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那些偷偷讀網文的孩子們長大了
    來源:中國青年作家報 |  只恒文  2021年08月19日09:19
    關鍵詞:網絡文學評論

    “那些偷偷讀網文的孩子,他們長大了。”說這話的是北京大學教授邵燕君。7月29日上午,邵燕君來到網絡文學評論高研班,以“網絡文學批評建設”為題授課,并與學員進行研討和交流。

    這個高研班正逢中央宣傳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之際開班,中國作家協會針對網絡文學評論存在的現實問題和學員特點,邀請歐陽友權、周志強、邵燕君、楊阿里等網絡文學研究學者和業內人士,就網絡文學發展史及其理論建構、網絡文學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網絡文學創作導向和題材類型等6個突出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

    高研班的31名學員均為從事網絡文學評論和研究的中青年骨干,平均年齡34歲,“一水兒”的博士學歷。作為與互聯網一同成長的網絡“原住民”一代,那些年,在昏暗的網吧,宿舍的被窩,僻靜的樓道偷偷讀網文的孩子,他們長大了,寫出了博士學位論文,在核心期刊以鮮活的網絡體驗,表達對網絡文學的深刻感悟。

    在為期4天的高研班期間,《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對4位學員進行了采訪。從這些青年學者的初心、原點和由衷的愿望中,我們能感受到文學傳統對于新青年寫作者的滋養,更可喜的是發現網絡“原住民”表達和批評的語調與風采:有趣活潑,有表情也有力量。

     王玉玊,90后,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王玉玊:研究網絡文學也是和當下生活、和這個時代對話的過程

    2011年春季學期,邵燕君第一次在北京大學開設了網絡文學研究選修課,1992年出生的北京姑娘王玉玊是她的學生?!芭c邵老師相遇后,我才決定要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路,決定要成為一個當代文學的研究者,決定要去研究那些與我自身、與這個時代最密切相關的問題?!蓖跤瘾T說。

    王玉玊是2010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大四那年,王玉玊第一次選修了邵老師的網文課。在邵燕君老師的網絡文學課上,她第一次意識到網絡文學也可以成為當代文學研究的對象,“網絡文學首先是陪伴了我的生活的一種文學樣態,其次,才是我從事文學研究的研究對象。所以,我在研究的過程中,也始終在直面我自己的人生困惑,嘗試把我的生命經驗融入網絡文學發現研究之中?!?/p>

    在研究網絡文學的過程中,王玉玊深切地感受到,網絡文學是最貼近當下,最能反映廣泛的社會心理和時代情緒的一種文藝類型。網絡文學的每一個類型、設定,都在直面當代人的某種欲望,提供撫慰或者給出某種解答。“因而研究網絡文學,也是和當下生活、和這個時代對話的過程?!蓖跤瘾T說。在這次網絡文學評論高研班開班前,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系列叢書的第一本——《編碼新世界: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正式與讀者見面,這套叢書的第一輯共計七本書,“首發”作者是90后王玉玊。

    在這套系列叢書的“總序”中,邵燕君這樣評述:“王玉玊從電子游戲的角度切入,問題意識的真正指向卻既不是電子游戲,也不是網絡文學,而是‘棲居’于‘基于數碼的人工環境’的網絡‘原住民’的生存體驗。”邵燕君夸贊“玉玊是‘后浪’的領頭人,呈現出理論構建的欲望”。

    在書中,王玉玊特別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與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中的畫面感形成機制可相比擬的,是表情包文化。她認為,“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那些能夠妥善正確地運用文字調用圖像符號、營造畫面感,同時又能夠在圖像與場景的調用或組合中制造新意、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的人,就是讀圖時代的語言藝術家?!?/p>

    你看,這樣的評論和發現,是不是具有典型的網絡“原住民”特征?

