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真父親”有多難?
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儲朝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德育學術委員會理事長檀傳寶,大V店創始人、百萬粉絲KOL哈爸,北京漢能集團總經理、《老爸的叮嚀》作者陳少民,聯合推薦了一本名為《做個真父親》的書。這一重磅推薦背后,其實是對“世界需要父親”的呼吁。
事實上,“世界需要父親”并不僅是一個觀點,也是一項已經被推廣到90多個國家的活動。活動的發起者正是《做個真父親》的作者,卡西·卡斯滕斯。南非人卡西·卡斯滕斯,是國際體育聯盟的創始人,也是國際知名演說家、訓練師及多項全球活動的發起者。近年來,卡西主要關注全球普遍存在的“無父人群”,他所發起的“世界需要父親”活動正是要喚醒父親回歸家庭,擔起父親的職責,傳播為父之道,享受為父之樂。他用10年時間,走過世界100多個國家,與大量的家庭受傷者和各領域的專家深入溝通,并從世界權威機構收集了數百篇研究父職的頂級論文,終于寫成了既是研究成果又是經驗之談的實用型力作——《做個真父親》。至今,這本書已經以25種語言出版。2021年,在北京朵多教育的策劃推動下,它的中文版由吉林出版集團正式出版。
在國內,有一種家庭狀態被描述為“焦慮的媽媽+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孩子”。這是家庭的痛點,也是社會的痛點。《做個真父親》恰為這一急于得到解決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出路。這本被稱為“教科書級的為父之道指導手冊”中,既有系統完全的知識構架,也有詳實可行的案例,從理論到實踐,從家教、家風到價值觀、使命,從獨善其身到家校社區,可謂同類圖書的集大成者。而且,中文版的《做個真父親》還根據中國家庭的需要對內容進行優化,更貼近中國讀者。
更深入地說,《做個真父親》并不提倡快餐式的教養之道,而更像是一部具有震撼力、顛覆性的家庭使命宣言書和家庭價值觀的挑戰書,它在第一大部分就理據分明地闡述了一個結論:父親缺席,是各種社會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它所要向讀者傳達的,不僅僅是揭開問題和喚醒意識,還有解決問題和療愈傷痛。比如,孩子7個成長階段的需要以及如何針對性地履行父職,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示例。再比如,書中列出父親創傷癥狀清單和母親創傷癥狀清單,并給出治愈創傷的4個最佳步驟。
卡西·卡斯滕斯用13個章節六大部分深入淺出,既在傾聽又在解惑。而他最大的期待,就是讓更多孩子擁有“真父親”:他建立道德權威,他賦予孩子正確的身份,他提供安全感,他肯定孩子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