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蒼山血海》新書發布會 暨電影劇本改編研討會在京舉行
關鍵詞:《蒼山血海》
7月29日,由中國文聯出版社主辦、中聯尚藝(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蒼山血海》新書發布會暨電影劇本改編研討會在京舉行。作品從一個側面描繪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前夜,魯東子弟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及偽頑的浴血奮戰歷程,以及膠東抗日根據地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人民戰爭在膠東、山東等地取得偉大勝利的波瀾壯闊的史詩性畫卷。本書為全面了解抗戰提供了全新視角。
發布會上,作者李德成介紹了創作的心路歷程。他談到,該書歷經三年審讀最終與讀者見面。山東敵后的抗日武裝,以自發起義而創立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為基礎,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民在與敵人不斷進行殘酷斗爭的同時,利用出海口地緣優勢,不斷發展教育、文化、經濟等,特別是彈藥和軍火生產。進入解放戰爭,解放區的相關工業遠遠超過了國民黨統治區,為反法西斯戰爭提供了物質保障。書中將這些開創性工作和盤托出,以說明八路軍、新四軍正逐步擺脫小米加步槍,單純依靠繳獲敵人獲得后勤補充的模式。與會專家認為,該書立足大量史料的收集和分析,歷史細節翔實、飽滿、豐富,具有一定的紀實性特征。作品重新審視了抗戰期間顯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性格的復雜性,深刻揭示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精神面貌、精神氣質、精神力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讀者能夠從中充分感受到中國人的志氣、底氣、骨氣的上揚與提升。針對該書的電影改編,與會專家認為,一般長篇小說向影視延伸需要做許多額外工作,但該小說通過縱橫捭闔的歷史資料,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影視改編過程中需要的鋪墊性、背景性準備工作。現階段電影改編的難點在于,如何在相對分散的線頭中“立主腦”,有專家認為,書中的“簡莊”可能是一個好抓手。此外,現階段以反寫正的表達方式在電影創作中難度較大,還應當找到立得住的正面人物作為電影中的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