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航船》:直面“后大航海時代”
當雄性、英雄與帝國皆成以往,曾經的海洋巨人如何重塑自己的歷史與未來?葡萄牙語文學大師安圖內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遠航船》由譯林出版社推出中譯本。這部被西方媒體譽為“安圖內斯最具野心、最具葡萄牙特色的小說”,直面“后大航海時代”,在陸地與海洋之間重建航海史觀,更濃縮了葡萄牙海洋帝國波瀾壯闊的歷史興衰,是“一部偉大的、永不過時的文學杰作”。
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António Lobo Antunes)是繼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之后在國際文壇聲譽最高的葡萄牙作家,二人并稱“葡語文壇雙子星”。他被文學批評大師哈羅德·布魯姆盛贊為“21世紀最重要的在世作家之一”,近年來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2020年9月1日恰逢安圖內斯78歲生日,《遠航船》于中文世界首度引進,令作家本人十分欣喜,他特地為中國讀者錄制了一段視頻,表達由衷的致意:“我非常高興,也很榮幸,我的作品能在中國這個我非常欣賞的國家得到翻譯。我希望你們喜歡我所做的事情,因為我所做的,正是每個人都在做的,就是去言說人類的靈魂、人類的生活、人類的苦難,有時也講述人類的快樂和人類的喜悅。”
15世紀大航海時代,遠航船的歸來,通常意味著新大陸與新財富的發現。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殖民地悉數獨立,昔日海上英雄被驅趕回國,野心與狂熱卻伴隨著帝國夢破碎在海浪中。在變異的時空里,曾游歷亞洲數十載、寫下《遠游記》的平托成了推銷次品的小販,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線的開拓者、《盧濟塔尼亞人之歌》的主人公達·伽馬靠出老千贏下半個葡國……歷史的真實與虛妄孕育出一幕幕荒誕的悲喜劇,安圖內斯筆下的英雄們故土難尋,發現自己成為了故鄉的異鄉人,“我們現在哪里人都不是了”。
《遠航船》是一部多視角小說,全書分為18個章節,每一章均跟隨葡萄牙航海史中一位著名人物的眼睛,如印度的“發現者”達·伽馬、“最早到達巴西的歐洲人”卡布拉爾、第一個發現并駛入剛果河的歐洲人迪奧古·康、冒險家費爾南·門德斯·平托、圣徒沙勿略、《盧濟塔尼亞人之歌》作者卡蒙斯等等,交錯敘述。這部戰后歐洲文學史上不多見的杰作,不僅奠定了安圖內斯的重要地位,還證明他確實是福克納和塞利納等前輩的繼承者。《出版人周刊》認為,“安圖內斯的文學才華毋庸置疑,對葡萄牙歷史、地理和民族特征的理解更是力透紙背。”這無疑是對安圖內斯對于葡萄牙當代重要事件的敏感體察、獨特的敘事觀念和優美的語言節奏的精辟評價和絕佳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