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1954,新疆屯墾戍邊的里程碑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閆會作  2021年08月16日09:23

    開疆守土,自古就是立國之大事。新中國成立之初,如何建設邊疆、保衛邊疆,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無疑是當務之急。

    共和國成立之初,不光接過了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也接過了一個近百年有邊無防的邊境,而西北邊疆安全形勢尤為嚴峻。當西北野戰軍解放了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區以后,也接過了其中6700多公里邊境線的守衛任務。

    這是一段拱衛著整個國家西北的邊境線。綿延6700多公里,與9個國家接壤,周邊環境之復雜,矛盾之多,斗爭之激烈,世所罕見。

    這是一塊好地方。世界屋脊的屋脊、廣闊的大漠森林、蒼莽險峻的天山昆侖、風光無限的長河草原、戈壁沙漠、雪域冰川,組成了6000多公里邊境上的瑰麗風景和獨特環境。但同時,這里偏遠封閉,無路無電缺水,生存艱難。

    這是一片浸透著鮮血的古戰場。這里遍及著自古以來抗外敵、反分裂、爭主權、衛尊嚴的戰場和遺跡。寫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文物古跡、依然殘存的一座座古城和烽火臺遺址,以及大量的史料詳實記載,繪就了一幅從張騫出使西域到絲路暢通、從班超收服西域到唐代設安西都護府、從土爾扈特東歸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歷史圖景。波瀾壯闊的團結奮斗歷史表明,外部勢力和各種分裂勢力從未停止分裂破壞的圖謀;歷史也表明,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人民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捍衛主權尊嚴的斗爭中越來越團結。

    面對嚴酷復雜的邊境現狀,面對難以想象的惡劣環境,要在百年失守的情況下建立邊境守防體系,談何容易!而這樣的邊境僅靠百十個連隊沿邊境線分散駐防,顯然既弱小又單薄。如何強邊固防?新的老的、歷史的和現實的矛盾和難題,都擺在了剛剛解放了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面前。

    但歷史注定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翻開新的一頁;西北邊境也注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啟強邊固防的新時代。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剛剛贏得和平,開始建設,恢復元氣,卻又不得不進行了抗美援朝。國家又陷重重困難之中,國計民生舉步維艱,國際形勢更加險惡,新生的共和國面臨著嚴峻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給進疆部隊的支援和幫助極其有限。而剛剛和平解放的新疆,亟待鞏固政權、恢復生產、消除民族隔閡、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但國民黨殘余破壞不斷、分裂勢力活動猖獗、匪患更是此起彼伏,任務艱巨、斗爭嚴酷,加之新疆地廣人稀、條件艱苦、供給困難,進疆部隊在打仗平叛、剿匪、守邊的同時,首當其沖是自己解決生存問題。

    一切都得以站穩腳跟為前提。對人民解放軍來說,進得來已經完成,打得勝也毫無疑問,但扎下根卻面臨巨大挑戰。新疆地域廣闊,經濟落后,解放軍進疆之初,整個新疆基本沒有工業,沒有鐵路,也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交通極為不便。部隊所到之處住無房、食缺糧、軍馬缺飼料。在這種情況下,既要應對叛匪的四處竄擾,又要鞏固地方政權,還要守衛剛剛接管的邊境,形勢迫使進疆部隊必須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一邊打仗平叛剿匪,一邊生產自給。作為三五九旅傳人的西北野戰軍第一兵團,1949年10月進軍新疆,1950年就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一年就實現了糧食大部自給、食油蔬菜全部自給。

    邊境線的安全需要雄厚的力量守衛,邊疆社會的長治久安需要持久的力量維護,廣袤亙古的荒原需要廣泛的力量開墾改造,民族雜居的社會也需要深厚的力量融合團結,封閉落后的生產生活更需要先進的文化力量引領……諸多迫切而重大的問題,都在勞武并舉的實踐中催生著新的思路:一邊打仗、一邊守邊、一邊生產,一種全新的屯墾戍邊模式。

