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大地上的足跡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回首百年奮斗路,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在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確立正確方向和前進道路,中國文藝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相互交匯、交融中不斷繁榮發展。“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在人民與時代的大地上,中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留下了深深的腳印,創造了無愧于歷史和時代、鐫刻在人民心中的豐碩業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與文藝工作。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并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戰略謀劃和科學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就有關文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所有這一切,都體現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更體現了我們黨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文藝重要作用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總攬全局、視野高遠、內涵豐富、思想精深,科學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歷史經驗和實踐探索,雄辯有力地提出和解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面臨的一系列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根本命題,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重大創新發展,是新形勢下指導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各級文聯作協組織堅決貫徹黨的文藝路線和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聽黨話、跟黨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文藝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積極性和創造力充分迸發,文藝理論與實踐不斷創新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呈現繁榮發展新局面。
傾心書寫人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國家正在經歷著巨大的社會變革,我們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展開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在脫貧攻堅現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線,在全面深化改革最前沿,在普通勞動者的生產生活中,到處都活躍著文藝工作者的身影。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向人民和生活學習,傾心書寫人民,傾情塑造英雄,傾力反映人民心聲,與人民一道前進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自覺追求。
中國作協圍繞重點工程、重大事件、典型人物,每年組織開展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動,設立“深扎”扶持專項,搭建了短期的、長期的“深扎”平臺。舉辦“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講堂、“美好生活基層行”等活動。舉辦“2020中國一日”主題實踐活動,以全媒體直播的方式,從作家視角反映脫貧攻堅地區新面貌新氣象。
中國文聯主題性文藝志愿服務蓬勃開展。5·23“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更加深入人心,“到人民中去”“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文藝扶貧奔小康”“向人民匯報”等活動贏得基層群眾高度贊譽。品牌性文藝志愿服務持續推進,“百花放映”“影視小屋”“金鐘之星”“美術支教”“送歡笑下基層”“舞蹈大篷車”“民間文藝進校園”“翰墨薪傳”“送福進萬家”等深受人民群眾歡迎。扎實拓展文藝支教和培訓,在全國招募選派文藝志愿者赴中西部貧困地區,為當地中小學生提供藝術教育志愿服務。積極推進文藝志愿服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結合,開展“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志愿服務項目。持續舉辦“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為人民群眾奉上高質量的精神食糧。
在浩浩蕩蕩的時代春風感召下,新文藝群體、新文藝組織投身火熱現實生活、反映偉大變革時代的能動性更為強勁。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家認識到,那些在民族記憶和人們心靈中產生了深刻影響的作品,無一不是深刻地呼應著時代要求的作品;那些與廣大讀者建立更緊密精神聯系的作家,一定是對我們民族的命運、對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的人民承擔著責任的作家。他們的足跡遍布祖國各地,這也為他們尋找新的想象方式與新的講述方式提供了新的靈感。中國作家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在各大網絡文學平臺2020年發布的新作品中,現實題材作品占60%以上。聚焦時代變革和社會生活,描寫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脫貧攻堅、戰疫抗疫、創新創業的新作不斷涌現,新時代各行各業的變化也成為網絡文學創作的新潮流。
深情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走出書齋、畫室,走向人民的大地、希望的原野,已成為中國文藝工作者的共同信念與行動。行動鼓舞信心,行動堅定意志,行動匯聚力量,行動也孕育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配合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更高的站位、寬闊的視野、精準的眼光,為建設現代化國家、推進民族復興立傳,為新時代的奮斗者、建設者畫像,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指向這個恢宏壯麗的時代,同時,也指向人類共同的境遇與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廣大文藝工作者以文學與藝術特有的方式積極參與國際書展、雙邊和多邊文學論壇、國際藝術節,以持久、深入、貼近人心的態度向世界客觀、生動、真切地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作出獨特貢獻。
圍繞新中國成立65周年、70周年,建黨95周年、100周年,抗戰勝利70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建軍9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各個文藝門類都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電影《建黨偉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紅海行動》《懸崖之上》和《戰狼》系列,電視劇《可愛的中國》《外交風云》《大江大河》《覺醒年代》,滿懷深情地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抒發了中華兒女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圍繞國家重大部署,聚焦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巨變和千年夢想,長篇小說《海邊春秋》《經山海》《戰國紅》《琵琶圍》,電視劇《山海情》等以文藝的方式記錄小康、為民族復興書寫“信史”,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國作協還組織了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20多位作家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深入25個脫貧攻堅前沿地區采訪創作,創作了《國家溫度》《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高高的元古堆》等23部長篇報告文學,其中8部作品即將推出英文版。中國文聯舉辦了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希望的田野”脫貧攻堅主題攝影展、“大道康莊”文藝扶貧晚會、新時代曲藝星火扶貧工程成果巡禮、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全方位展示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神面貌和生動實踐。
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文聯完成“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舉辦“百年輝煌”戲劇晚會、建黨百年優秀劇目展演、“百年放歌”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各族兒女心向黨”主題音樂晚會和舞蹈專場、“向黨報告”曲藝精品創作展演、“鼓舞華夏”優秀舞劇創作匯演,舉行“百年輝煌·武漢記憶”美術展、“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題攝影展、百位名家書法精品展,完成《百年巨匠》百人百集拍攝,組織《建黨百年百部劇作典藏》出版、百部微紀錄片《初心》拍攝等。
深刻捕捉時代精神的圖景
習近平總書記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他強調:“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他要求廣大作家深刻認識到“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感知和發現時代的細微變化,準確反映時代的脈動,深刻捕捉時代精神的圖景,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人世間》《北上》《主角》等長篇小說關注現實生活、反映時代風貌、傳遞人民心聲、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牽風記》等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回首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勝利的偉大進程,閃爍著時代的光澤,給讀者以歷史的教育、現實的啟迪。《江南三部曲》《黃雀記》《應物兄》等作品顯示了作家們力圖以新的敘事語法把握浩瀚現實的探索精神。精湛的藝術作品來自藝術家對藝術的虔誠,來自扎實的專業訓練與持久、勤奮的藝術實踐。從這些作品中,我們望見了精神的大地、藝術的大地、生活的大地,這大地遼遠闊大,因為承載了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而朝氣蓬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我們心潮澎湃、信心滿懷。一百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改變了古老中國的面貌,使中華民族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展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面對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務,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崇高的理想踏上新征程,更加自覺、主動地擔負起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重任,永不懈怠、勇攀高峰。
(作者:鐵凝,系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