    談到參加這個高研班的收獲,王玉玊對記者說:“這個高研班的學習,也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青年網絡文學評論者的責任和使命。對網絡文學的引導和建設是文化強國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加強網絡文學評論是促進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網絡文學評論仍是一個相對薄弱的領域,希望我今后的研究也可以為這一領域的建設添磚加瓦?!?/p>

    郎靜,女,80后,南開大學文學博士,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講師,河北大學2018年高層次引進人才

    郎靜:引導網絡文學粉絲群在對網文的愛中,看懂網文作為社會癥候照見的那個真現實

    郎靜在南開大學讀到碩博階段的時候,便開始把本科時期閱讀網絡文學的感受,用評論性的話語表達出來,形成了幾篇小論文?!捌渲幸黄恰洞┰綍r空的文化闡釋》,我分析了我本科時期廢寢忘食閱讀的穿越重生文;比如《夢回大清》《木槿花夕月錦繡》《綰青絲》等;還有一篇是參加首屆網絡文藝評論大賽的參賽文章《<黃金瞳>:超成功的現實困境》?!崩伸o說。

    她對那個時期的寫作進行了自我點評:“我在評論網絡文學時,是將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文化癥候,跳出純粹的文本批評,來發掘文字表意背后如冰山一角般浮出水面的無意識隱意。”

    郎靜與網絡文學結緣是在2006年本科一年級的時候,她回憶道:“當時閱讀網絡文學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用手機流量在線閱讀;一種是從網上將TXT格式文檔下載到MP4上。因前者的電話流量費用較高,我果斷選擇了后者。我記得當時讀壞了三四個MP4,壞掉的MP4不是屏幕的問題,而是長時間、高頻次地按下翻鍵,導致下翻鍵失靈。這樣來看,好像也沒有省下錢?!?/p>

    如今已在河北大學藝術學院任講師的郎靜,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當代中國電影批評與文化研究,“從我們這個高研班畢業后,我會再把網絡文學納入自己的研究對象中來,在研究中找到結合點?!?/p>

    網絡文學評論的價值引導力在哪里,作為評論者我們引導的對象是誰,是郎靜在平日教學和這次高研班上思考較多的問題,“與其說我們引導的對象是網絡文學寫作者,不如說我們引導的對象是網絡文學的讀者,或者更具體地說,是00后網絡文學閱讀的粉絲群?!边@是郎靜的“關注點”。

    在具體的教學與批評場域,郎靜用得比較高效的方式就是“蹭熱度”,即用青年讀者感興趣的點和聽得懂的話來實現價值引導?!敖衲甏禾?,一部網絡小說改編的網劇引起全網轟動,粉絲群甚至發現了一篇與該題材相關的博士論文,可能粉絲群并不能明白這篇博士論文的理論架構,甚至不會專門去知網上下載閱讀,但是粉絲群意識到了博士也會研究‘我們’所喜愛的東西,我覺得這是評論者邁進網絡文學粉絲群的一小步,使對話的開始成為可能?!?/p>

    郎靜當時帶領學生做了相關的問卷調查,試圖論證該網劇熱背后所隱藏的“叢林里的情感偏執”?!霸谖铱磥?,粉絲群對劇中主人公的狂熱的心理機制在于面對叢林的競爭法則,倒逼主體想象出的無功利性,一切只為‘你’的‘你的鏡像’。因為熱度蹭的比較及時,當時收到非常多的問卷反饋。但問卷做完了,這個話題也成了‘不能說的隱秘’?!?/p>

    評論者向粉絲群邁了一小步又退回了一大步,郎靜從中深刻地感覺到自己作為評論者的引導還沒有開始就被“堵”住了?!按笥碇嗡?,疏而不堵,我想對于網絡文學評論亦然,只有通路,評論者才有引導價值的陣地。我們要引導網絡文學粉絲群在對網文的愛中,看懂我們的時代,看懂網文作為社會癥候照見的那個真現實,而不是沉溺于快感的泥沼中無法自拔。”郎靜總結說。

     溫德朝,80后,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后,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會員

    溫德朝:更能讓青年走心的,是以評論區、留言板、彈幕、朋友圈等形式推送的隨機閱讀感悟

    “網絡文學批評要突破傳統文學批評的藩籬,建立起跨媒介、產業化、交互性的話語模式。”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溫德朝對《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如是說。

    溫德朝較早就開始關注和從事網絡文學評論,今年他面向2019級本科生開設了《網絡文學概論》選修課。選課學生多為網絡文學創作愛好者、網絡文學批評嘗試者,抑或二者兼有者。但兩次課上下來,溫德朝內心有點沮喪,自己辛辛苦苦準備的課程,學生并不是特別“買賬”。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通過與學生私下交流得知,在00后眼里,按照網絡文學本質、形態、生產、欣賞、批評、傳播等邏輯框架授課的課程,與傳統“文學理論”課程沒有過多差別,更能讓青年學生走心的是以評論區、留言板、彈幕、朋友圈等形式推送的隨機閱讀感悟。特別是有感而發的短評,獲得大量跟帖、點贊以及作者回復,甚至能對作者寫作思路有所影響時,常常令他們為之雀躍歡呼。