    屯墾戍邊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歷史遺產,也是自古以來解決守衛、建設、穩定邊疆的有效手段。新疆屯墾戍邊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自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昆莫,在烏孫國眩雷(今伊犁河谷)開啟屯田先河以后,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沿襲至今,歷朝歷代不斷改進屯田方式,擴大屯田規模,提升屯田效果。從早期的民屯,逐步形成了軍屯、商屯、官屯等多種途徑并舉的屯墾模式,并建立起有效的政府組織,強化對屯墾事業的有序引導和有力領導,逐步實現了在西北沿邊境線縱深、戰略要地均有屯田區,基本做到了有軍就有屯,軍屯相互依靠、同存并進的格局。歷史上,新疆的屯墾事業大致出現過三次高潮,第一次是盛唐時期,先后建有11個屯墾區,遍及南北疆和各戰略要地;第二次是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近140年中持續推進;第三次是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建立新疆省后,大力倡導屯墾戍邊,鞏固了新疆的統一和穩定。歷史證明,屯墾事業發展好時,不僅邊疆鞏固、民族團結、國土完整、國家統一,而且絲綢之路繁榮暢通,促進了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1952年初,朝鮮戰局基本穩定后,在新疆軍區部隊兩年實踐摸索的基礎上,中央開始逐步調整部隊守防和屯墾的力量比例。2月1日,毛澤東主席向駐疆部隊發出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保衛祖國?!边@是一道世界軍事史上罕見的極富文學色彩并飽含激情和詩意的軍事命令。這也是一段開啟新的屯墾戍邊大業大戲的開場詩。

    遵照這一命令,新疆部隊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整編。將所屬部隊分別編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兩大部分,這一次整編成為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前奏。1953年5月,新疆軍區再次整編,進一步擴大屯墾力量,生產部隊很快建成農牧團場43個,開墾耕地77.26千公頃。同時還興辦了工業、交通、建筑、商業企業,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部隊生存問題,還影響帶動了駐地的生產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鞏固了社會穩定,為生產建設兵團的組建探索了路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正式命令駐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軍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一聲令下,8萬多名官兵脫下軍裝,變身為屯墾戍邊的戰士。一次性組建了10個農業師,1個建筑工程師和4個建筑工程團,1個汽車團和2個汽車營,總人口約17.55萬。10個農業師大都分布在哈密、昌吉、阿勒泰、塔城、博爾塔拉、伊犁、阿克蘇、喀什、和田等沿邊境一線,其下屬的許多團場和基層連隊,則與邊防連隊比鄰而居,使命就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這樣,就形成了數千公里的邊境線上,有正面、有縱深、有實體的開發、建設、守衛邊疆的牢固支撐。

    這是有史以來屯墾戍邊空前的大氣魄、大手筆、大方略!

    兵團組建后,在維護邊防安全和邊疆穩定上馬上顯現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快速穩定了邊境地區社會局勢,也改變了邊防守衛的力量態勢。

    當然,讓一支英雄的部隊脫下軍裝,刀槍入庫,扶犁生產,改成生產建設兵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由野戰部隊改編成生產建設兵團,對部隊來說,也許僅僅是性質和任務的變化;對廣大指戰員來說,則不僅僅是脫下軍裝、割舍與部隊的情感問題,還意味著再也沒有換防回內地的可能了,再也沒有轉業復員回歸故鄉的希望了,必將終身留在邊疆,扎根邊疆。這對于一支從井岡山、鄂豫皖,經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路浴血奮戰過來的部隊,以及英雄的指戰員來說,需要有多高的政治覺悟、多么無私的奉獻精神、做出多大的犧牲才能做得到呢?

    而對于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特殊貢獻,1949年9月底改旗易幟、參加和平起義的數萬第二十二兵團的官兵來說,又是什么樣的力量,驅使他們心甘情愿地放棄回歸故里的機會,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無怨無悔地留在邊疆呢?

