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作品專號 《朔方》2021年第7期|火仲舫:畫面背后的故事
    來源:《朔方》2021年第7期 | 火仲舫  2021年07月23日07:25

    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里有一幅油畫,畫面上,一位紅軍首長帶著四位紅軍戰士,捧著一面紅色錦旗,錦旗上書寫“回漢兄弟親如一家”,左上方有一行小字:興隆鎮南大寺。落款是程子華,時間是一九三五年八月。油畫是根據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軍長程子華帶領紅軍戰士為興隆鎮南大清真寺贈送錦旗的故事創作的。錦旗上的字是程子華親筆所題。

    故事的發生地興隆鎮距離我的老家很近,不到三公里,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這里讀完的,興隆鎮街道的原貌,被油漆成赭墨色的店鋪門板,還有那街道上居住的同學和朋友,都給我留有深刻印象。在我的早年印象中,興隆鎮還叫高窯市,后來在進入人民公社時期,高窯市改為“高進”生產大隊,意為“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奮勇前進”,屬興隆人民公社。上初中時,高窯市又改興隆鎮,那時鎮上流傳著一個關于紅軍燈的故事,說的是興隆鎮上的回族老人馬長恩的父親從當年駐扎在這里的紅軍手中接過了一盞照明的馬燈,當作寶物一樣珍藏。他去世時留給了兒子馬長恩。馬長恩后來當了高進大隊黨支部書記,他以這盞馬燈為精神動力,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帶領全鎮村民大干苦干,使這個村鎮成為全國農業先進單位,當他老了以后,又把這盞紅軍燈傳給了下一代馬國蘭,馬國蘭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1995年,我在西吉縣委宣傳部工作,一幫熱心人在寧夏黨史研究室的倡導、組織下,開始發掘、論證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的歷史。那個時候,諸如井岡山會師、懋功會師、永平鎮會師、吳起鎮會師、理化會師、甘孜會師、會寧會師等幾次大規模的紅軍會師,按照時間順序,都有史書大量記載,有幾次會師還寫進了教科書。可是最后勝利會師、長征宣告勝利結束的將臺堡會師卻鮮為人知,被湮沒在眾多紅色激流中。作為寧夏的黨史部門和當地黨委,有責任有義務發掘這段重要歷史,使之立足于世界,獲得應有的歷史地位。于是,縣委借助黨中央舉行全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活動之東風,成立了專門機構,即“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暨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碑建設籌備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筆者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宣傳和收集資料方面的統籌工作。通過深入發掘研究,在好多史料中發現了有關將臺堡紅軍會師的重要文獻,其中在第二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66頁第23條注釋表述:“同年(1936)10月,第四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先后到達甘肅會寧、將臺堡地區,與第一方面軍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發展簡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中記載:“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沖破敵人重重堵截,于靜寧縣以北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至此,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勝利結束。”有了這樣權威性的記載,大家順藤摸瓜,搜集到了相當多而且重要的史料,其中包括在國家檔案館搜集到的有關將臺堡會師的八份電報。于是開啟了申報確立紅軍將臺堡會師地位和修建紀念標志的程序。1995年12月19日,中宣部正式批復了寧夏區黨委的報告,同意修建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標志。這期間,西吉縣委組織成立了若干工作小組,分工協作,開展各項工作。筆者受命晉京采訪健在的老紅軍,求取他們的墨寶真跡,以擴大將臺堡紅軍勝利會師的影響力。我們邀請了寧夏黨史研究室征研處處長邢萬瑩同志,帶領李西平、王升兩位同志,組成采訪小組,帶著寧夏人民的殷切希望與囑托,來到了首都北京。我們1996年5月23日進入北京,在京一個月時間,采訪了肖克、耿飚、王恩茂、廖漢生、楊成武、馬文瑞、汪鋒、傅崇碧、賀晉年、孫毅、楊秀山、錢信忠等二十六位當年的老紅軍和他們的參謀、秘書、家人四十多人,求取他們的題詞三十余幅,如今鐫刻在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園“將軍翰墨苑”的大多數題詞,就是當年我們在北京老紅軍首長家中求取的。

    在采訪的眾多老紅軍當中,錢信忠將軍便是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位。有關這幅油畫背后的故事,他的回憶有生動的細節。翻開當年的日記,我是這樣記錄的:

    6月13日上午,驕陽似火。時近中午,我們幾經周折,找到了錢信忠首長的家。錢老是最早途經西吉的。1935年8月中旬,他隨紅二十五軍長征隊伍經過西吉縣(當時為甘肅省隆德縣)興隆鎮時,已經擔任軍衛生大隊隊長,資歷很老。我們到他家時,他的秘書馮樹生正在整理錢老的回憶錄,桌子上擺放著的內容正好是反映紅二十五軍到興隆鎮活動的那一部分,已經編輯成冊,但仍在充實內容,反扣在桌面上。錢老的衣著打扮有點像昨天采訪過的楊秀山將軍,亦是一身白色衣褲,上身為半袖衫,下身穿白色長褲。他與楊老同齡,都是八十五歲,鶴發童顏。兩人個頭也差不多。只是楊老談笑風生,滿面春風;而錢老卻顯得老誠執重,不茍言笑,說話總是聲音很輕,慢悠悠的,給人穩妥慈祥的感覺。我們說明來意,請他講講當年途經興隆鎮的情況,也為將臺堡紅軍會師題詞留念。馮秘書得知我們是從寧夏來的,而且距離當年錢老為回民老鄉做手術的興隆鎮不遠,顯得很高興。他翻開桌子上扣的書稿,興奮地說:“巧啊,錢老的回憶錄正好寫到這里,你們就來了。”我們就抓住機會采訪,錢老沉思了片刻,就回憶起了當年他為興隆鎮的一位回族老鄉動手術的情況。“我們得知有人患了重病,肚子疼痛得在地上打滾,經打問,有人說得的是‘絞腸痧’。我一診斷,是闌尾炎,好像已經穿孔了。那時候醫療設備差,條件不好,但紅軍不能見死不救,不忍心眼巴巴地看著老鄉死去,我就按照首長的指示,在店鋪臺上支起了臨時手術臺,把留給重傷員用的‘盤尼西林’為患者注射。然后我親自捉刀,為那位患者做了(闌尾炎)手術,所以對興隆鎮印象很深……”錢老感慨地說。

    當我們請錢老為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題詞紀念時,他愉快地答應了,就起身走到書案前。馮秘書潤好了毛筆,錢老就按照我們提供的題詞參考內容題寫了:紅旗漫卷六盤山,紅星照耀將臺堡。

    錢老的書法清秀而飄逸,很有特點。我們又請他題寫了“興隆鎮”和“將臺堡”兩個地名。錢老題寫時揮灑自如,筆鋒遒勁,一氣呵成,看得出,他是經常練習的。臨別時,錢老和馮秘書一直把我們送出院子大門,我們才握手告別,有種戀戀不舍。

    20多年過去了,我不時會翻開相冊回味當年的情況,在眾多當時的合影中,與錢老將軍的合影有兩禎,一禎是錢老坐在紗發上,邢萬瑩在采訪,而我手執錄音機錄音;另一禎是錢老正在伏案揮毫題寫“興隆鎮”三個字,我守候在身邊專注欣賞。我很慶幸當時留下了這難得的一瞬間。現在,我在宣講這段歷史時,都會展示這兩禎珍貴的照片,此時此刻,我心中會油然而生對錢老無比崇敬的懷念!

    回頭來再說說這幅畫所演繹的故事吧。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二千九百余人,由政委吳煥先、軍長程子華和副軍長徐海東率領,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長征。他們一路遵循“大量擴大紅軍,組建地方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戰略目標,有效開展工作。1935年8月初進入甘肅,攻占兩當縣城后隨即北上,14日進入寧夏西吉縣境內,駐扎在回族聚居的高窯市(興隆鎮)。鑒于經過彝族和藏族地區的經驗,進入西北回民地區之后,由政委吳煥先主持制定了《三大禁條》的《四項注意》,即“禁止駐扎清真寺;禁止吃大葷;禁止毀壞回民經典”和“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注意講究衛生;注意回漢兩大民族團結;注意實行公買公賣”。

