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50年,情牽遵義
    來源:新民晚報 | 翁楊  2021年07月21日07:25

    遵義,中國西南的美麗城市,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一個我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一座具有紅色記憶的歷史老城。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始,我們故事中的幾個上海青年與遵義建立了緣分,似水流年,上海遵義,情感化作建設的動力,他們親手為遵義的再造輝煌而添磚加瓦、奉獻青春。

    1969年4月,上海知青蔣玉和、毛濟華、勵亞英、張亞爾等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離開上海,離開父母,奔赴遙遠的黔北山村當農民。剛到遵義,100多名上海知青代表就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聆聽了老紅軍與宣講員的講解。年輕的他們熱血沸騰,從此,這座紅色之城便與他們的青春和生命緊緊聯系在一起。

    蔣玉和的故事

    蔣玉和的家在閘北,高中畢業前夕,聽了貴州來滬干部的下鄉動員報告后,他不但自己報名去貴州,還熱情動員了自己的妹妹、六七位鄰居、十多位同學一起組織了“上海赴貴州遵義紅旗戰斗隊”。1969年3月23日,蔣玉和和閘北區800位知青在上海市領導、親人、朋友、同學的歡送中坐上火車直奔心中向往的“紅太陽升起的地方——遵義”。

    三天三夜的遠途跋涉,到達一個小山村安家。從此,知青們與農民一樣挑糞上山,種麥子,種玉米,種棉花,插秧,喂牛。自己洗衣種菜、燒火做飯。艱苦的農村生活磨練了他們的意志。蔣玉和和妹妹、同學楊群聲等組成了一個知青戶。蔣玉和盡量多照顧妹妹,她是女孩子。楊群聲的弟弟也在知青戶里,兄弟倆也是互幫互助。

    蔣玉和很能干,1975年,他被調入遵義市第二化工廠。

    這個上海小青年,安心地在貴州扎根,踏實地埋頭干活。他從化工廠最底層的操作工干起,對廠里安排的活兒兢兢業業。領導看中了這個好學又上進的青年,讓他進入北京林業大學等機構系統地學習企業經營及管理課程。工作經驗加上專業知識鑄就了蔣玉和干出業績的底氣。他在遵義獲得成長。1989年,遵義市有8家企業停產待工。1990年,蔣玉和受命于危難時刻,擔任遵義市第三化工廠和遵義市添秀食品廠的廠長兼黨支部書記。憑借勇氣、信念、韌勁與發動職工的干勁,蔣玉和領導的企業扭虧為盈,受到遵義市政府的表彰。

    責任心特別能開發人的腦力,當初,蔣玉和為了節省廠里冷卻水的成本,找人在廠區內鉆井取水。堅持深鉆至368米處,奇跡出現了。他們竟然發現特好的水源。經省有關部門化驗,數據表明此地下水含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稀少的“富鍶、低鈉、多微中礦化型”優質天然礦泉水。這個福音使企業有了新生。企業改名“遵義義發礦泉飲料廠”,生產瓶裝“苗嶺牌天然礦泉水”,年產2000噸,銷往全國各地。虧損企業變成了贏利的中型企業,職工生活得到了大大改善。企業產品榮獲國家級的好多獎項,蔣玉和個人也被評為部級、省級先進工作者。

    蔣玉和退休后回到了上海,但是遵義仍然令他魂牽夢繞。整整半個世紀過去了,年過七旬的蔣玉和壯心不已,他經常為第二故鄉的事忙乎。今年七一前夕,他組織了336位上海知青在滬上舉行“下鄉遵義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他重回遵義,帶領50多位兩地知青又一次來到遵義會議會址,重溫中國革命的紅色歷史,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及后輩。

    他當年的“插兄”楊群聲,一直在遵義的政府部門工作,退休以后仍然在遵義生活。這次相聚,70多歲的楊群聲笑著說:“我這輩子不回上海了。父母留下一套老房子,我給弟弟了。遵義變成了綠色美城,我在市中心買了新房。如今,還擔任3個合唱隊的總指揮。”

    毛濟華的故事

    如今的遵義,是全國造林綠化模范城市,自然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桫欏王國神秘幽遠,烏江畫廊移步換景,雙核溶洞長冠世界,竹海、茶海、花海渾然天成,醬香白酒、優質烤煙、紅綠白茶、地道藥材、特色食品五張名片刷新中外。

    上世紀八十年代,遵義森林的覆蓋率不到20%,如今60%以上。城市綠化舊貌換新顏,時任遵義市林業園林局副局長的毛濟華原來就是當年的一名上海知青。

    毛濟華永遠記得,他們當年去貴州,遵義是第一站。他與三個知青在遵義會址前興奮地拍照留念。未來,不知是怎樣的景象。他沒有想到,遵義,就如此在他的生命中,刻下了輝煌的一頁。

    村里的鄉親稱知青為“毛主席請來的客人”,對來自大上海的年輕人熱情有加、關愛有加。毛濟華不怕累和苦,學得一手好農活,拿到生產隊的最高工分。生產隊虧本的米面加工站,經毛濟華打理,不到半年就賺錢了,面條的質量人人夸。艱苦的農村生活沒有難倒毛濟華,但上調的“三起三落”使他受了委屈。軍工單位的招工、中學老師的招聘、復旦大學數學系的錄取,因為政審原因,一一失之交臂。但命運的玄機卻也暗暗埋下了。

    云南林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的入學通知最終飛到了毛濟華手中,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這是上海駐貴州慰問團的一位副團長為毛濟華鳴不平,向省教委反映后給解決的。

    大學畢業后,毛濟華毅然選擇回遵義工作。對于這個度過了整個青春時代的紅色之城,他充滿了感情。他要用學到的知識來參與新城的建設,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遵義的培育之恩。植樹造林,綠色遵義,這是毛濟華人生的夢想與奮斗目標。

