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百年奮斗史汲取文化力量
黨的百年奮斗史,從文化的層面講,就是一部不斷推進文化建設、凝聚人民力量的發展史。百年成就鑄就文化基石,百年精神孕育文化力量,百年文化引領前行方向。
百年成就鑄就文化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百年接續奮斗,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創舉中,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高鐵建設領先世界,運營水平長期處于世界領先位置,總里程占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京張鐵路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鐵路享譽全世界;國防科技取得突破,從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的下水,到新型戰略導彈、巡航導彈的研制,從新一代武裝直升機、新型主戰坦克,到指揮自動化系統、戰術軟件的革新,我國國防科技成果在多領域展現國防實力;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黨帶領人民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穩步提升,消費層次不斷優化,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保持增長;思想文化建設成果顯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文化領域中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繁榮興盛,中國文化的對外影響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
百年精神孕育文化力量
偉大成就離不開偉大創造,偉大創造的核心在于文化創造。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是我們黨和人民肩負的文化使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和偉大成就恰恰證明,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縱觀過去百年,我們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推動“講仁愛、守誠信、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把“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安民利民”“民貴君輕”“平政愛民”的民本思想融入社會發展,培育“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我們在浴血奮斗中形成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形成并發展了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深入,我們始終堅持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堅定不移地把牢社會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奇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建起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是國家和人民的精神之源。
百年文化引領前行方向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始終要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站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歷史交匯點,努力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使命任務,文化建設務必堅持以下幾點。
首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要以新發展理念為遵循,實現高質量發展。公共文化服務要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為目標,協調推進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均等化,確保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效性;文化產業必須堅持內容為王的創作原則,鼓勵、保護優秀創意靈感,建立健全文化產業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興文化產業業態,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以此彰顯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文化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次,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使之成為治國理政的有益遵循和人民行為習慣的價值準則。同時,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利用校園、展覽、講壇、互聯網等媒介,開展豐富的文化傳承活動。此外,建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保護開發機制,完善對古籍、史料、文藝、遺址的保護開發,搭建相關數據庫,建立健全國家文物監察制度,規范文物交易流通市場。
最后,切實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使其與當代社會文化發展相適應,營造蓬勃向上、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提升文化軟實力要以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傳播能力為根本,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述中國特色、展現中國形象,不僅要加大對于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也要提升對外宣傳效果,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本文系湖南省智庫專項課題“新時代湖南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對策研究”(18ZWA16)、“中部崛起中湖南軟實力崛起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