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少數民族文學使命”研討會在陜西咸陽舉辦
6月19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協創聯部承辦,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和西藏作家協會協辦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少數民族文學使命”研討會在陜西咸陽舉辦。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包宏烈,西藏文聯常務副主席、作協主席吉米平階,西藏民族大學副校長扎堆分別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來自高校、科研機構、文學刊物的近二十余位學者參與研討。會議由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王軍君主持。
包宏烈首先代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以及會議承辦方中國作協創聯部向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她表示,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作家評論家們相聚在八百里秦川腹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并通過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少數民族文學的責任與使命的研討,不斷加強少數民族文學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聲音和力量,并為進一步強化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和理論評論建設助力。參加會議的既有長期從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專家,也有近些年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的優秀青年評論家,相信通過研討和交流,一定能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為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和理論研究貢獻出新的智慧。
吉米平階在致辭中說,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征,也孕育出了絢麗多姿的多民族文學,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學園地。此次研討會適逢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之后舉辦,也為在少數民族文學理論研究方面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梳理多民族文學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和在中華民族文學脈絡中的地位與作用提供了一次契機,對于引導各民族作家創作,牢牢建構起文學創作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扎堆代表西藏民族大學的各族師生,對蒞臨會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基石,對于維護國家統一、做好民族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西藏民族大學有著研究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傳統,在中國藏族文學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西藏民族大學將為新時代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和發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承擔起使命,與全國關心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同行們一起,再接再厲,勇攀高峰。
與會專家圍繞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內涵、歷史邏輯和實踐經驗,以及如何以文學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講好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故事等展開深入研討,充分交流思想,達成廣泛共識。大家談到,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既是文藝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和民族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長久地、持續的影響人、感染人,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和情感認同。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不僅要體現民族團結、國家強盛的鮮明傾向,也應當傳播邊疆與民族地區鮮活的生活狀況與文化信息,為國家整體的文化建設輸入寶貴的元素。
陳思廣、張世勤、顧廣梅、鐵軍、白曉霞、吳正鋒、歐造杰、烏蘭其木格、朱旭、李濛濛、普布昌居、徐琴、栗軍、魏春春等參與此次研討會。會議期間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思廣,山東省文學期刊社總編輯張世勤還為在校學生分別作文學講座。與會專家還到西藏民族大學校史館和西藏社會發展進步展覽館進行了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