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教書育人,陳可英將閱讀養成作為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 公益走讀,開啟鄉村兒童書香之旅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而發生在馬劍鎮這片土地上的眾多故事就是這一歷史的生動注解。”近日,在浙江省諸暨市馬劍鎮石門村,一場公益走讀活動吸引了馬劍鎮小的孩子們。作為公益走讀活動發起人,諸暨市大侶小學語文教師、侯門山鄉村圖書館負責人陳可英深情講解道,“馬劍是革命老區,馬劍人民保家衛國、救亡圖存、奮起反抗等歷史場景中的瞬間都被定格為永恒,是我們自強不息、前進奮斗的精神財富與精神源泉。”
這樣的公益走讀活動今年將舉辦12場,每月一場,通過走讀的方式,帶領孩子閱讀鄉村無字之書,培養孩子們對家國、對文化、對自然的熱愛。剛上完課的陳可英忙里偷閑和記者聊起了對閱讀的熱愛,對閱讀推廣事業的熱忱。
獨奏曲:走過“荒島”,閱讀點亮人生
性格爽朗、熱情似火是記者對陳可英的第一印象。“兒時圖書匱乏如荒島,所以學校的圖書館對我的誘惑非常大。恰好圖書管理員是我的班主任,我也由此得到一個特殊待遇,可以隨時進入圖書館看書、借書。”說起閱讀,陳可英打開了話匣子,“現在回想起來依舊非常幸福,就像是老鼠掉進了米缸一樣。”
有一本叫《民間文學》的雜志尤其受陳可英鐘愛,雜志里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在她心中播下了真善美的種子。“那時候愛幻想,周末回家放牛砍柴,也會和牛說悄悄話,覺得山坡上長得奇形怪狀的草可能是仙草。”陳可英說,“后來我寫兒童文學,也離不開《民間文學》對我的滋養。”
上中學后,有了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源和良好的閱讀環境,剪報成了陳可英的愛好。看到好的文章,除了剪下來,她還會寫上幾句點評。深入的品讀,讓陳可英越讀越愛寫作,慢慢地,她的作文常常出現在學校的黑板報甚至是縣市級的報紙上。
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也離家近方便照顧母親,成績優秀的陳可英通過提前招生進入了紹興師范專科學校就讀。“閱讀點亮了我的人生,所以我選擇做一個好老師,希望可以帶孩子們愛上閱讀。”在大學期間,陳可英開啟了更為廣泛的閱讀,“成為老師后,我深刻意識到,備課不能單純看教材教輔,更需要博覽群書,閱讀的愛好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重奏曲:師生共讀,閱讀陪伴成長
“別人嘲笑你、冷落你,我想你心里也會不好受,所以,我們要尊重別人……”好一個推己及人。
“《臭臭先生》充滿了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向往,蘊含著善良、寬容和同情。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有一束陽光射進我的心靈……”好一個豁然開朗。
這是一群六年級的孩子們在陳可英的帶領下閱讀《臭臭先生》,并將思考傾注筆端。看著孩子們寫下的點滴感悟,陳可英思潮起伏。
這樣的閱讀活動,是陳可英送給學生們最多的禮物。她說:“教育能培養多種習慣,而閱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師生共讀,沐浴書香,我要用特別的愛陪伴他們成長。”
30年的教師經歷,陳可英給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閱讀體驗。
初到諸暨五泄初中,陳可英領著學生在寬松的環境里,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閱讀的養成教育,指導學生讀、教會學生思、組織學生議、安排學生說、引導學生品、激發學生評、布置學生練。
轉到海亮學校,陳可英繼續將導讀與拓展視野、增加積淀、提升素養緊緊相連。如每周兩節的閱讀指導、每兩周一次的閱讀效果檢閱、每節課前5—10分鐘開展閱讀活動已定格為陳可英的課表內容。在陳可英精心指導下,在報紙上發表甚至在全國征文比賽中獲一等獎的學生習作已有100多篇。
為了讓孩子們盡早接受閱讀的洗禮,陳可英又轉身進入小學課堂,來到大侶小學,讀孩子的書,看孩子的事,聽孩子的話,懂孩子的心,與孩子們攜手度過師生共讀的10年旅程。
合奏曲:公益推廣,閱讀傳遞美好
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陳可英發現普遍存在閱讀資源不平衡、閱讀能力有高低的現象,一個念頭悄悄萌芽——要做公益閱讀推廣,讓更多的農村孩子、留守兒童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閱讀服務。
于是,陳可英成為了諸暨市越民生義工團的負責人。為成就更多孩子的讀書夢,越民生開設了流動書屋,為諸暨市的嶺北、東和、斯宅、馬劍等邊緣鄉鎮的留守兒童贈送了2000多冊圖書;開設閱讀大講堂,約請作家、名師開展了60多次大型公益講座,受眾近萬人次;開設了多個閱讀基地,讓日常閱讀陪伴成為常態。
2017年,陳可英借助公益力量將馬劍鎮上和村一所閑置的鄉村學堂改建成鄉村圖書館,平時由義工義務管理,在寒暑假與周末閑暇時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輔導作業,還開設了閱讀引領課、精彩石頭繪課、剪紙藝術課等課程為山區兒童服務。
2020年,紹興市成立了閱讀聯盟,陳可英又積極參與,推廣公益閱讀經驗,號召更多人參與進來,做閱讀的倡導者、傳播者。
多年的閱讀推廣讓陳可英收獲了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浙江好人”、浙江省教師書香人物等諸多榮譽。她說:“踏踏實實踐行閱讀、推廣閱讀,我所做的一切不為其他,只為書香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