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職場小說創作的“擴容術” ——評離月上雪《投行之路》
近年來,網絡作家們深入生活、扎根生活,以青春、創業、奮斗為主題訴說時代主旋律,一大批聚焦時代、反映各行業發展的精品力作接連涌現。離月上雪的《投行之路》是首部系統呈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投資行業發展成就的網絡小說。它通過全景式的敘事架構突破了網絡職場小說的升級線路,以五大平行主角的塑造方式顛覆了傳統的主角中心論和臉譜化創作模式,選取經濟發展中的普泛性問題來反映大眾所面臨的時代境遇,用擴容方式實現了網絡職場小說寫作的變革,獲第四屆全國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一等獎。
在網絡職場小說創作中,作家大多會設置一個主角在職位、權力、財富等方面的晉升架構來獲得故事爽感。《投行之路》的獨特之處在于,小說沒有將升級體系局限在個人的職位晉升上,不同人物對于夢想、愛情、財富、真相以及自我精神世界的建構等多條追尋路線交互,共同編織了五彩斑斕的成長體系。從人物自我成長的縱向維度來說,小說圍繞明和證券的投資銀行業務展開,以投行實習生王慕雪的視角切入,將同期實習生柴胡、“男神”同事蔣一帆、“魔鬼”上司曹平生、無憂快印店員魚七等人物的命運與之糾葛,立體多面地展現了投行人的進階之路。從投行業務的橫向鋪展來說,小說在波瀾詭譎的資本市場中,將國防軍工行業、LED行業、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水利水電行業、鋼鐵冶金行業、移動互聯網行業、家用衛浴行業、智慧城市行業、移動通信終端設備行業、醫療器械行業、電子科技行業、物聯網行業和云計算行業等龍頭企業的上市、融資、發債以及并購重組經歷巧妙編排,繪就了一幅當代資本市場的“清明上河圖”。要在一個小眾行業中容納如此多的核心行業發展圖景并非易事。離月上雪將單一的職場敘事轉變為具有宏闊視野并且集言情、商戰、懸疑等眾多元素于一體的類型擴容式創作,全景式的升級敘事架構使得小說開辟出更多的故事空間,從而收獲了不同閱讀群體的喜愛。
《投行之路》采取了職場、探案、愛情三線并進的敘事脈絡。作家將“懸疑局中局”的路線加入職場與愛情中,讓明暗交織的故事脈絡相互碰撞,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小說開篇即描寫了實習生王慕雪和柴胡進入投行后的一系列快節奏工作,由此二人開啟職場“小白”的晉升路線。在這條明線之下,作家以無憂快印店員魚七的出場作為暗線的開端,通過倒敘手法設置懸念。魚七本是刑警,他的父親在一次股市非正常暴跌后跳樓自殺。因此他辭去警察的工作,隱姓埋名來到青陽調查父親的死因。隨著魚七的身份謎團慢慢揭開,小說的暗線才逐漸轉為明線。與此同時,王慕雪與蔣一帆、魚七之間感情線穿插在明線與暗線之間,達成無縫對接,使整個故事脈絡邏輯自洽。無論是職場線、探案線還是感情線,作家都設置了諸多懸念。作為職場新人的王慕雪與柴胡能否正式入職明和證券?王慕雪感情的最終歸宿是魚七還是蔣一帆?魚七能否查明真相,扳倒暗箱操縱股市的黑暗勢力?作家以草蛇灰線之法將三條故事主線穿插于《投行之路》中,故事一波三折,劇情開展如抽絲剝繭,不斷調動著讀者的情感機能,強化讀者群的持續閱讀動力。
出彩的人物塑造是復活一部小說靈魂的關鍵。《投行之路》選取不同階層、身份和代際的人物設置了五大平行主角,他們分別是海歸高才生王慕雪、普通高校畢業生柴胡、富二代才子蔣一帆、警校畢業生魚七和“魔鬼”上司曹平生。這種群像化的平行式主角設置多維度展現了人情與人性的復雜面目。反差式人物塑造是《投行之路》的一大亮點。作為五大平行主角中的惟一女性,王慕雪無疑是“高光”人設。她畢業于美國常青藤名校,擁有出眾的顏值和優渥的家庭背景作為“光環”加持。可誰會想到這樣一個贏在了起跑線上的女孩會到明和證券的投資銀行部,拿著每月1480元的實習工資做一份平均每天只能睡4小時的工作?王慕雪這一人物塑造方式顛覆了以往司空見慣的“白富美”“傻白甜”“玻璃心”式女主人設,以既美又颯、“可甜可鹽”的輕熟女路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另一個反差式人物是投行高管曹平生。