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傳記、兒童文學,多體裁童書共同講述袁隆平院士的故事 播下一粒“種子” 培育一種信仰
“1953年,安江農校,我是袁隆平先生的第一屆學生,他也是我們的班主任。有一次,他到寢室來喊大家起床出操,我起不來,只好實話實說:‘袁老師,我肚子餓,起不來,就是起來了,也跑不動。’袁老師把我喊到教師食堂,給我打了一份飯。那時,每個人的口糧都是定量的,袁老師給我的這碗飯,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p>
這段經歷的講述者是1994年開始就在袁隆平院士身邊工作的謝長江,他也是中華人物故事匯系列《袁隆平:東方“稻神”》(黨建讀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作者之一。在這本書中,謝長江與鄧湘子一起用充滿童趣的美文,向小讀者講述“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講什么故事、怎樣講故事是童書出版人永恒的考題。面對袁隆平院士精彩的人生,童書出版人調動各方力量,推出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當代神農:袁隆平》(海燕出版社)、《袁隆平的故事(紀念版)》(湖南人民出版社)、《最愛做的事》(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等優秀圖書,用多種體裁、不同角度,展現他奮斗的一生,在小讀者心中培育信仰的力量。
科學故事打動人心
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東方稻神”。成就廣為人知,背后的努力與付出卻是最打動人心的力量。寫給少年兒童的圖書往往從成長中的故事、從最具年齡接近性的故事開始。
《袁隆平:東方“稻神”》就截取了袁隆平少年、青年、中年、暮年等不同時期的重要生活片段,講述這位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一生,展現他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品質。
中學時代,袁隆平在漢口游泳比賽中獲第一名,體育運動培養了他堅忍不拔的毅力與頑強拼搏的精神。高中畢業,成績優秀的袁隆平主動跳進“農門”,進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學習。畢業后,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畢業生,袁隆平服從分配來到偏僻落后的湖南黔陽安江農校任教,提倡實踐出真知的教學方式,受到學生歡迎。
責編郝娜說,書中重點講述了袁隆平的青少年時期,更貼近孩子的認知和理解。作者謝長江從20世紀90年代就留意收集袁先生的各種資料和素材,他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鄧湘子一起真實還原了袁隆平的人生經歷,在突出袁隆平攻克雜交水稻科研難關的同時,注重刻畫他平易近人、熱愛生活、向往自由、追求真理的不凡精神和高貴品質。袁隆平青少年時期熱愛自然、興趣廣泛、向社會大課堂學習的成長經歷會讓小讀者從中受益。
《最愛做的事》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策劃出版的“科學家的故事”系列圖畫書中的一本。作者徐魯說,2018年我國在科技創新、重大工程建設領域捷報頻傳,最突出的十大成果中就有袁隆平院士和團隊的“海水稻進行測產”。
“海水稻是在我的家鄉青島做種植試驗的,我看了這個消息很是激動。這一年我給小讀者們寫了兩篇袁隆平的故事,一篇是《“海水稻”有沒有咸味兒?》,一篇就是《最愛做的事》?!毙祠斀榻B,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把《最愛做的事》做成了圖畫書,由譚立群繪畫。
責編杜艷華認為,了解并學習偉大科學家的故事,可以從幼兒開始,也應該從幼兒開始。比如,孩子應該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如今的溫飽,是科學家無數個日夜努力研究的結果,要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即使是幼兒園階段不識字的幼兒也能夠在這本圖畫書中通過讀圖理解故事。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是“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中的一本。書中從袁隆平的童年興趣開始,講述了他潛心研究雜交水稻的故事。責編于蕊說,書中重點描寫了他尋找水稻雄性敗育株的過程,在這些真實、曲折的故事中展現了袁隆平愛國報國、敬業奉獻、無私無畏、追求真理、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
《袁隆平的故事(紀念版)》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為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專門打造的特別版本,本書通過23個重大人生節點,60段人生歷練故事,完整呈現“國之脊梁”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同時讓讀者觸摸雜交水稻研究的脈絡,感受我國科技進步。
把小書做成大書
如何把真實但具有年代感的故事講生動、講進小讀者心里,把科學家的精神傳遞給少年兒童?
