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與百年文學創作—— 重讀《可愛的中國》:如您所愿,因為有您
原標題:如您所愿,因為有您——重溫方志敏《可愛的中國》
提起《可愛的中國》,人們就會想起革命烈士方志敏,就會想起他的《清貧》,想起他的《死!》。在《清貧》中,方志敏說:“在長期的奮斗中,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被捕時,國民黨士兵一邊拿著手榴彈威嚇他,一邊搜他的身,竟然連一個銅板也沒有搜到,陷入巨大無奈的失望之中。他笑著說:“我們革命不是為了發財啦!”“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死!》中,方志敏說:“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是農民的兒子,是一個苦學生。1899年,他出生于江西省弋陽縣一個名叫湖塘村的小村莊。村莊雖然山清水秀,但在那個長夜漫漫的時代,家鄉在方志敏的眼里卻是一個天昏地暗的角落。因為聰慧,父親母親送他去學校讀書,希望他能夠出人頭地,然而上學的每一塊錢都是從別人家借來的。這筆債款,像一塊千斤重的石頭,壓得全家人無地自存。每每放假回家,方志敏看著父母哭喪著臉,體味著負債人心中那無法描繪的深重的憂愁。面對封建地主階級的盤剝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方志敏在自傳中憤懣地寫道:“我生活著,我受著壓迫和恥辱地生活著;我長大起來了;我逐漸不安于這黑暗的時日;我渴望著光明;我開始為光明奮斗——奮斗了一生,直到這次被俘入獄,直到被殺而死!”
在黑暗的故鄉,方志敏卻看到了光明,為光明奮斗。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與了江西黨、團組織的創建。入黨時,方志敏說:“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在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時期,方志敏曾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農民部部長、省農民協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他回到家鄉,在贛東北的弋陽、橫峰一帶發動農民武裝起義。1928年至1933年,他領導起義的農民堅持游擊戰爭,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不久,贛東北蘇區擴大為閩浙贛蘇區,方志敏出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并擔任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領導蘇區軍民進行了反“圍剿”戰斗,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當選第一、第二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第二屆主席團委員,并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1934年10月,紅10軍與由紅7軍團等部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會合,組成紅10軍團,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率部繼續北上抗日。1935年1月,帶領先頭部隊本已奮戰脫險的方志敏,為接應后續部隊突出重圍,在作戰中不幸被捕。隨后,敵人將方志敏押解到南昌,關押在國民黨委員長行營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2月6日,敵人為了炫耀“戰績”,將方志敏押送到南昌豫章公園“示眾”。
身陷囹圄,心憂天下。國民黨反動派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竭力拉攏,不斷派人勸降,方志敏威武不屈,富貴不淫,大義凜然,堅辭拒絕,沒有絲毫動搖。方志敏日夜想念著黨,惦念工農群眾和革命戰友,為了革命事業,他“不怕饑餓,不怕寒冷,不怕危險,不怕困難”。他說:“屈辱、痛苦,一切難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這些都不能絲毫動搖我的決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練我的意志!我能舍棄一切,但是不能舍棄黨,舍棄階級,舍棄革命事業,我有一天生命,我就應該為它們工作一天?!痹讵z中,前來勸降的國民黨人,面對鐵骨錚錚的方志敏敗下陣來,被這位偉大革命者的徹底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共產黨人的高尚氣節和信仰如磐,深深打動了他們的心靈,他們不約而同地把崇敬的目光投給了方志敏,為他的獄中寫作打掩護。在生命的最后7個月,方志敏飽蘸生命的熱血寫下了包括《方志敏自述》《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我們臨死以前的話》《在獄致全體同志書》《可愛的中國》《死!》《清貧》《獄中紀實》《給黨中央的信》和《贛東北蘇維埃創立的歷史》等近15萬字的作品。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年僅36歲。在《可愛的中國》中,方志敏化名“祥松”,以給“親愛的朋友們”寫信的方式口述了自己的獄中生活和心路歷程。在這封信的一開頭,他平靜如水般地娓娓道來:“我在被俘以后,經過繩子的綁縛,經過釘上粗重的腳鐐,經過無數次的拍照,經過裝甲車的押解,經過幾次群眾會上活的示眾,以至關入籠子里,這些都像放電影一般,一幕一幕的過去!我不愿再去回憶那些過去了的事情,回憶,只能增加我不堪的羞愧和苦惱!我也不愿將我在獄中的生活告訴你們。朋友,無論誰入了獄,都得感到愁苦和屈辱,我當然更甚,所以不能告訴你們一點什么好的新聞。我今天想告訴你們的卻是另外一個比較緊要的問題,即是關于愛護中國,拯救中國的問題,你們或者高興聽一聽我講這個問題罷?!?/p>