    紅二十五軍在這里模范地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有效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錢信忠為回族老鄉做手術成功之后,紅軍的影響不脛而走,這一帶百姓都稱紅軍為仁義之師、人民的軍隊。這樣,老百姓解除了對紅軍的誤會和恐懼心理,紛紛慰問紅軍,也為站崗放哨的戰士送水送干糧。興隆鎮南大清真寺阿訇帶領幾位滿拉,端了一托盤銀元和元寶,趕了一群壯羊,慰問駐扎在街道兩旁的紅二十五軍。這些貴重禮品,不收嘛,有悖人之常情;要收嘛,違犯紅軍宗旨和紀律。于是,吳煥先與程子華、徐海東商量,還是收下。然后對清真寺進行回訪。回訪時制作了這一面錦旗,由軍長程子華題寫了“回漢兄弟親如一家”內容,帶了六個元寶和六只壯羊。回訪時氣氛熱烈和諧。據時任紅二十五軍宣傳科科長劉華清回憶當年拜訪興隆鎮清真寺的情況,是這樣的:隊伍前面是吳煥先、程子華、徐海東等領導,他們身后跟著很氣派的軍號隊,幾十把軍號亮閃閃的,一路吹得激情昂揚。軍號隊后面則是一塊紅光閃耀的錦緞匾額,由兩個紅軍戰士高高地挑在空中。接著,便是用十幾張桌子抬的禮品:六顆銀光閃閃的大元寶,六頭色彩鮮美的大肥羊。這種陣勢,在興隆鎮大概是頭一回。隊伍后面跟著好大一群看熱鬧的群眾。吳政委贈送了匾額和禮品,并向回民群眾講話,再次闡明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紅軍的政策紀律(《徐海東大將》,《見證紅色固原》)。

    這個回憶,與畫面有些出入,也許時過境遷,對于行軍途中的具體情況每個人的記憶有所不同,也許油畫創作者沒有仔細研讀史料,主觀臆想稍多了點。不過,關鍵史實沒有變。

    紅二十五軍離開時,群眾主動歡送,集結在街道兩旁,為紅軍送馓子、油香、炒面子等,有的還互贈禮物,那盞馬燈就是這樣留下來的。馬青年、李鐵民等青年就是這次參加紅軍的,他們在部隊進步很快,在次年的紅軍西征中,分別擔任回民獨立師師長和參謀長,都是毛主席親自任命的。

    紅軍送錦旗、留馬燈的故事一直在延伸:紅二十五軍在興隆鎮、單家集一帶開展了有效工作之后,于17日傍晚一舉攻克隆德縣城,俘虜了國民黨隆德縣令林培霖和保安隊長,處決了司法廳廳長和教育局局長,開監放出“囚犯”三十余人,打開糧倉,賑濟百姓,大張旗鼓地宣傳紅軍抗日救國主張和革命道理。在這里休整三天后翻越六盤山,向東南挺進。21日,在甘肅省涇川縣四坡村與攔截的國民黨軍一個團激戰,將其全殲。戰斗中,政委吳煥先壯烈犧牲。30日,經華亭縣安口鎮北進。于9月15日到達陜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陜北紅軍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結束長征。吳煥先雖然獻出了寶貴生命,但他主持起草的《三大禁條》和《四項注意》卻成為寶貴資料,成為我黨制定、完善少數民族政策的基礎和藍本;由他親自送到興隆鎮南大清真寺的這面錦旗上,也應該有他“血染的風采”!

    我們也都知道,1935年10月5日,毛澤東主席率領的中央紅軍駐扎單家集,與陜義堂清真寺阿訇馬德海秉燭夜談,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單家集夜話”。毛主席與張聞天、王稼祥、博古等首長和他們率領的紅軍戰士受到了當地回漢族群眾的熱情接待,擺起“中合”迎接,做“九碗席”招待,數十名回漢族青年踴躍參軍,如此大好的局面,是與紅二十五軍多天前在這一帶的有效工作分不開的。是他們宣傳、統戰,爭取了當地的老百姓,贏得了信任,留下了良好形象。紅二十五軍是第一支到達陜北的紅軍隊伍。他們一路艱辛,浴血奮戰,為中央紅軍的北上開啟了紅色通道。西征中,他們又編入紅十五軍團,為迎接二、四方面軍北上,開辟寧夏戰場、創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做出了突出貢獻。

    這雖是一幅平面圖畫,但透過畫面上的紅色,讓人自然想起了“地球上的紅飄帶”。這條紅飄帶環繞地球,映照寰宇,無限延伸,永不褪色。

    火仲舫,寧夏西吉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出版長篇小說《花旦》《土堡風云》《柳毅傳奇》等多部、中短篇小說集及散文集《花臉》《黃土情》《西吉風景線》《飛翔的情緒》《奔放的旅程》等多部。作品多次在區內外獲獎。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99视频在线观看精品|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91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夜色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精品久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精品乱码一卡2卡三卡4卡网|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欧美日韩精品SUV|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国产91大片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182tv午夜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