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題材兒童文學《親娘》用小切口為孩子講革命故事
如何為兒童講述革命歷史?如何在葆有兒童視角的同時,為和平時代成長起來的下一代傳遞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這是紅色題材的兒童文學創作者一直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著名作家、編劇、民俗學家孟憲明的新作《親娘》或許可以給出回答。
孟憲明2019年到上饒采風,上饒集中營兩個素昧平生的人成為母子的感人故事,觸動了他的創作靈感。《親娘》這部作品即以紅色革命背景下這對特殊關系的母子生離死別的故事,串連起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從江西上饒集中營開篇,寫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貫穿作品主人公戰斗的一生。戰火讓素不相識的人成為母子、父女,他們彼此溫暖,又經歷生死,其中情感的真摯與濃烈令人震撼。
1日在京舉行的“紅土地上的革命與人性之歌:《親娘》作品研討會”上,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彭學明認為如何講故事很重要?!啊队H娘》整個敘事過程特別干凈利落,不拖沓。孟憲明有一種化繁為簡、惜墨如金、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的本領。這種本領是很多作家不具備的。同時,他在敘事過程中還突出了很多細節,比如母親等待兒子的時候,寧死也不喝魚湯;怕兒子找不到她,她專門回去住在原來的地方;專門去照相館照了張照片留給兒子;包括高滿冬當了將軍以后,正式改名梁冬生,回到母親的墓地旁,跟母親說話,給母親守靈。作者在化繁為簡過程中,并沒有把細節漏掉,這也是作品的成功之處?!?/p>
談及如何面向兒童講述革命歷史,兒童文學評論家、《中華讀書報》編委陳香說:“要在‘兒童’這個方圓之內,把復雜多面的戰爭主題轉化為小讀者可理解的敘述,無從避免生命暴力,卻要把故事講得不刺激感官卻能震撼心靈,要把最強烈的仇恨和最殘酷的死亡消解在溫情的敘述之中,其艱難可想而知?!队H娘》選取了一個小切口,將視角從戰場上轉出,以戰爭背景下的個人化敘事重寫戰爭題材,對普通大眾在戰爭中遭遇的不幸和苦難,給予了特別的關注。通過對敘事視角的精心選擇,在淡化戰爭的殘酷與血腥之時,豐富著我們關于戰爭歷史與苦難的記憶?!?/p>
對歷史的書寫不僅僅只有回望的目光,其還與現實精神緊密相連。兒童文學作家翌平表示,《親娘》體現出一種接地氣的現實主義。他說:“讀作品可以感到,作者非常精巧地用母尋兒、兒找母的一條紅線,串起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的事件,以及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和故事。作者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關于兒童文學現實觀的認知,所有的內容和表達一定非常飄浮或者懸置。但是孟老師非常堅決,也非常明顯地把現實主義描述了出來?!?/p>
《親娘》的畫面感很強,這一方面來源于作者的敘事技巧,使得作品猶如一幅肆意潑灑的水墨畫,濃淡相宜;另一方面也由于插畫和裝幀的用心。編劇、資深編輯肖桂林表示,本書的插圖也參與了文學創作,其與文字風格和諧一致,貼切有力地烘托了主題,為人物塑造給予可視性的有機引領,深入解讀與助力凸顯了核心人物的風骨與性格。
據悉,作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知識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聯合推出的一部紅色題材兒童文學作品,《親娘》甫一出版即入選中國出版協會“獻禮百年——紅色主題兒童圖書展”百種圖書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