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電影 ——從動畫電影《盜夢特攻隊》談起
來自匈牙利的動畫電影《盜夢特攻隊》中包含有大量對現當代藝術的致敬,故而成為近年來動畫長片中的獨特風景,我們不妨就從這部有趣的影片說起。
在主線故事中,男主角魯本聯合咪咪等盜竊高手前往全球各地的博物館和藝術展廳偷出13件世界名畫,以便幫助自己脫離夢魘的折磨之苦。影片對這些作品均做了富有戲劇性和想象力的演繹:例如夢境/想象中的魯本被馬奈《奧林匹亞》里的黑貓抓傷了臉,再如他和沃霍爾《雙面貓王》里的貓王分身進行了持槍決斗等等。不僅如此,影片中還有大量細節都在向經典藝術作品脫帽致意:脫胎于維米爾畫作的《倒牛奶的女傭人》等一閃而過的次要角色遍布全片;東京波普藝術展上盜獵團偷竊名畫時哄騙游客們的說辭——“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世界聞名15分鐘”,正是沃霍爾的著名藝術宣言;此外,該展覽現場也出現了杜尚早期的現成品作品《自行車輪》等大師之作(或對名作的模仿);杯中泡著希區柯克導演全身像形狀的冰塊……不一而足。
從更加宏觀的層面上說,整部《盜夢特攻隊》都是對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致敬,美術設計攜帶著怪誕與奇異的精心巧思,讓影片外觀顯著區別于市面上絕大多數動畫作品。
文化迷因的堆積,讓這部動畫電影成為雜糅藝術史的絕美饗宴。這種堆積讓對藝術史感興趣的觀眾們自發表現出對尋找和討論全片中各類致敬線索與彩蛋的極大興趣——本文愿稱這樣的電影作品為“彩蛋電影”。
彩蛋電影在近年來的作品中并不少見,較為典型的如《頭號玩家》和《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等。《頭號玩家》對娛樂業知名作品與品牌的全面致敬讓觀眾們狂熱不已,被致敬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電影《閃靈》《公民凱恩》、游戲《我的世界》《守望先鋒》《街頭霸王》、角色品牌凱蒂貓等等。粉絲們和自媒體甚至紛紛開始盤點自己找到了超過100個還是200個彩蛋。《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除了基于系列故事本身而含有的大量游戲迷因之外,還在全片中放置了谷歌、亞馬遜、推特等許多互聯網品牌徽標,以充實這個龐大而繁雜的互聯網世界,令觀眾目不暇接。
彩蛋太多不見得就是“好事”——因為這也會對敘事造成負面影響。仍以《盜夢特攻隊》為例,結合帶有濃重精神分析色彩的調性,以及不斷穿梭于現實與夢境之間的敘事過程,《盜夢特攻隊》的故事其實已經較為復雜了。然而,在故事展開的過程中,大量彩蛋的出現幾乎隨時與故事本身爭奪著觀眾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稀釋著故事的接受效果。
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一件特殊的事情:雖然我們常常認為敘事是電影的根本性作用,或者能否讓觀眾沉浸于一個好故事是電影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要點,但仍無法否認,在許多電影的創作中電影人確實在主動做一些與敘事關聯不密切甚至有損于故事接受效果的工作。在電影復雜而綜合的符號系統中,這一點或許已經難以避免。超出狹義的電影“故事”之外的許多要素,同樣成為我們觀影的重要體驗。數不清的彩蛋,為全球的電影觀眾描摹著文化與娛樂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