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誠實性
晚年的托翁在回顧自己的創作時,對自己在整個歐洲都獲得廣泛認同和好評的《童年》非常不滿,甚至充滿了憎惡之情。他對彼得斯得夫說:“這部作品嚴重缺乏文字的誠實性,沒有絲毫的可取之處。”嗯,文字的誠實性,這是一個問題,值得所有寫作人自問與反省。
夸張與浮泛的寫作,尤其充滿敵意的寫作,往往會失去誠實的態度,而使文字燥性泛濫。一個清醒的寫作者,不僅不會人云亦云,而且能夠時刻保持警惕,對所要表達的意思,包括情緒情感和意義,都會極其在意與警覺,決不讓它們入侵公正無私的表達。這就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秘密,也是不朽之盛事的真正道理。
很少有一上場的年輕人,就能葆有這樣的“文字的誠實性”的自覺追求。而且我還悲哀地看到一些人,他們的文字仍然充滿了托翁憎惡的“嚴重缺乏文字的誠實性”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思量,托爾斯泰的憎惡,就是永恒的憎惡。值得我們永遠警惕并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太任性,寫作,永遠都有一個文字的誠實的嚴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