    溫德朝意識到,網絡文學批評不能簡單重復傳統文學批評的老路,既要有體系化的理論話語,又要有生動鮮活的感悟點評,筆墨面孔越多越好。在接下來的授課中,他及時調整了課程重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接下來的課程教學中,我打算更多設計現場教學環節,課堂上隨機點開在線網絡小說,師生同步閱讀欣賞,以學生為主開展可長可短、自由靈活、風格多樣的評論。通過課堂翻轉,在線互動評論,讓學生獲得更高參與度和滿足感?!泵鎸τ浾?,溫德朝侃侃而談。

    王婉波,90后,女,漢族,文學博士,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王婉波:網絡文學不同于傳統文學,對它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和創造性的事情。我們要尋找新的話語體系和評判標準,也需要時刻“破壁”和自我革新

    瀏覽“榕樹下”,注冊賬號,甚至想過投稿,在讀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偷偷看網文,《何以笙簫默》《告別薇安》《八月未央》《悟空傳》《誅仙》……這些小說讓王婉波仿佛發現了一塊充滿文藝氣息的凈土,讓她對未來的文學之夢充滿了期待和幻想。大二就讀中文系時《步步驚心》電視劇走紅,王婉波在MP4上下載了小說,讀得津津有味。“但當時沒有想過這些文本竟可以被作為當下一種獨特的文學類型來研究,也完全沒有閱讀過相關的學術論文或著作。”王婉波說。

    網絡文學歷經二十余年的發展,王婉波最開心的,是可以把“喜好”變為專業學習和研究的對象。她感慨地說,“這是一件特別興奮和高興的事情,這樣做研究也不會覺得枯燥和乏味?!?/p>

    “網絡文學不同于傳統文學,它的成長環境、敘事機制、話語形態等與以往的文學形式大不相同,所以,對它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和創造性的事情。我們要尋找新的話語體系和評判標準,也需要時刻‘破壁’和自我革新,在原有的知識體系和專業理論基礎上重建新的認知結構?!痹谧鼍W文研究時,王婉波嘗試跳出傳統“書齋式”的研究模式,回到現場與研究對象進行對話。王婉波的“態度”,始終是堅持在現場。

    在研究的起步階段,如何設法進入到網文閱讀的第一現場,了解讀者“在場”的行為表現,對青年學者來說最為困難的開始。

    “重要的是使用數據技術對其語義信息、情感信息、性格信息等進行分析,但同時也考慮到讀者作為情感個體所獨有的特性,他們的接受與閱讀必然會經歷一個‘冷卻’過程,冷卻之后的對話與調查會和現場的行為反應有一定差異,思慮性、自省式的‘回答’和在場接受時瞬間性、沖動性行為各有特色,這是研究對象的‘兩張皮’,卻也都是值得我們觀察和研究的方向。”王婉波說。

    王婉波認為,需要打破“見物不見人”的傳統研究模式,避免以訛傳訛,回到現場,為學術研究提供基礎支持。但即便是走到“一線”挖掘真相,也存在“去偽存真”的過程。王婉波抓住各種機會與網絡作家對話,“對話的過程也是一個對網絡文學認知的過程,不單要打破原有學術范式和自身思維禁錮模式,還要‘識破’作家自身經驗式、套路式、表演式‘回答’營造的敘事圈套,思辨地從對話中獲取有效信息?!?/p>

    “在互聯網、全球化,新媒體和高科技所共同塑造的新文化時代,要特別警惕名人八卦、‘主角光環’,碎片化、視頻化、娛樂化的產品,對網絡‘原住民’閱讀能力、認知能力、審美能力的損傷,包括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的破壞,專注力的喪失,情懷和格局的缺失等?!蓖跬癫ㄌ貏e看重的是,“當下網絡文學的創作與批評,在尊重‘原住民’的‘習慣’和‘方式’的同時,一定要為他們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態’、朗朗的‘天空’和美麗‘新世界’?!?/p>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热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国产精品白丝jkav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第一福利精品导航|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 欧洲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妇女99| 2021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