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喻向午:小說創作中的哲學問題
    來源:《長江文藝》 | 喻向午  2021年06月21日09:40
    關鍵詞:哲學 小說

    文學與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類的精神意義世界是一個渾然一體的統一世界,在形式上表現為不同的文學情感和哲學智慧。文學與哲學都源自生活,兩者的融合和相互影響也是必然的。韋勒克與沃倫在合著的《文學理論》中就曾提出,“通常人們把文學看作是一種哲學的形式,一種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認為“文學可以看作思想史和哲學史的記錄”。

    在中國傳統文化層面,文史哲同樣是不分家的,古代的士大夫往往是集哲人、文人于一身。他們在用文字表達的時候,就暗含了自己的價值觀。

    文藝理論家一般都不會否定哲學對文學的價值,因為他們知道文學理論及文學批評的源頭離不開哲學,文學作品中的思想也往往來自哲學。文學評論家於可訓曾在一次對話中談到,20世紀的西方文學,雙棲作家很多。小說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學者,如戴維·洛奇、米蘭·昆德拉、索爾·貝婁等等。或者本身沒有學者教授的身份,但他是關注學術問題的思想者。他們來寫小說,就非常重視小說的思想深度和哲學高度。而中國小說家,有少數人是借小說來講一個故事,并沒有把小說作為表達思想的途徑,讀這類作品,總會覺得有點缺憾。

    有論者認為,一部作品之所以偉大,除了它呈現出的精妙絕倫的藝術形式之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傳達出了深刻復雜的思想。哲學對文學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對單個作家或者作品的影響,更多的是體現為一種思潮,并促進文學思潮的出現。在西方文學史上,文學思潮更替和演變的根源,除了經濟、政治等社會歷史原因外,與當時的哲學思潮的引導直接相關,比如,存在主義文學的基礎就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

    杰出的作家和哲學家都是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對于整個民族而言,作家更應該是善聽的耳朵,敏銳的眼睛,和智慧的大腦。作家在創作過程中,最先考慮到的,可能還不是哲學問題,他將敏銳的視線和最大的熱情投向了社會和人,同時,作家又是最善于發現問題的人。呈現矛盾和沖突正是文學作品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矛盾存在于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時代和社會之間。以小說為例,作家在呈現這些矛盾的時候,卻又需要敏銳的洞察力、清晰的判斷力,需要哲學思考作為支撐,特別是一些社會熱點題材和歷史題材的作品。比如,有一部工業題材的小說,作家的視線聚焦在上世紀90年代某地方鋼鐵企業的改制轉型。改革,本身就是對矛盾關系的重新梳理和調整。處于改革旋渦中的企業工人,相當一部分沒有其他技能,適應社會能力也不強。發生在這些工人身上悲歡離合的故事,讓作家心生悲憫,這本是一種崇高的情感,但作家的終極表達,卻指向了改制本身:矛盾的根源就是改制,否則工人不會丟失飯碗。作家有“野心”呈現或回應時代和社會命題,凸顯作品的時代感、歷史感和社會感,本應該值得肯定,但缺乏長時段的、當下之外的歷史視野,在與現實世界的對話中,最終還是失去了即時性判斷能力。生產要素從舊的行業逐步向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興行業聚集,這是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認識。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發展,不管其內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以一個否定另一個的方式彼此聯系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是這種哲學觀的體現。

    文學是人間煙火,作品要在煙火之外為讀者提供觀看煙火更清晰的視角。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來不缺乏價值關懷,它為讀者提供了盲目性的關懷之上更具普遍價值和建設性的關懷。作者本可以主動深入到那些鋼鐵工人的基層生活中去,對他們不再是救贖、憐憫的姿態,而是一種有主體感的創作,從中尋找文學的公平與正義。上述作品,作家的視線也可以從90年代的鋼鐵企業改制,一直投射到他們當下的生活,聚焦這個群體現在的生存狀態,看到他們寬闊的眼界和新的創造力,以及他們面臨的新的矛盾和沖突。塑造人物,逆境中的人迸發出的不屈性格和堅強比一味單向度地呈現盲目、灰心、懊惱、抱怨、手足無措更具審美價值。

