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野火春風斗古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英儒創作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所呈現的就是燎原大勢形成過程的一角縮影。小說發表于1958年,是李英儒根據1942年前后在保定地區與敵偽斗爭的親身經歷創作的。據作家創作談《關于〈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話》,經過日寇1941年、1942年的“掃蕩清剿”,“晉察冀根據地的活動回旋地區同其他敵后根據地一樣,相對地縮小了。為了度過艱苦階段,為了迎接新的勝利,黨號召向敵后的敵后進軍;在大量組織武工隊的同時,派遣一批干部到平、津、保、石等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搞地下工作?!崩钣⑷逶谶@一緊急任務中被派往平津線開展保定地區的工作,他經歷過內線工作的驚心動魄、緊張離奇,《野火春風斗古城》就是他對那段令人念念不忘的生活和斗爭經歷的深情回望。作品以此為創作背景,許多人物都有現實生活原型,緊張刺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在真實性的基礎之上有張有弛,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小說以楊曉冬領導省城地下工作的行動線索為主線,令人印象深刻之處不僅僅在于塑造了一群英勇果敢的英雄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斗爭活動,更清晰深刻地展現出中國共產黨所堅持的群眾路線是如何取得偉大勝利的。在敵我力量差距懸殊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在保持組織內部純潔性和個人理想信仰崇高性的同時,一面依靠黨的領導在組織內部嚴密計劃,以英勇和智慧正面打擊、伺機瓦解敵人;一面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團結廣大人民群眾,獲得群眾支持和擁護,最終喚醒“有良心”“有道德”的中國人,實現分化、瓦解敵人的目的,取得革命的階段性勝利。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李英儒著重刻畫敵我正面斗爭、黨的群眾路線以及黨組織內部的建設這三個引領中國革命勝利的關鍵要素。
內線工作隊員與敵人的交鋒是作品最主要也是最驚險緊張的部分。作品正面描寫英雄人物、反面映射政府官員的丑惡嘴臉,兩者互為鏡像,完成“刀尖上跳舞”的呈現。除了宴樂園散發宣傳品、組織“反搶糧”、劫獄營救戰友三個主要場景外,作品還設計了智斗藍毛、夜襲龜山、單刀赴會偽省長、策反關敬陶等重要情節穿插,緊湊細密,但有張有弛、高潮迭起。
“智斗”是內線工作的總體策略,在關鍵時刻,楊曉冬出面與敵人周旋,憑借過人的膽識,套取有效信息與敵人大打心理戰,成功唬騙敵人,解除危險;“反搶糧”運動中,他們在后方出力,劫持偽商會會長,迫使他遣散糧商組合、不派車隊,破壞偽治安隊的計劃,為前線群眾和戰友爭取寶貴的撤退時間。
“政治攻勢”是內線工作對敵的另一策略,是從思想上、心理上突破敵人防線,通過政策滲透、思想洗刷、靈魂凈化達到爭取、策反的目的。工作隊員借偽官員春節聚會宴樂園的機會,以遞送賀年片的方式散發共產黨宣傳品,引起敵人組織內部的恐慌;楊曉冬單刀獨赴偽省長私邸,就戰爭形勢、民族意識與偽省長唇槍舌劍,展開邏輯思辨的爭鋒,“人總不能把恥辱當榮譽。一個在民族敵人腳下屈膝低頭、在祖國面前有罪的人,還有什么可賣弄的呢?”他把握住敵人心理,情理結合直戳其要害。
全景觀展開敵我雙方的沖突時,李英儒總是有意蕩開一筆,插入偽政府內部的“百丑圖”。喜迎新年的宴樂園活動上細致展開偽官員的心理描寫,層層揭示偽政府內部的以權謀私、互相算計、自私自利、層層剝削,以此暴露其內部的昏暗與支離。當宣傳品上躍現出共產主義者精神的宣言和沉痛的聲討:“出賣祖國、出賣靈魂的人,心地卑微,人格下賤,生存是屈辱,享受也是卑微的,而且任何金錢物質上的所謂享受,也填不滿上述損失于萬一”,兩種迥異的價值理想強烈沖突,由此刻繪出內線工作隊員的基本輪廓,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整體精神風貌和堅定的理想信仰也呼之欲出。
風雨百年,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李英儒清晰展現了共產黨人是如何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團結廣大人民群眾,獲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而群眾又在助力革命中發揮了何種無可替代的作用。
