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歆:在武俠小說里實現兒時的夢想
李歆的書要比她自己更出名。
2016年,一部古裝歷史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在江蘇衛視首播,許多觀眾都感動于陰麗華和劉秀在錯綜復雜的歷史格局中,歷盡艱辛、共同完成東漢創世偉業的傳奇故事。但當時鮮少有人知道,該劇改編自李歆所著網絡小說《秀麗江山》,這是李歆第一部被影視化改編的作品。
隨著越來越多的作品出版成冊,李歆在網文圈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這個仿佛“腦洞從未枯竭”的作家也逐漸從書后走到讀者面前。
想成為懷揣武俠夢的小小漫畫家
或許讓很多人大跌眼鏡,李歆兒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漫畫家。
在那個年代,想要做漫畫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當時國內漫畫的創作環境并不成熟,所以李歆選擇了“曲線救國”——“漫畫需要故事腳本呀,所以我就先開始創作小說。”
上初中時在作業本上寫,后來能夠接觸網絡了,就把小說從作業本搬到了網上,就這樣寫著寫著就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小時候的李歆常常被TVB的武俠劇中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所吸引,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讀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久而久之,一顆武俠夢的種子慢慢種下。
2002年底,李歆開始接觸網絡,在文學門戶網站“榕樹下”,發布了自己的第一篇武俠題材小說。
落筆開文時,小說的結局就已經在心里了
“首先得是某個點引起了我的興趣,比如某個歷史人物,某個事件等等,靈感迸發之后,腦海里會先構筑起整個世界觀,人設是必須走在小說之前的。”
李歆創作了許多言情圈的讀者耳熟能詳的作品,對待她的作品,李歆一直堅持寫小說并不等于可以放飛邏輯。
正因為每一個人設都有理有據,每一個轉折點都符合邏輯,所以結局才能在一開始就出現在情理之中。
宏大的世界觀背后,是作者深厚的知識儲備。多讀史、多看書成為李歆日常的生活習慣,她總是在讀史的過程中尋找創作的靈感。
談起下一步的創作計劃,李歆透露,自己正在寫以五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非常道》,是男主群像類的,“之后還是想寫一些輕松點的,畢竟寫亂世背景的歷史文太燒腦了。”
最可愛的“反差萌”作家
在一次采訪活動中,記者曾問起新書《雪里鴻》名字的深意,李歆解釋稱,雪里鴻,寓意是雪泥鴻爪。誰知讀者調侃到“雪里蕻,就是一種咸菜”,李歆順嘴答道,“那挺好記,也好吃。”
這與李歆作品給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她本人并不像大女主作品呈現出的那樣嚴正,相反,李歆有一種很可愛的“反差萌”。
“很多讀者反應,最初對我的印象應該是嚴謹、嚴肅、一絲不茍那掛的,但實際跟我接觸后都會很驚訝。”
李歆說自己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算不上完美,但有血有肉”的,她用網絡熱詞“親媽”來形容自己與作品的關系。
“沒有最喜歡哪一部作品,人物也是,‘親媽’眼里他們都非常可愛,我都喜歡。”因為在寫作的時候會投入感情,會將自己代入故事里的視角,所以筆下的角色也都是鮮活而又真實的。
最開始在網上寫小說時,網絡對于李歆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展現的平臺,上網的寄托是為了尋找在寫作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互勉互勵。“當時的寫作純靠‘用愛發電’,幾乎沒有半點盈利性質。”近幾年,隨著電子版權的概念應運而生,寫網絡小說的收入也變得逐漸可觀起來,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進入這個環境。周遭的創作環境雖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李歆希望自己能夠吸引更多的武俠愛好者,把武俠夢延續下去,長長久久。
令李歆感到驚訝又驚喜的是,自己剛剛更新了大概幾千字的內容,《今古傳奇武俠版》的編輯就找到了李歆——這也是李歆第一次被編輯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