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IP將擁有持續的商業開發價值
隨著《三體》《流浪地球》等科幻作品爆紅全球,中國科幻IP被點燃,科幻作品版權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那么,中國科幻版權開發的難點在哪里?成功科幻IP運營該怎么做?科幻版權有哪些商業價值可以挖掘?面對這些問題,日前舉辦的一場討論分享或將帶給我們答案。
科幻作品深度開發正當時
活動當天,來自科幻版權領域的“資深玩家”齊聚中關村展示中心。此次沙龍由中關村會展與服務產業聯盟發起,圍繞“科幻作品版權價值開發”的主題,各位嘉賓分享了各自關于“科幻版權最潮流玩法”的經驗和想法。
在主題宣講環節中,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科幻編輯部負責人王衛英認為,科幻的發展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曾經,美國用科幻片橫掃全球電影產業。今天,伴隨著中國科技發展和文化自信,科幻文化的主陣地已經向中國轉移,并越來越深入大眾,國內政府部門、商業人士和大眾的關注程度大幅提升。當下,正是科幻作品深度開發的最好時機!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團委副書記曹斯民表示,科普是科幻作品與市場受眾的天然融合因素。“我們每年通過舉辦關于航天科技相關的系列展會和活動,以科幻形式有效推廣科技知識,讓大家對中國的航天事業、航天技術、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曹斯民說。而這些,不僅將為科幻作品創作提供不竭源泉,還將在長期的灌輸和滲透中,提高人們的科技意識。
正負極文化創始人,資深科幻作家、編劇付國豐從工作經歷角度進行了分享。他從90年代開始就從事科幻小說創作及出版工作。“從實踐上看,好作品不等于好IP,IP影響力才是版權的核心競爭力。”付國豐認為,通過影視、游戲改編進行商業開發,那些依托本土文化,具有積極思想或極具科技底蘊的作品,才是市場需要的。
“科幻版權市場總體矛盾相對突出,大IP稀缺且不易改編,新作品易改編,但IP勢能明顯不足。”付國豐表示,綜合考慮品牌運作、改編難易度兩個維度,是一個作品版權商業價值開發的先決條件。為此,科幻作品需要更多的作品作為依托,也需要更多專業團隊進行系統的運作。專業展會、品牌露出、新媒體營銷都是提升IP價值,挖掘版權價值的優質渠道。
讓更多元素為科幻作品版權賦能
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VR負責人姜俊杰對科幻作品情有獨鐘,她認為,好的科幻作品對人的一生會產生強大的引導作用。“中國動漫集團善于通過動漫、游戲、數字文化、影視開發、海外輸出等維度對科幻版權進行深度開發,在IP經濟的變現能力上為優質科幻作品提供支撐。”姜俊杰說,VR、AR等受眾熱愛的技術形式也是為科幻作品打造IP、提升版權價值的重要渠道。未來,中國動漫集團將在動漫、科幻、劇本殺等內容與城市特色方面進行深度結合,讓更多的元素為科幻作品的版權賦能。
由市科協主辦,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的蝌蚪五線譜,一直致力于培養新一代的優秀科幻作家,孵化科幻IP。其分享嘉賓認為,好的IP對于一個企業或者產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力,整個行業都在期盼新生代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問世。蝌蚪五線譜希望與更多的優秀內容合作,為科幻“后浪”提供指導和幫扶。
作為首個授權運營《三體》IP的機構,賽凡空間秉承著“科幻是一種生活”的價值觀。在影視改編、有聲讀物創作、周邊開發等渠道對科幻作品進行全維度開發,讓科幻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賽凡空間CEO孫悅認為,提升科幻的受眾基數,將科幻與科技、文化進行強鏈接是科幻步入主流文化形式的必經之路,也是提升科幻作品版權價值的有效途徑。
活動現場,工商銀行、中作華文、科金、北理工科幻出版社、時度效等十余家受邀機構代表針對中國科幻版權開發的難點、優質科幻IP運營案例分享、科幻版權商業價值創新方式等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家紛紛表示,科幻作品的版權開發應該是多形式、有針對性的。比如游戲、大電影、微電影、文創改編、衍生品等。豐富的渠道對版權賦能有著很直接的促進效果。
此次沙龍活動中,大家通過跨界融合,共同學習,交流分享,積極探討,共謀科幻作品版權新思路新發展,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