內線工作隊員基本上都出身窮苦農家,對農民生活的苦難痛楚有切身體驗,長期保持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楊曉冬和母親相依為命地度過零丁孤苦的童年,對以母親為代表的農村勞動者有深厚感情,在集市上與小商販親切攀談,獲得賣棗老太太的熱情幫助,“同理發的交談不久,關系搞得親如家人”,皆來源于他的農民立場和群眾意識。作為堅持走群眾路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相信“不管多大的困難,不管多復雜的情況,只有親臨現場,鉆到群眾里邊,摸清底細,辦法多得很”,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金環在戰爭中喪夫喪母,她將傷痛化為革命熱情,在八里莊認下了沒兒沒女的老干娘,喚醒其階級覺悟;她說服了偽司令部被鬼子飛機炸死妻子和獨生女的老伙夫,要為救命人報恩,為自己的骨肉報仇;她認有向善之心的偽軍湯二狗為干兒子,給予他安慰和愛撫,成功策反。銀環為了解決周伯伯、韓燕來的生活困難,在冬天當掉自己遮寒的毛外衣,以單衣單褂過冬……
人民群眾受到工作隊員的幫扶和感召,反過來協助他們工作的不在少數。周伯伯連夜為越獄成功的楊曉冬挖藏身地道,不惜賣血換錢阻止他們回根據地,在他看來,“千萬不能叫他們走,有他們在一天,咱們就有個主心骨兒,缺了這些人,天上就沒有日頭,在世界上就沒有活頭啦!”共產黨員是人民群眾眼中的未來希望,也是他們能咬牙面對苦難生活的精神寄托。韓燕來逃亡途中毅然救下正被日本人侵犯的蒲小蔓母女,之后為內線工作傳遞重要情報作出貢獻……“人民用鮮血養育著我們,拿生命捍衛著我們”,黨與群眾的魚水之情感人至深,這是走群眾路線受到人民擁護的結果,也是必須要堅持走群眾路線的理由。
正如韓燕來所總結,“領導上一舉一動都是為國家為窮人,幫助他們就等于幫助自己?!敝袊伯a黨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真正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他們心中有大愛,懷著強烈的民族國家意識和時代的責任感,為了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幸福而奮斗。當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被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所感知,獲得熱愛和擁護便不足為奇。內線工作隊員從最初的“弱者”、少數,發展為凝結了成千上萬人民群眾的龐大力量時,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勝利就已初現燎原之勢。
以楊曉冬為代表的工作隊員在與敵偽交鋒的行動中,始終堅守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嚴肅執行組織紀律,同時建立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打造了一支果敢嚴謹、團結友愛的優秀隊伍。組織隊伍內部的建設和提高,是“尖刀”始終銳利精準、直搗敵人心臟的保障。
在與敵偽斗爭的過程中,工作隊員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信仰堅如磐石,甚至超乎個人生死。楊曉冬被捕入獄命運未卜之時,所考慮的首先是革命工作問題,“你倒下了,還有燕來他們。再說,黨會派更好的同志來領導工作,怎能談到輸光呢?”其次,是關于個人革命理想及價值實現問題,“一個共產黨員,只要捫心自問,他的一生,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的階級,對得起自己的黨就行了……”生死攸關之際仍全心記掛黨的任務和共產主義理想,這是何等一往情深而超拔的信仰。
金環被捕后遭受嚴刑拷問,她在絕筆信中回憶對黨的感情感人至深。“我不會給養活我長大的階級,教育我成人的黨,幫助并熱愛我的同志們丟人”,“我既非紅顏,也不信命,我就知道相信黨”,她絲毫不為敵人拋出的金錢榮華所動,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都在進行對敵人的打擊,是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內線工作隊員的自覺,在保持個人思想純潔性的同時,他們也有效保證工作的先進性。韓燕來進入革命根據地后對新環境充滿喜悅和歡樂,對即將加入黨組織滿是憧憬與追求,但在看到楊曉冬研讀黨的最新文件時心生愧疚,不由得自省“人家把腦袋埋到書本里,你的心思飛到云端里,羞不羞?”就成熟的共產黨員楊曉冬來說,他收到領導來信后對內線工作深入反省,“黨和上級對咱們是多么關心,多么信賴,又抱了多么大的希望呀!咱們這些黨員,給黨做了些什么呢?我個人首先應該從思想上行動上檢查?!毙げ块L在給銀環的密信中有營救楊曉冬的工作指示,還有全面深刻的反思,不僅指出銀環工作上存在小資產階級溫情、政治上麻痹大意,警醒她“一個共產黨員的政治嗅覺任何時候都要尖銳靈敏”,同時還反省自身在高自萍叛變問題上的責任。黨組織內部從不推諉,從不埋怨指責,他們善于總結斗爭中的各種經驗,提升個人思想認識,推進黨組織的建設,時刻保持個人和集體的先進性,這是革命勝利的有力保障。
回到《野火春風斗古城》頗具象喻意義的題名,李英儒“以野火喻作敵人的兇焰,以春風比作黨的力量,任你敵人的兇焰再高,燒不盡中國人民革命的有生力量”。以楊曉冬為代表的共產主義戰士用英勇的斗爭宣示,縱然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中敵我力量差距懸殊、處境艱難,但堅定理想信仰、堅守真理和正義,以人民群眾為永恒堅固的基石,“春風”與“野火”的對抗爭鋒終會迎來“弱者”的勝利,正如歷史告訴我們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