《可愛的中國》的寫作時間是1935年5月2日。獄中的方志敏站在狹小的牢房之中,順便望了望圍墻外那株一半枯枝、一半綠葉的柳樹。彼時彼刻,英雄的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國,是如何“愛護中國、拯救中國”的大命題。當“他一看到那一簇濃綠的柳葉,他就猜想出遍大地的樹木,大概都在和暖的春風吹噓中,長出艷綠的嫩葉來了——他從這里似乎得到一點兒春意”。面對敵人死亡的威脅和諂媚的嘴臉,方志敏毫不留情地給予了批駁。他說:“就他們當面對我講的話,他們都承認我是一個革命者;不過他們認為我只顧到工農階級的利益,忽視了民族的利益,好像我并不是熱心愛中國愛民族的人。朋友,這是真實的話嗎?工農階級的利益,會是與民族的利益沖突嗎?不,絕不是的,真正為工農階級謀解放的人,才正是為民族謀解放的人,說我不愛中國不愛民族,那簡直是對我一個天大的冤枉了?!?/p>
什么叫舍生取義?什么叫向死而生?方志敏用36歲的青春,給了我們最鏗鏘最明亮的回答!凡是讀過《可愛的中國》的人們,都看過方志敏的一張照片——身著囚衣、腳戴鐵鐐、一根長繩繞過后背從脖子兩側沿著肩頭直系腳上的鐵鐐。照片上的他雄姿英發,光射征衣,弘毅挺拔,眼神沉靜果敢又器宇軒昂,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這是一個心懷信仰而無所畏懼的人,這是一個胸懷信念而慷慨赴死的人。如此的從容不迫,如此的寵辱不驚,如此的意志如鋼,如此的忠誠坦蕩,這個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方志敏的回答簡單卻斬釘截鐵:“真正為工農階級謀解放的人,才正是為民族謀解放的人?!?/p>
在《可愛的中國》中,方志敏形容自己這個“青年學生的愛國,真如一個青年姑娘初戀時那樣真純入迷”。然而,在那個黑暗、落后、混亂的年代,可愛的中國卻正遭受欺凌和屈辱。少年時代,方志敏參加了抵制日本強盜和賣國賊秘密簽訂“二十一條”的愛國運動,抵制日貨;在上海,當他在法國公園門口看到“華人與狗不準進園”的牌子時,怒火中燒;在乘坐的江輪上,他親眼目睹了三個窮苦人被買辦流氓鞭打、沉吊、侮辱的慘劇,氣憤地喊出一聲“打”……這一幕幕永不能忘記的悲劇,都被方志敏寫進了《可愛的中國》。他說:“那肥人指揮的鞭打,不僅是鞭打那三個同胞,而是鞭打我中國民族,痛在他們身上,恥在我們臉上!”但是,方志敏沒有悲觀失望,沒有自暴自棄和麻木不仁,他說:“我卻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堅定為中國民族解放奮斗的決心。我是常常這樣想著,假使能使中國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這一條蟻命!”
寫到這里,方志敏筆鋒一轉,向親愛的朋友們提出了一個自問自答的反問:“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緊接著,方志敏以詩情畫意般的柔情,如數家珍般地敘說中國的可愛:“以言氣候,中國處于溫帶,不十分熱,也不十分冷,好像我們母親的體溫,不高不低,最適宜于孩兒們的偎依。以言國土,中國土地廣大,縱橫萬數千里,好像我們的母親是一個身體魁大、胸寬背闊的婦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樣苗條瘦小。中國許多有名的崇山大嶺,長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豈不象征著我們母親豐滿堅實的肥膚上之健美的肉紋和肉窩?中國土地的生產力是無限的;地底蘊藏著未開發的寶藏也是無限的;廢置而未曾利用起來的天然力,更是無限的,這又豈不象征著我們的母親,保有著無窮的乳汁,無窮的力量,以養育她四萬萬的孩兒?我想世界上再沒有比她養得更多的孩子的母親吧?!?/p>
作為死囚,方志敏在寫《可愛的中國》時,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說:“我老實的告訴你們,我愛護中國之熱誠,還是如小學生時代一樣的真誠無偽;我要打倒帝國主義為中國民族解放之心還是火一般的熾烈。不過,現在我是一個待決之囚呀!我沒有機會為中國民族盡力了,我今日寫這封信,是我為民族熱情所感,用文字來作一次為垂危的中國的呼喊”:“朋友們,兄弟們,趕快起來,救救母親呀!無論如何,不能讓母親死亡的啊”!
革命理想高于天。身處絕境,方志敏想到的不是個人的恩怨得失、命運遭際和生死存亡,而是怎樣為國家和民族的解放盡最后一次力,用盡生命最后的力量發出了呼喊:“聽著!朋友!母親躲到一邊去哭泣了,哭得傷心得很呀!她似乎在罵著:‘難道我四萬萬七千萬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嗎?難道他們真像著了魔的獅子,一天到晚的睡著不醒嗎?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偉大的團結力量,去與殘害母親、剝削母親的敵人斗爭嗎?難道他們不想將母親從敵人手里救出來,把母親也裝飾起來,成為世界上一個最出色、最美麗、最令人尊敬的母親嗎?’朋友,聽到沒有母親哀痛的哭嗎?是的,是的,母親罵得對,十分對!我們不能怪母親好哭,只怪得我們之中出了敗類,自己壓制自己,眼睜睜的望著我們這位挺慈祥美麗的母親,受著許多無謂的屈辱,和殘暴的蹂躪!這真是我們做孩子們的不是了,簡直連一位母親都愛護不住了!”最后,他聲嘶力竭地吶喊:“親愛的朋友們,不要悲觀,不要畏綏,要奮斗!要持久的艱苦地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