“科學是神秘有趣的,科學家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嚴肅,他們的情商同智商一樣高超絕倫。所以科學家的故事也可以講得神秘有趣,吸引小讀者來讀。”《當代神農:袁隆平》用26個有趣的故事客觀真實地展現了他奮斗的一生。責編陳祥認為,講好科學家的故事要注意拉近與當代小讀者的心靈距離,不能只講一些生硬的科學知識,也不能只講與當代生活脫離的遙遠過去或未來,要講當代小讀者感興趣的內容。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的編輯團隊為了講好袁隆平的故事,研讀了他的大量傳記,還做了詳細的筆記,并且盡可能搜集充足的資料,包括電影、展覽、實物、手稿等,以提供給作者和繪者參考。編輯過程中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反復求證。于蕊說:“可以說,從一開始我們便拿出了做學術研究的態度來推動這本繪本,在科學家的精神感染和指引下攻克遇到的無數困難,把‘小書’做成了‘大書’?!?/p>
“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事情,袁隆平院士向小讀者展示了人生豐富的內涵?!倍牌G華說,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在科學研究之外,他還是一個充滿了人生志趣的有趣的人。他的愛好眾多:游泳、打排球、拉小提琴……還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這些故事中“最愛做的事”不斷出現。立志之初,明白了什么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毅然投入農業研究的道路;研究遇挫時決不放棄,因為在做自己“最想做、最愛做的事”;研究取得成就之后,“最愛做的事”,還是到稻田里走一走、給稻子拔一拔草、聞一聞泥土和稻穗的氣息。這些片段呼應著書名與主題,也向青少年傳遞堅持、堅韌的力量。
“科學家的精神本身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而是體現在每一處真實、具體的細節中。比如遇到地震,袁隆平和助手的第一反應是搶救試驗的秧苗?!焙履日J為,通過這樣的事例,可以讓孩子感受、理解科學家的精神。“小書”也是“大書”。
科學精神照亮未來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是人物傳記繪本,人物傳記繪本的價值就是通過真實的故事,讓孩子們找到人生的榜樣,從小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于蕊認為,少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勢必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挫折。如果能有一個正面向上的形象去引導,對孩子的人生是有積極意義的。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盞明燈,去照亮他的未來,從而給他們一種無窮的動力與鼓勵。
“袁隆平終生把解決世界饑餓難題視為己任,慷慨地與世界人民分享科研成果,彰顯了大國科學家的世界格局和廣闊胸懷,和一顆純真、質樸、高尚的心靈?!焙履日f,袁隆平院士披荊斬棘,攻克重重難關,不僅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也為全世界的饑餓難題作出了巨大貢獻,獲得國內外科學家一致的贊譽。其人生故事將激勵一代代青少年茁壯成長,在他們心中種下探尋真理的種子,迎來生命的豐收。
“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創新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探索精神等寶貴精神,都是小讀者學習的內容。他們的成功不靠偶然,不靠運氣。他們從小立下凌云壯志,持之以恒,艱苦努力,排除萬難,終獲殊榮?!标愊檎J為,通過不同的故事,將這些科學家精神體現在字里行間,可能就會影響小讀者的一生。今天的小讀者,明天就可能成為大科學家。
談起《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于蕊特別提到故事的結尾。它是一個對開頁,畫面遠景是天空中布滿了美麗的晚霞,遠方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在云彩的縫隙中若隱若現;畫面近景是一片豐收的黃色稻穗在風中輕輕地搖曳著,就像一望無際的稻海,黃色的稻海和彩色的天空緊密相連,整個畫面具有夢幻般的絢麗色彩。畫面中央是袁隆平爺爺,他俯下身蹲在稻田里,頭微微低下,手捧稻粒,面帶微笑,深情地看著手中的稻粒,好像在想著他的“禾下乘涼夢”,為了這個夢想,他仍在稻田里奔波……“不幸的是袁爺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這個結尾現在讀來特別傷感。但我相信,他的科學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在一代代少年兒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