    我曾于本世紀初在北疆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專門就這個問題請教過幾位原二十二兵團的老兵。是時,他們已年至耄耋,卻精神矍鑠。他們對我說,在國民黨軍隊里,很多人是被當作壯丁抓來的,只想當幾年兵趕緊回家,根本沒有想到要留在邊疆。和平起義后加入了解放軍,才知道這世上還真有為窮苦人服務的軍隊。這個軍隊的很多事情都讓他們感到新鮮,當官的和當兵的拿一樣的津貼、吃一樣的飯、住一樣的“地窩子”,大家平等相處、親如兄弟。過去在國民黨軍隊是被用槍逼著打仗賣命,而這個軍隊里所有人都爭著搶著打仗立功;在剿匪打仗最危險的關頭,黨員干部沖在最前面;墾荒生產最繁重艱苦的時候,黨員干部總在第一線;糧食緊缺時,先吃野菜、樹皮的一定是黨員干部,他們拼死拼活就是為了改善新疆的生產生活條件,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為了建設邊疆,為了強盛國家。他們打心眼里佩服共產黨,相信共產黨,也熱愛這個軍隊。黨讓留下,他們就留下了。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根本宗旨,艱苦奮斗的實際行動,以及公而忘私的道德魅力。正是這種魅力,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空前的感召力,做出并實現如此空前規模的屯墾戍邊之舉,才能讓這些從井岡山走來的老紅軍,從延安走來的老八路,以及浴血西北、剿匪平叛,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功勛卓著的英雄們,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才能讓剛剛脫離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起義官兵,也緊緊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聲令下,毫無怨言,脫下戎裝、惜別軍營;才能讓他們自兵團建立以來,舍下故土,扎根邊疆,無怨無悔地成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第一代開發建設邊疆的墾荒人,成為維護邊疆穩定、捍衛國家統一、保衛邊境安全的永遠不會撤離的中堅力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同時也為全國各地立志獻身邊疆建設的熱血青年提供了報效國家、建設邊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吸引了大批優秀青年、復員轉業軍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走向邊疆,加入兵團行列,投身建設、保衛邊疆的熱潮之中。到1966年初,兵團人口已達148.5萬多,建成農牧團場158個,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維護團結穩定、促進建設發展、確保邊防安全的有生力量。

    兵團在建設邊疆、保衛邊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經濟建設上,兵團建起了紡織廠、鋼鐵廠、發電廠,以及化工、機械制造、被服、皮革加工制造等基本工業體系,填補了新疆工業的空白,帶動了新疆工業化的發展;在教育衛生上,兵團建成的八一農學院、衛生學校、各地中小學、醫院等,極大地改善了邊疆教育衛生條件;而隨著兵團團場分布建立的公共交通、物資供銷、郵政通訊網絡,也逐步拉近了邊疆與內地的距離;兵團以集團的力量、軍事化的強度,很快在大漠荒原上建立起了上百個農牧團場,開墾了100多萬畝土地,加快了新疆機械化農業的步伐。

    時至今日,兵團已發展成有30多個民族、300多萬人口,共有14個師、2所大學、1所農墾科學院,3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的規模宏大的行政實體。這些團場、單位、公司的園區,如同鑲嵌在新疆大地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獨特又迷人。這不僅是一支巨大的帶動發展的力量,也是一支永久的維護穩定的力量,更是一支強大的確保邊境安全的力量。

    從解放初期抽調有經驗的干部參加地方土改,幫助新疆各族群眾建立互助組、合作社,到不同時期抽調技術骨干,加強科普,指導各族群眾生產,培訓農技人員,促進提高了新疆的生產力水平,生產建設兵團接續奮斗。而且,在長期的防暴制亂、反恐維穩和抗擊自然災害,以及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中,兵團始終發揮了就地就近、快速反應,先期到位、穩定局勢的特殊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兵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使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歷史已經證明并將不斷地證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邊疆穩定、發展、繁榮中的“穩定器”“大熔爐”和“示范區”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顯著。

    久久96精品国产| www.亚洲精品.com|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laowang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 91精品国产入口|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re99|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岛国搬运工| 99re热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