他只有中專學歷,身材矮小,滿口黃牙,脾氣火爆,對待下屬嚴苛而毒舌,是明和證券里令人聞風喪膽的“閻王”級人物。而實際上,他卻是個內心溫暖、心思細膩的人。曹平生讓實習期的王慕雪和柴胡負責公司的大項目,聲稱做不好會直接將他們辭退,卻暗地里早已安排蔣一帆為他們彌補過失。曹平生表面上看不上海歸高才生王慕雪,但卻敢把法式集團招股說明書的撰寫任務交給王慕雪。他常把柴胡罵得狗血淋頭,卻在柴胡的弟弟病重時托人轉了5萬元帶給他,而柴胡最終也成為他手下專業技能提升最多的人。為何曹平生會形成這種反差式性格?這是由于他深知投行工作的不易和艱辛。他將自己20多年在投行的生存之道以暴風驟雨般的考驗方式傳授給一屆又一屆新人,實際上是要告訴他們真實的資本市場遠比想象中的殘酷,只有以“特種兵”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才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投行之路》是人生路上的一趟“洗心”之旅,也是疲憊旅人的一碗“深夜雞湯”。離月上雪將專業性要求較高的投行問題從社會通道中解放出來,并以藝術化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一套可供解決的方案,傳遞了時代正能量。作家曾在訪談中提到,《投行之路》凸顯了人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四大核心矛盾,即“事業上的激進與保守”“都市生活的穩定與冒險”“思維和認知的停滯與成長”“能力與平臺的博弈與補充”。這幾大矛盾不僅關乎人們職場的晉升、工作的處事方法與人際關系,而且還意味著人們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與姿態立場,該如何定義和演繹出多姿多彩的生命。作家以《投行之路》為故事載體,賦予不同的主角人物以不一樣的生命方式,給那些正在人生路途中猶疑、焦慮的人們提出了一套解決辦法與“正能量”的激勵機制。例如,王慕雪這類家境富有、資源充裕的人并沒有在父輩的基業上坐享其成,而是選擇在投資行業打拼。這種為夢想而破釜沉舟的干勁給時下被“佛系”文化、“喪”文化包裹的青年們樹立了榜樣。而與王慕雪不同,柴胡是經歷底層生活的普通青年,身上有不少小毛病。原生家庭環境和教育背景等原因造成了他在思維方式、處事能力和眼界見識方面的諸多局限。但他通過自己的奮斗,在專業實力、寫材料、做項目、帶團隊等方面樣樣精通,最終接棒曹平生成為明和證券投行部總經理。柴胡的投行之路可作為當代職場青年晉升的教科書來學習。
以投行領域作為書寫對象,這對作家的專業知識儲備無疑是一大考驗,這也是眾多網絡作家不輕易涉足投行題材的原因。離月上雪是一位資深的投行人,小說中的許多情節橋段都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而來。她將投資行業的許多專業術語和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闡釋出來,提高了小說的可讀性和接受度。例如,小說在解釋“風險提示”時,說這有點像“自己養大了一個閨女,然后帶其去相親。閨女身上的所有毛病,比如不會做飯,不喜歡運動,對什么東西過敏,學歷不高未來有可能失業等情況,根據誠實守信原則,父母需要全部告知男方。這么做很自然的結果就是,閨女問題越多,在男方心中的價值就會越低”。這類術語闡釋方式不僅幫讀者科普了投行業務知識,而且趣味性較高。此外,離月上雪還借以小說人物之口,用金句的方式點出了許多職場規則、人生哲理與勵志格言,如“在投資銀行,穩定比高度更重要”,“危機永遠只是表象,貪婪才是一切的本質”,“青春,不需要陽光普照,只需要烈火焚燒”……這些金句不僅可以成為投行人的職業生存寶典,而且具有治愈和激勵功能。小說在出現專業名詞的章節后還增加了“課外科普小知識”的貼示,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投行之路》能在百萬余字的篇幅中呈現我國十五大核心行業的全景式業態,展示多種向度的人物設置和人生曲線,為現實生活的矛盾與困境注入積極、正向的時代精神,是網絡職場小說在內容承載、形式創新與意義承載上實現擴容的典范,對今后的網絡職場小說創作革新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