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干培訓班”活動側記
7月7日至10日,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干培訓班”在北京舉行。在各網站、地方作協推薦百名網絡作家的基礎上,培訓班選拔出32位“90后”青年創作骨干進行為期3天的集中強化培訓。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我們舉辦這個培訓班,就是要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同齡的‘90后’網絡作家起示范引導作用。”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開班式上首先帶領學員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他說,新時代青年要有大作為,32位學員是“90后”網絡作家的第一方陣,要把作品的大流量轉化為正能量,把作品的大數據轉變為高質量。要了解歐美文化產業新樣態,研究發達國家網絡文化產業新發展,吸取其他國家青年在文學領域的新探索,展示中國“90后”網絡作家的新風貌,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同時推進網絡文學走出去。
針對學員們在中國文學傳統方面存在的知識短板,培訓班邀請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講解中國文學自強不息、注重家國情懷的文化精神,引導學員傳承中華文脈。針對網絡作家生活面窄、對社會了解不足的情況,培訓班邀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胡繼華介紹世界文學版圖及國際化寫作,幫助學員開闊國際視野,強化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針對網絡文學題材集中在玄幻、穿越等幻想題材的問題,培訓班邀請作家李浩講授文學選題與構思,幫助學員向現實、科幻等題材轉型,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針對跟風寫作、“套路化”、“同質化”的問題,網絡作家月關與學員分享創作經驗。安徽大學教授周志雄帶領學員賞析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引導學員推陳出新。針對“三俗”以及“以流量論英雄”的問題,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何弘分析網絡文學的精品化和主流化趨勢。
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學員們圍繞“青年網絡作家的時代責任”“網絡文學的導向與質量”等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要走出書齋,面向大時代,出好作品,努力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經過三天培訓,學員們表示收獲巨大。一是導向意識明顯增強。“言歸正傳”將青年網絡作家看成是思想文化陣地上的士兵,“我們對讀者的影響很大,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入侵,我們要讓自己的作品像子彈一樣打出去,將中國精神和中國文化傳播到海外,與美國、日本的文化產品進行一番較量。”“瘋丟子”在培訓班上閱讀馬克思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之后被深深打動,她表示,“我們應該學習馬克思身上這種為他人服務的精神,發揮網絡作家的影響力,不止為自己而寫,還要為民族、為國家的榮譽而寫。”“偽戒”說,“僅僅做到吃喝不愁是不夠的,我的理想是用文字報國。我們是什么樣子,未來的中國就是什么樣子。”
二是更加重視精品化創作,創作要降速、減量、提質。“參加培訓班之前我正處于創作轉型的焦慮期,一直擔心降下寫作速度和碼字數量之后的‘產出比’問題。”“浮屠妖”坦言,“好在我來到了這次培訓班,找到了轉型的精神支撐。”通過專題輔導,“我會修空調”認識到,任何一種文學文體的演變,都要經歷從通俗粗糙到精品化的轉型過程。“為此,我們要沉淀下來,拿出帶頭人的樣子,不比速度比質量,不比收入比貢獻,不斷推陳出新,加快推動網絡文學走向精品化和經典化。”
三是學員們對于現實題材和科幻題材的創作熱情進一步增強。堅持現實題材寫作的“本命紅樓”表示自己深受鼓舞,將繼續致力于提高現實題材創作水平。寫歷史題材的“七月新番”表示,“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網絡作家不能掉隊,要跟上偉大時代的步伐。今后,我會開始嘗試創作與家鄉革命歷史有關的紅色題材。”“檸檬語嫣”反思到,“現在行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寫特定題材迎合下沉市場。過去我一直很受困擾,但現在我堅定了要轉型的念頭,準備進軍科幻題材,將自身專業知識融進創作。”
四是學員們的組織觀念進一步增強,一致表示愿意承接中國作協推出的重要主題創作項目。很多學員表示,三天培訓下來,如同經歷了一次頭腦風暴。“作協領導全程跟班聽課、研討,開誠布公地指出我們的不足,語重心長地謀劃我們的發展,我們很意外、很感動,收獲很大。”“閃亮的彈殼”說,“這次培訓班,一是讓我特別感動,作為一個網絡作家,我從未受到過這樣的關心;二是讓我特別振奮,這次培訓就是鼓舞我今后創作的動員令。”“懿小茹”感慨地說,“我本來是一個深居簡出、害怕社交的人,但在這里,我找到了歸屬感。在作協的組織下,我們就像身在一個大家庭里面一樣友愛、團結、互相支持。”“焚柏”用昆曲當中的唱詞總結自己的感受,“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次培訓讓我們站得更高、望得更遠,我有信心,今后能夠寫好網絡文學的滿園春色!”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7月10日中午,學員們互道珍重,依依惜別。“我們不會忘記這次培訓的經歷,這是改變我們的創作道路乃至人生命運的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