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梅“鄉愁里的童年”新書分享會舉行
7月8日上午,由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記住鄉愁記住根——王一梅‘鄉愁里的童年’新書分享會”在江蘇書展現場舉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佘江濤,江蘇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范小青,蘇州市文聯副主席小海,蘇州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校長張學青,鳳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主任樊明,蘇少社社長王泳波、總編輯謝紅,以及來自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參加活動。
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鄉愁里的童年”系列以作家王一梅童年生活的江南小鎮為背景,分別講述了沙小雨、袁達兒、胡地丁三個孩子的成長故事。不同的人物成長命運都與這條充滿江南氣息的老街相連,以此反映出鄉情、親情在個體成長中的重要意義,激發小讀者思考。其中《合歡街》榮獲2019年度“中國版協30本好書”等多個獎項。
活動現場合影
佘江濤對“鄉愁里的童年”三部曲的出版表示祝賀。他說,自己通過王一梅在蘇少社出版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認識了兒童文學;通過“鄉愁里的童年”三部曲,喚起了鄉愁和對童年的記憶。他認為,作品體現了作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也體現了她對小讀者的關愛。蘇少社在這套書的策劃立項和編輯出版過程中傾注心血,體現了專業少兒出版社的社會擔當。
范小青表示,王一梅在大量創作童話作品的同時,也一直專注于“成長”的話題,“鄉愁里的童年”三部曲便是王一梅成長小說中比較突出的作品。繼《合歡街》之后創作的《校長的游戲》和《童年的歌謠》,豐富拓展了合歡街的視野和內涵,使得合歡街上的人和事更加生動立體,引人入勝,從中不難看出王一梅寫作中的努力、用心和提升。
小海表示,三部小說都有對“真”的追求:主人公都是叛逆而天性淳良的少年;都有對“善”的呵護,如小說中對人生坎坷、命運曲折的流浪漢的悲憫;都有對“愛”的培養,都成功塑造了慈愛有加、心靈手巧的女性長輩形象。小說關注兒童心靈的成長和人格的養成,挖掘出了有關江南小鎮的真實記憶。他同時談到,三部曲中隨處可見吳歌民謠,這些吳儂軟語包含著江南文化的獨特密碼,喚醒了讀者刻骨銘心的鄉愁。
張學青說,三部曲分別談到了家庭、學校和社會帶給孩子成長的影響,然而更打動自己的是“合歡橋下會開出羽毛一樣紅花的合歡樹”。合歡街上不斷有人離開,有人回來。無論你走向哪里,那個叫家鄉的地方,總是能以最寬容的懷抱,接納你、撫慰你。“王一梅讓合歡樹上羽翼般的花開在了我們的心上,讓我們有行走的勇氣,也有回歸的渴盼” 。
王一梅“鄉愁里的童年”三部曲之《合歡樹》
作家王一梅分享了“鄉愁里的童年”三部曲的創作心得,她談到,故鄉給了她寫作的力量。寫作讓她感到曾經的生活不曾遠離,把回憶寫成故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斑@套書是我二十多年寫作生涯中的第一個三部曲,雖然有點遲,但卻是一次具有特別意義的寫作。寫完這套書,我忽然覺得寫小說就像我從前寫童話一樣自如了,我忽然意識到,我已經在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中尋找到一把尺,在構思故事塑造人物的時候,不那么笨拙了。如果說人漸漸長大像極了一次遠行,那么,這次寫作對于我就是一次回歸。?!?/p>
小讀者們現場朗讀了系列作品的片段。童稚而又純粹的聲音,將現場觀眾帶入了充滿童年氣息、懷舊鄉愁的水鄉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