    在處理類似矛盾和沖突時,林森的中篇小說《海里岸上》則要冷靜和客觀得多,呈現出了另外一種面貌。海洋漁業出現世代更替,面對導航設備、定位系統加持的新興捕魚方式,甚至還有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愿意捕魚了,老一代的漁民將何去何從?在現實困境和心靈拉扯之間,作家找到了某種平衡。作品的結尾,主人公老蘇帶上《更路經》消失在茫茫大海,讓文本陡增了悲壯的色彩。老蘇的消失,意味著他的時代徹底結束了。這種小說向度,也是一種形式的“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人性和人道主義思想是一致的。

    再現“矛盾”,還有一種形式,就是觀念層面的矛盾和沖突。這種矛盾和沖突,在處理如何面對傳統文化時比較普遍。極少數人將中國傳統文化直接與丑陋、愚昧、落后劃上等號。但很多文化現象,在出現之初,曾經引領“潮流”,是那個歷史時代的文明象征。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觀念更新,對世界的認識也在更新。當社會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很多事物就完成了歷史使命,從社會生活層面退居文化層面,甚至成為藝術。從大眾生活退守到文化藝術層面的事物,我們也應該給予恰當的定位。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姿態。

    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大部分作家的認識是客觀中肯的。孫頻的中篇小說《天物墟》,歷史文化雖然只是敘事背景,但寫到青銅器、古玉、畫磚的時候,她將這些器物當成是前人留下來的藝術品,欣賞之意躍然紙上。對哲貴而言,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敘事背景了,近些年,他的敘事基本都是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展開的。他的短篇小說《仙境》,主人公余展飛喜歡越劇《盜仙草》選段,他扮演的白素貞甚至不亞于專業演員。是投身藝術還是回歸世俗生活,余展飛面臨兩難選擇。哲貴曾說:作為一個中國作家,注定跟中國文化捆綁在一起,思維和行動必然接受這種文化支配。就我個人而言,受這種文化滋養的同時,也深深地被制約。我仍然懷揣微弱而強烈的希望,能夠和這種文化達成和解,把它化成一對翅膀用來翱翔。這種復雜的情感,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他內心深處的投影,真實,又恰如其分。

    面對中國傳統文化,一些作家內心復雜,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統一體。完全沒有“糟粕”的傳統文化不是真實的傳統文化;將“精華”與“糟粕”一起全面否定的觀念,最終也將導致文化虛無主義。對待傳統文化,我們需要辯證區分,全面接納的論點同樣也是站不住腳的。比如,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有關婚禮的視頻和文字碎片,婚宴上搶食、取樂新人及其雙親等等,令人啼笑皆非。這些“傳統”由來已久。我們偶爾讀到少數鄉土小說,還真見到過類似題材。婚俗文化對中國家庭、社會和倫理層面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但作者沒有抓住婚俗文化的要義,卻津津樂道于婚俗文化的“負”產品,不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此類庸俗化的社會問題,而是樂于將這些現象做形而下的奇觀化的呈現,這種沒有哲學高度、沒有思辨性可言的作品,拿什么獲得讀者的信任和支持呢?

    學者劉成紀認為,一個讀者沒有哲學素養,從來不妨礙他審美;甚至人愈是理性基礎薄弱,反而愈是易于對審美對象全情投入。那些因文學作品熱血澎湃、熱淚盈眶的讀者,絕不是哲學家。但是就文學作品而言,如果沒有哲學理論做頂層設計并建立框架,就永遠無法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可以棲息的陸地。

    文學雖然不等同于現實生活,但它可以折射大千世界的本質。如何“折射”,這一直是文學應該面對的課題,這個課題既屬于方法論,又屬于世界觀。有公認的藝術高度,有支撐作品的思辨性,觀照社會和人,了解、體驗、研究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以最真誠的姿態,將最真實的情感交給廣大人民群眾,這樣才能創作出有情懷、有溫度、有高度,受讀者歡迎的文學作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99热精品国产麻豆|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 8090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超碰97国产精品 |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亚洲永久精品ww4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69pao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99精品免费视品|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