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閱讀書單,想說愛你不容易
“六一”國際兒童節又要到了。在此前后,圍繞兒童的教育、成長,每年都是社會焦點。前不久,資深童書出版人海飛通過《北京日報》披露了一個少兒閱讀方面的不完全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范圍內各種形式的少兒讀物薦書單超過6000個。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依筆者所見,光粗粗瀏覽一遍,也得耗費多半天時間。
6000多個針對小讀者的書單,看似是大家都在關注少兒閱讀,實際上是一種過度的關注,反映了一種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焦慮和擔憂。在開具書單的熱潮中,無論是開具書目的專家、作家,抑或是教育、媒體、出版機構,很大一部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推薦少兒書單,這種填鴨式的閱讀“供給”,很難充分而恰當地考慮小讀者的閱讀感受,其閱讀效果往往也會大打折扣。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少兒書單?筆者認為,原因之一,是很多出版機構現在都涉足少兒讀物出版,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一方面品種多,可選擇性大,確實是當今小讀者的閱讀福音;另一方面少兒讀物質量參差不齊,小讀者及其家長需要科學、理性的推薦和引導。有市場需求,就會有蜂擁而上,其中很多機構一窩蜂地不加調研開具書單,它們的科學性、可行性就值得疑慮了。
原因之二,是薦書活動缺乏規范,誰都能出個書單,哪個機構都可以發布書單,而發布標準無從遵循。當然,筆者不是希望把書單也搞一個“依法審批”,但通過有關部門或行業協會的示范,讓薦書單特別是少兒薦書單的出臺有一個基本標準,推薦人有一個基本水平,這樣才更加有利于讀者閱讀和良性圖書市場的培育。同時,不妨將這類權威書單先在幾個地方進行試行,以便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
當然,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多次發布中小學課外必讀書目,也就是匯集全國智庫的力量,為中小學生開具體量適合、體現國情、培根鑄魂、益智有趣的國家級書單。除此之外,應充分調動小讀者的智慧,讓其自我選書,因為再好的書單也需要小讀者來完成閱讀。而一味地讓家長和小讀者在書單中暢游、打卡,只能助長小讀者“刷書”,從而讓真正的好書與他們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