神內涵,而不是喪失網絡文學固有的特點,與讀者的意見互動是網絡文學的優勢。
總的來說,現實界是第一世界,只有相信這個,對現實題材的寫作才能遵循它的法則,現實題材創作有哲學、社會學的基礎,這也是對各位網文作者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