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漆壁畫《長城頌》亮相黨史館 畫作總面積600平方米 100塊漆板寓意建黨百年
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一幅40米寬、15米高的《長城頌》漆壁畫震撼亮相,這幅世界上最大的漆壁畫已經成為這座紅色新地標的藝術名片。《長城頌》是如何設計構思的?選取哪一段長城作為創作素材?巨大的體量又給制作安裝帶來了哪些難度?近日,這幅作品的作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程向軍接受了記者專訪。
長城頌
《長城頌》采用中國繪畫鳥瞰式構圖,表現經歷了兩千五百多年歲月磨洗的長城,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成為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明的象征。壁畫以抒情性、象征性手法表現,畫面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近景以古松及明長城烽火臺、山石造型構成,中遠景以綿延不斷的群山構成,表現長城如東方巨龍般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的雄姿。山中溪水匯聚成河流,寓意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取材八達嶺四號烽火臺
“《長城頌》其實是一個命題作文。”去年四月,清華美院接到了為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設計壁畫的任務,要求以漆壁畫的形式表現長城主題。“壁畫設計不同于其他畫作,必須從一開始就考慮到它所處的建筑空間。”從作品的文化意義到安裝的技術難度,甚至陽光直射畫面的角度,程向軍在設計時都一一考量,最終他的方案從反復評選中脫穎而出。
“在設計構圖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著名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它是典型的中國長卷式構圖,不受空間和視線的限制。那么,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上,《長城頌》也應該展現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和大格局。”經過反復思考,程向軍選擇了中西合璧的表現手法,在保持中國畫以線造型的傳統上,加入了西洋繪畫的虛實表現。
考慮到壁畫所在空間的限制及高度,《長城頌》的重點細節表現在畫面的二分之一以下,遠觀畫面結構清晰,近看有質感有細節。為了避免室內眩光干擾,壁畫采用大量的材料肌理將光滑的漆面眩光分散,使其達到高貴、厚重、雅致的視覺效果。“紅、白、黑、金是畫面的主色調。大漆的紅作為漆畫代表性色彩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也寓意著紅色江山,鋁箔粉上罩染透明漆后形成了暖金的效果,與室內建筑空間相協調。”
在畫稿得到認可后的第二天,程向軍就前往八達嶺長城采風,最終選擇以八達嶺北側四號烽火臺為畫面主形象,加以藝術化的處理,前后修改畫稿20多次,最終塑造出長城在金秋曦照中蜿蜒而上、直入云海的恢弘氣勢。“壁畫中的烽火臺高8.5米,與真實的烽火臺大小非常接近。”
■一百塊漆板寓意建黨百年
《長城頌》總面積600平方米,由100塊漆板組成,寓意建黨百年。作為漆畫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大體量作品,它在制作、安裝方面的難度同樣也是前所未有的。
傳統漆板由木胎制成,尺寸誤差較大,易變形。為解決這一工藝問題,程向軍大膽構想,通過國內專家技術論證,決定選用蜂窩鋁板作為壁畫胎板,這在國內尚屬首創。“蜂窩鋁板的優點及安全性遠遠超出傳統手工漆板,板面組合誤差小,經測算每塊自重在70公斤左右,可以減輕墻體的負荷,解決室內不同高度溫差而引起胎板變形等問題。”
由于工作室面積只有壁畫面積的三分之一,程向軍和團隊在創作中,始終無法看到壁畫的全貌,只能靠著藝術家的想象和對畫稿的熟悉來完成。繪制團隊每天工作十余小時,以刀代筆,手工刻線。“這幅畫不是我個人的創作成果,是近50人團隊集體勞動的結晶,我提出要用一支筆去完成這幅漆畫的創作,就是強調風格的統一。”
《長城頌》采用傳統漆畫技法原理,通過在鋁箔粉上刻線控制整個畫面造型,運用多層罩染透明漆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從畫素描稿到人工刷漆,從亞光處理到包裝運輸,每一道工序都關乎作品最后呈現的藝術質量。“由于序廳的墻面石材已經加工好,壁畫要準確地嵌入其內,就要求每塊漆板之間的縫隙要控制在兩毫米以內。施工人員經過精密計算、反復測試,前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安裝。”程向軍特別感謝工人們的細致,“為避免機械運送可能產生意外而損傷畫面,安裝全程都由人工高空作業,通過腳手架一點一點把漆板向上傳遞。”
今年4月25日,歷時一年創作的《長城頌》正式安裝完成,永久陳列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與紅色花崗巖地面相得益彰。“壁畫上墻的那一刻,我第一次看到了它的全貌,也感動于它最終完美的呈現。回憶起來,這與我們每一個環節的嚴謹是分不開的。”
■千年傳統漆藝綻放新風采
1982年,程向軍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繪畫專業學習壁畫,此后又從事了30多年的漆畫創作和教學。他的老師喬十光教授是中國漆畫的開拓者之一,也是清華美院漆藝專業的創始人。“這次《長城頌》的創作,也是學脈的一種傳承。”程向軍告訴記者,雖然漆畫是一個比較小的畫種,在中國只有不到80年歷史,但漆工藝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
從業30多年來,勤奮耕耘的程向軍舉辦過個人畫展30余次,他希望通過展覽檢驗個人的藝術創作,也向更多人介紹漆畫。這期間,喜愛寫生的他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就帶著學生去懷柔、密云的長城上寫生課,也從那時起,對畫長城有了一定的興趣和積累。”
程向軍不僅僅把《長城頌》看作一次創作經歷,更希望通過它向全世界推廣漆畫藝術。“此前,中國最著名的一幅漆壁畫是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里的《武夷之春》,而現在的這幅《長城頌》在面積上大概是前者的10倍,可以說是目前漆壁畫領域的一件標桿性作品。”
其實,對于黨史展覽館序廳的壁畫表現形式,此前也有過很多種方案。“漢白玉浮雕可能過于蒼白,紙本國畫在序廳這種半敞開環境又容易損壞,油畫是西洋藝術,用于黨史展覽館不夠貼切。最后選來選去,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的漆壁畫成為最佳選擇。”
展覽館正式亮相后,前來參觀的觀眾都被這幅《長城頌》深深震撼,它也成為大家的打卡點。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畫還出現在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中。
“《長城頌》能成為黨史館的一張名片,我們團隊非常自豪。”程向軍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時,對“長城”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妄想這樣干,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