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爺爺:改變世界的“禾下乘涼夢”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一個生命的分量有多重,取決于他為世界創造了多少價值。許多年來,大家都知道袁隆平有一個“禾下乘涼夢”:讓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期盼和朋友們坐在稻穗下乘涼喝茶。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袁隆平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用六十年的時間研究、應用、推廣雜交水稻技術,讓中國十幾億人口能吃飽飯,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杰出貢獻,被稱為東方“稻神”,為人類戰勝饑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
小時候:夢想讓人人有飯吃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六歲時隨家人從北平搬到了長江邊。盧溝橋事變爆發,戰火迅速向中國腹地蔓延。袁隆平一家也經歷了逃亡路上的艱難、辛酸和危險。戰時,街頭巷尾流落著無家可歸的逃難者和衣衫襤褸、吃不飽飯的人。小小的袁隆平那時便萌生對世界和平和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重慶的一天,袁隆平跟母親一起上街,看到一群人在圍觀幾個耍猴賣藝的人,其中一個老人雙手抱拳,請求路人施舍。母親十分同情他,拿出一角小洋送到那個衣衫破爛的老人家手里。母親無聲的行動在袁隆平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袁隆平的初心就是從這樣的兒時夢想開始的——讓人人都有飯吃。他曾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用一生的時間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少年時期:愛思考、愛鉆研
上小學時,袁隆平在學習上不發狠,成績不拔尖,但也不差。他對課堂之外的天地更感興趣,他不僅閱讀著課本,也閱讀著社會和大自然這本大書。有一次學校組織去園藝場參觀,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袁隆平第一次看到一串一串的葡萄、樹上紅紅大大的桃子和開得特別好的花兒。袁隆平覺得果園技術人員真了不起,也對植物和種植產生了興趣。
袁隆平的成長也得益于母親的教育。袁隆平的母親做過小學老師,教育孩子很有耐心,經常抽出時間教他做數學題,唱電影里的英文歌曲。袁隆平喜歡看外國電影,迷上了學唱電影里的插曲,從而對學習英語產生了興趣。英語“童子功”幫助袁隆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對袁隆平以后在雜交水稻育種工作中直接查閱外文資料,迅速掌握國外最新的科研方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90歲高齡,袁隆平依然能流利地用英語交流。
中學期間,袁隆平就是愛思考、愛提問的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和記憶,不懂的地方就提出來。數學課上學習“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袁隆平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為什么呢?他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就提問說:“老師,負數乘負數,為什么得正數?”老師對他提的問題感到有點突然,說:“你們剛開始學習代數,講到的法則記住就是了,按照這個法則進行運算就對了。”心中的疑惑沒有得到解答,袁隆平感到很不滿足。他想弄清楚數學課遇到的那些問題,就和班中數學好的同學結成對子互相幫助。袁隆平不放棄心中的疑惑,總想弄個水落石出,不僅數學成績提高了,更逐漸養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抓住問題不放棄,千方百計找答案。
青年時期:跳進“農門”,要解世界難題
填報大學志愿時,父親希望他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但袁隆平喜歡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有太多約束。他記起小學時參觀過的那個童話般的果園,覺得學一門實用技術,做一個農業技術人員一定有趣。他又想起兒時種下的要讓人人有飯吃的夢想,堅持學農。袁隆平不顧家人的反對,主動報考了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跳進“農門”。
大學畢業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湘西大山里的一所農業中專當老師。在安江農校任教期間,袁隆平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稻,他決心把研究雜交水稻作為自己的科研課題。20世紀50年代,許多國家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在從事這項研究,盡管他們有先進的設備,有充足的科研經費,有眾多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但科研進展緩慢,并未取得突破性成績。
袁隆平認為,中國是古老的農業國,有著豐富的水稻遺傳資源,有著遼闊的國土和充足的溫光條件。他想,外國人沒有搞成功的,難道中國人就不能把它搞成功嗎?袁隆平決心勇敢地探索下去。如今,袁隆平名滿天下,但當年這堅定的信念源自一個默默無聞的中華子孫的民族自信心。
一輩子:“高產”沒有盡頭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他歷經六十余載,克服重重困難,像翻過一座座高山一樣取得了“雜交水稻”科研領域的一項又一項重大突破,并無私地分享給世界人民。
1970年,“野敗”的發現和利用,打破了世界雜交水稻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從此,一粒種子改變了整個世界。而海水稻的培育也是一項令全球震驚的農業創舉。2017年,袁隆平領銜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并聯合多家科研單位成立中國首個耐鹽堿水稻區試協作組。2020年11月,袁隆平團隊培育的雙季稻畝產超過3000斤,再創紀錄!在袁隆平心中,“高產”是沒有盡頭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稻田里的拓荒者。在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后,袁隆平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袁隆平離世,14億中國人痛別“雜交水稻之父”,緬懷“國之脊梁”。袁隆平,這位惠澤蒼生的東方“稻神”,留下了因他而遠離饑餓的世界。我們接棒,讓世界變得更好。
文中素材來自《袁隆平:東方“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