    1984年,因為父親患重病,毛濟華和妻子拿到了返回故鄉的調令。思考了一下,毛濟華讓妻子、兒子先回滬,自己繼續留在遵義。他不愿意離開這座留下他的腳印、正欣欣向榮的城市。三年后,毛濟華妻子放棄上海的醫務工作,帶著兒子重返遵義。

    在全區森林資源調查中,毛濟華發現很多問題。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成千上萬畝原始森林慘遭砍伐。毀林開荒成為常態化,森林覆蓋率嚴重下滑至14.2%(不含灌木)。為植樹造林,毛濟華常常據理力爭,不怕得罪領導。2000年,紅軍山發生嚴重病蟲害,要拯救必須砍樹。遵義行署一位專員十分重視生態保護,他說:“誰敢砍紅軍山上一棵樹,就拔他頭上一撮毛。”作為分管領導,毛濟華調查琢磨,最后帶領林業部門制定方案,獲得上級部門認可后,將砍掉有病樹與補植新樹種相結合,三年之后,紅軍山變成了漂亮碧綠的混交林。

    飛機播種造林是一個亮點·。1990年至1995年間,毛濟華四次主持完成了飛機播種,造林二百多萬畝。在沒有GPS導航的年代,每次要安全無誤地把集中連片幾萬、幾十萬畝的荒山飛播成林,必須先行“煉山”才能使飛機從高空播下種子,落到土中生根發芽。所謂“煉山”,就是在定點飛播時,做好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以保證飛播的準確。無數的細節,無數的計算。每次飛播,毛濟華駐扎在飛機場50多天不回城,確保任務保質保量完成。獲得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的毛濟華曾兩次不服從組織調動。第一次,組織上調他去當副縣長,他不愿去。第二次調他去市農委任常務副主任,解決正縣級待遇,他又婉拒。毛濟華說:“我熱愛自己的工作,不想離開林業部門。”

    遵義市先后榮獲了“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造林綠化模范城市”等殊榮。毛濟華為“第二故鄉”驕傲。退休后,毛濟華擔任專家組組長,評選出了遵義市樹——桂花樹,遵義市花——杜鵑花。他還榮任貴州省第一屆林業工程協會副理事長,一直干到70歲。2020年,毛濟華才告別遵義,與妻子返回闊別51年的上海。

    陳月香的故事

    當過鄉村教師、工廠工人、個體攤販。陳月香在遵義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喜滋滋地迎接了第三代的出生……她在貴州下莊生產隊當農民時,村里的好多鄉親對她像親人一樣,這使得陳月香一生難忘。上海姑娘,變作遵義大嬸,周末去下莊探親訪友,是她好多年的習慣。

    當初,干了4年農活后,陳月香從師范學校走向山村小學當老師。山村小學條件差,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負責3門課程的教學,陳月香不嫌累。她喜歡當老師,決定留在遵義不走了。

    結婚成家后,陳月香生了兩個女兒。沒人帶孩子,陳月香就背著孩子給學生上課。

    以后的生命歷程里,她做過工,擺過攤,用辛勤勞動的雙手將兩個女兒培養成大學生。博士生大女兒如今成為集團高管。在遵義市文化小學任教的小女兒是一位優秀教師。兩個女兒合買了新房讓父母歡度晚年,但陳月香不愿享清福,她要竭盡全力讓下莊生產隊誕生一個、兩個、三個大學生。

    2013年開始,陳月香每周末兩天回到原來的知青點,送教上門。8年耕耘,無私奉獻。村里的幾位缺少關愛的留守兒童在陳月香的精心輔導下,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差生蛻變成“三好學生”。“去遵義讀書”“考取大學”,是陳老師對這些孩子定的方向。“陳月香”,一個普通而樸素的名字,是下莊生產隊許多農家知道的名字,年輕時教過他們中的一些人;年老時,再來教他們的孩子。成績不好,她也不放棄。她是一個執著又深情的人。她不收一分錢,每次周末她步履堅定來到山莊,總是帶著充滿元氣的微笑。時常,她將她手工編織、美化居家環境的工藝品送給農人們,這個時候,大家就紛紛想起來,陳老師曾經可不就是個心靈手巧的上海姑娘嘛!她樸素又實用的審美眼光,使眾鄉親增長對待日常的審美意識。——上海,曾經給過陳月香點點滴滴的美學啟迪;后來,陳老師同樣傳遞給了她與之結下情誼的貴州鄉親。

    尾聲

    蔣玉和細心地將上海赴遵義的知青做了一份表格,對于如今一些留在遵義的,也一一記錄。當年有3305名知青去了遵義。其中遵義縣1279名。曹建林,曾擔任遵義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主委。毛濟華,擔任過遵義市林業局副局長、調研員。張新龍,擔任過遵義市審計局總審計師、調研員。還有大家都知悉的著名作家葉辛,他以優秀的筆,記錄了貴州的山山水水,他曾經擔任過6年貴州文學刊物《山花》的主編,《我的<山花>歲月》一文,飽含深情地記敘了那段難忘的編輯部生涯。

    很多知青經過幾年艱苦的磨練,后來在遵義當上了工人、營業員、軍人、教師、醫務人員、各機關事業單位的干部……

    遵義市政協副主席何瓊說:“50多年前,3305名上海知青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遵義專區插隊落戶。很多知青進入各行各業,一直工作到退休才回上海,還有不少知青乃至他們的子女至今生活在遵義。遵義人民永遠銘記上海的慷慨相助。銘記上海知青青春的無私奉獻。”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麻豆|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高清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精|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一|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久久66久这里精品99|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精品|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69pao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