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黨百年 作家出版社推出眾多精品好書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作家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精心策劃,集中資源力量推出一批書寫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點主題圖書,同時還推出眾多原創精品文學書籍,營造共慶百年華誕、共創歷史偉業的濃厚氛圍,為人民奉獻更多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出版精品。
據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路英勇介紹,在這其中,即將與廣大讀者見面的“紅色經典初版本影印文庫”和《百部優秀劇作典藏》,無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價值意義。“紅色經典初版本影印文庫”精選60部紅色革命文學經典作品,系統梳理百年中國文學的歷程和成就,以獨特的視角向黨的偉大歷史致敬,向老一代經典作家致敬。這既是一次對紅色文學經典著作的總結、呈現和致敬,也是一部鮮活的黨史學習教育的教科書。60部紅色經典以文學方式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彰顯了一代代進步作家與黨同心、與黨同行、以筆為旗的革命情懷,是文學中的黨史和黨史中的文學的有機結合,對于激勵讀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具有重要教育和啟示價值。與此同時,“文庫”選擇以初版本影印方式出版,既是為了重回文學現場,再現經典原貌,也是對很多稀缺初版本的搶救性重現,具有珍貴的文獻、史料及版本價值。
10卷本的《百部優秀劇作典藏》回顧、總結中國戲劇的百年歷史。叢書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精心選編,從總結回顧中國戲劇文學歷史巨變與巨大成就的角度,遴選了百余位劇作家的100部戲劇作品,匯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文藝戰線有代表性的經典戲劇作品,全面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豐功偉績。這一叢書是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戲劇文化實踐的珍貴歷史記錄,更是文藝界向黨的百年華誕獻上的珍貴禮物。
迎接建黨百年,文學從未缺席。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還推出12部原創文學精品,書寫百年大黨的崢嶸歲月,記錄時代歷史風云。
王松的小說《暖夏》聚焦脫貧攻堅,不僅書寫物質層面的脫貧,更寫出了人與人情感的變化以及文化傳統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其中既有傳統與現代、新與舊的沖撞,也有彼此間的融合和轉換。吳克敬的《乾坤道》著筆陜北革命老區,小說書寫了乾坤灣村的老八路道老漢的故事,他深愛母親般的黃河,東渡黃河參加抗戰,多次立功受獎,卻在解放后又默默地回到乾坤灣,以他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守護曾經的愛情與信仰,并以此影響著一代一代后來人。劉風梅的《大地》通過對陜北李家村人民生活習俗的全景式再現,塑造了一組善良、正直、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的英雄群像,他們趕走侵略者,擁護黨的領導,以滿腔熱血譜寫動人心魄、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降邊嘉措的報告文學《這里是紅軍走過的地方》,講述紅軍長征這段悲壯而又輝煌的歷程。在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感召下,廣大藏族人民滿腔熱忱地支援困難中的紅軍,幫助紅軍走過雪山草地,作出了巨大貢獻。曾高飛的《生如夏花》以烈士王如癡為故事原型創作,重現了上世紀初那一代風華正茂的革命工作者在特殊歷史時期做出的偉大選擇。郭天印的《鐵血圍城》以沁源圍困戰為主要書寫對象,作品圍繞這場戰爭徐徐展開,重現了那場歷時900多天、依靠人民力量圍困敵寇取得勝利的戰役。劉榮書的《望烽煙》講述茂義一家人在歷史洪流中的命運變遷。作品對軍工廠、邊區銀行、被服廠等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職能部門,作了全景式概括,充分展現出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曲折歷程。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英雄不只出現在戰火紛飛中,更是和平年代無數人鑄就的豐碑。白阿瑩的《長安》記錄共和國軍工業發展的壯麗史詩,從戰爭烽煙中走來的一群無名英雄,在新中國成立后繼續用熱血、生命捍衛國家安全。高建國的《大河初心》全面翔實地展現焦裕祿精神,作品從黨的宗旨與大河孕育的民族美德相融合的獨特視角,揭示出焦裕祿的奮斗進取和焦裕祿精神孕育發展的閃光軌跡。同樣是寫焦裕祿,葉留陽、張占亭的紀實作品《蘭考長歌:焦裕祿及其戰友們的無愧人生》緊緊圍繞焦裕祿及其戰友們帶領蘭考廣大干部群眾治理風沙、鹽堿、內澇“三害”,造福蘭考百姓的偉業,詮釋了干群同心、艱苦創業、舍身忘家、英勇奮斗的精神。
此外,由數十位優秀報告文學作家創作的《紅色引擎——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紅旗黨組織的報告》也格外值得關注。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誕辰之際,上海國資委黨委從一萬多家國有企業中評選出40家“紅旗黨組織”,該書便講述了這些“紅旗黨組織”的獨特故事。作品涉及金融、建筑、餐飲、保險、醫藥、海事、外服等不同行業領域,展現了國有企業中黨的建設全貌,以及黨建歷史的基本脈絡,呈現了黨在不同歷史階段凝聚力量、帶領企業不斷走向輝煌的豐富實踐,奏響了一曲氣勢磅礴的多聲部紅色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