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凡的堅守致敬百年輝煌 ——訪電影《守島人》編劇、導演陳力
“七一”黨的百年華誕到來之前,電影《守島人》全國公映。首映時,編劇、導演陳力坐在觀眾中間又哭了。已不知是多少次看影片中王繼才、王仕花升國旗了,然而每次看著銀幕上國旗在風中招展、高高升起在小島上時,陳力的鼻子都會酸,會哭,會一次又一次被一種崇高的情感所擊中所感動。“我覺得這個感動就是你生命中的那種活力在跳動。”電話中,陳力沉吟著說。
以“人民楷模”王繼才夫婦32年為國守島的故事獻禮建黨百年,是此前一直在拍攝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陳力并未想到的。10年前建黨90周年時,她曾拍攝了影片《湘江北去》,講述1918年,青年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等一批熱血青年加入時代洪流,為國家尋找出路的故事。從那時起,陳力就開始思考建黨百年時自己會“拍什么”。帶著這樣的思索,10年間她陸續(xù)拍攝了《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血戰(zhàn)湘江》《海棠依舊》《古田軍號》等接連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的作品,踐行著用文藝作品“傳承紅色基因”的創(chuàng)作理念一路向前。直到今年六月,歷時兩年創(chuàng)作的《守島人》終于完成制作并公映,至此,從謳歌領(lǐng)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領(lǐng)袖,到表現(xiàn)新時代平凡工作崗位上普通黨員的生命史詩,這10年創(chuàng)作之路對陳力來說,仿佛才終于宣告完成了一個篇章。
“拍《守島人》對我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陳力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民族,“國家強盛需要英雄,時代進步需要楷模。我們黨經(jīng)歷了100年的輝煌歷程,就是因為有無數(shù)像王繼才夫婦這樣無怨無悔,有著愛國奉獻精神的普通黨員作為基石,才能創(chuàng)造出今天國家的強大”。深入王繼才、王仕花的故事,陳力感到了一種“靈魂上的撞擊與共鳴”,“他們在守島,我也在守島”。從上世紀90年代初她執(zhí)導第一部電視劇《少年毛澤東》開始,用影視劇創(chuàng)作表達堅定的信仰,堅持弘揚主旋律、拍好革命題材和現(xiàn)實題材的作品,就成了陳力不變的藝術(shù)選擇,而平實、真誠的表達則成了她藝術(shù)追求上的一個至高目標。
“我把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當成是第一次拍電影。”無論是拍周總理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還是拍紅軍長征的悲壯慘烈,她都致力于用創(chuàng)作、用人物先感動自己,再用作品去感動更多人。“也許有的人覺得我的堅守挺傻的,但我覺得這很有意義。”比如《古田軍號》的拍攝,她就是想通過影片去跟觀眾講述當年我們黨為什么要開古田會議,為什么古田會議永放光芒?“把一段黨史拍成一部電影,可能費的力氣比別人拍幾部還大,但拍一部可以留下來的作品,一部可以讓更多青年人感受到我們民族是怎么走過來并走向強盛的,可以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的作品,這很重要。”在她看來,這是電影人的義務也是責任。
“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還需要培養(yǎng)一代代聽黨話、跟黨走,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甘于堅守平凡、創(chuàng)造非凡的青年人。”因此,用電影去回答時代之問、時代之思,用電影喚起信仰的力量就成了陳力電影創(chuàng)作中一個不變的主題。“建黨的艱難和百年歷程中無數(shù)黨員無怨無悔的犧牲奉獻都是能夠打動今天的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重要內(nèi)容”,在陳力看來,“守島”就是“守國”,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那個時代的守島者、人民的守島者,所以拍攝《守島人》,不只是以平凡的堅守致敬百年輝煌,更是想以一種“面向未來的召喚”,與今天的青年黨員、普通觀眾產(chǎn)生更多的共情與共鳴。
“那是一雙多么粗糙,歷經(jīng)滄桑而又溫暖有力的手啊。”回顧影片的創(chuàng)作,陳力說她永遠都忘不了第一次去開山島采訪王仕花時的感受,忘不了他們夫妻倆在開山島上栽下的苦楝樹、油桃樹,忘不了他們親手搭建的葡萄架子和精心澆灌的青菜地,忘不了那些在講述與回憶中已成為過往的艱難、堅守與樂觀,也忘不了開山島的夜,忘不了那濃霧一樣化不開的黑夜中,燈塔上一明一滅卻永不熄滅的光亮,還有他們32年相依為伴,“你守島,我守你”的有著共同信仰的樸實浪漫的愛情。
“真正的藝術(shù)表達就是將藝術(shù)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深刻融在一起進行的表達;而真正的文藝創(chuàng)作就是創(chuàng)作者在追求真誠藝術(shù)表達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完善靈魂的過程。”拍完《守島人》,陳力還久久不能從影片及人物帶給她的感動與心靈震撼中走出來,人物的每句臺詞、每個鏡頭都與她心中的那個從未真實見過卻無比清晰的形象緊緊地貼合在一起。《守島人》的劇本請業(yè)內(nèi)專家、朋友幫忙提修改意見時,也有人提出來,是不是那些“高大上”的臺詞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她考慮再三,說“加不進去,一句都加不進去”,因為她“太熟悉”他們了,說“加進去,人物就‘變了’”。她堅持用“真實”,用對生活細節(jié)的精心打磨與提煉去喚起心靈的共鳴,讓“真實”本身去回答疑惑,產(chǎn)生令人信服的力量。
三十多年來,無論是表現(xiàn)“人民楷模”還是塑造“民族英雄”,無論是銘記歷史、還是傳承精神,“總要有人去做這件事情,總要有人下些笨功夫把這些一部部拍下來、傳遞下去,我覺得這是我特別應該做的事情。”陳力說。在《守島人》中,她拍出了一種特殊的王繼才式的“孤獨”,一種為了心中信仰,堅持到底、永不妥協(xié)、永不放棄的普通共產(chǎn)黨員堅守平凡陣地的“孤獨”,在王繼才那凝望大海的堅定背影中,陳力也拍出了她作為一名深扎革命題材、現(xiàn)實題材的中國導演,內(nèi)心堅持的信仰與初心,拍出了她不斷追求更高藝術(shù)目標的勇氣與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