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2021中國一日·工業興國——中國作家在行動”全國作家聯動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采風作品—— 張雄文:火紅的音符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張雄文  2021年05月21日15:16

    素樸,潔凈,安謐。披一縷浸潤五月花香的晨光,立在株洲田心高科園聞名遐邇的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大門前,我一時有些發愣。腦海中驀然涌現的幾個詞匯,與想象已久的恢宏、沸騰與喧囂相去甚遠。

    立夏剛過,也是五一長假結束后的第一天,湖湘大地長達一月有余的綿綿陰雨終于歇停下來,似乎年久失修而漏個不止的天宇露出了久違的湛藍,且藍得純凈與無垠,萬里長空一絲一毫的云翳也沒有。中車株機大門頂上立著的公司鋼架全稱前頭,聳峙一個方正而碩大的紅色繁體“車”字,像一枚朱紅印章鈐在藍色天幕上。典型的“中國印”令有著多年書法愛好的我頗感親切,仰頭琢磨了好一陣。這個“中”與“車”相融合的中車LOGO,據說有好幾種釋義,但我以為最貼切者還是“中國之心,中國創造”。

    似乎為了佐證我的想法,大門內與一株蒼翠雪松比肩的電子顯示屏,在一條“熱烈祝賀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的喜訊忽閃消隱后,跳出了另一行大字:“做中國裝備‘走出去’的代表作!”

    與滾滾湘水相應和的中車株機,確乎已是一張制造“大國重器”和“中國動力”的“國家名片”。雖然因相隔20余里,又屬不同的行業,我到株洲工作多年后,還是頭一回佇立于她的面前,更未曾跨入過大門,但與她同飲一江水,和其他市民一樣,早已熟知了令全城自豪感汩汩滔滔的一個個傳奇:

    她是昂然的引領者。多年來,她研制的各型干線電力機車,引領中國電力機車從普速到快速、從普載到重載、從直流傳動到交流傳動、從引進到出口,實現一次次奇幻版的跨越。

    她是煦暖的搖籃。中國首列商用磁浮列車、全球首列超軌、全球首列超級電容儲能式現代有軌電車……像一個個呱呱落地的嬰兒,在她懷中鳴響第一聲清亮的汽笛。

    她又是勇毅的先行者。她打造的“藍箭”“中原之星”“中華之星”等動車組,仿佛奧運賽場110米跨欄前健兒們勢如奔馬的跳躍,牽引中國普速鐵路跨入風馳電閃的動車時代。

    她還是中國裝備“走出去”的急先鋒。那些已跨洋過海的電力機車,像一張張流動的“國家名片”,飛奔在土耳其、印度、南非、德國、巴西和墨西哥等22個國家的廣袤大地。滾滾向前的車輪,激蕩著驅動全球軌道交通發展的中國力量。

    我知道,眼前似乎素淡如處子的中車株機,其實內心似火,不斷譜寫一首首刻入“我的中國心”的火紅樂章。我此番參加“中國一日·工業興國——中國作家在行動”采訪活動而來,便是想登堂入室,踅入其盛名下的隱秘深處,管窺一些跳躍的音符。

    手機屏幕顯示7:40時,大門前三三兩兩出現了頭戴長檐安全帽,身著或白或灰工裝的人,很快又是一群接一群,多是年青人,步履輕盈,神情怡然。門樓下的鋼制伸縮門緩緩洞開,將人流一股一股吞了進去。我才知先前的格外安謐,是因自己心急來得過早而已。

    一波人流中走出了穿灰色工裝,瘦高個頭,一臉憨笑的趙衛。他望著我,緊走幾步,安全帽上的“車”字LOGO也似乎涌來笑意:“你是張老師吧?”

    我微笑與他握手,暗自驚訝:經人介紹,僅僅昨晚通了一個電話,約好今早見面后跟隨他采訪,他竟能一眼便認出我來。

    跨入大門,沿兩旁香樟蔭覆,芬芳也隨之鋪灑的廠區大道緩步而行,又輾轉前往趙衛工作的鋁合金車體車間時,我們已像一對重逢的故交了。他竟是我的冷水江老鄉,多年前,曾在冷水江市某廠工作過,后因某種緣故,他來到中車株機應聘,以一手焊接絕活被欣然接納。不過,與他攀老鄉,我心下頗汗顏。他眼下的崗位雖是普通焊接監督員,頭頂卻有一長串桂冠:中車高鐵工匠、中車首席技能專家、全國技術能手、國際焊接技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鋁合金車體車間是一座與其他車間并排而臥的獨立屋宇,稱不上特別高大,外形也樸拙,門前是一排濃密的香樟。趙衛打開嚴實的鐵門,我一眼瞥見了里頭燈火通明,焊花點點,工人們早已忙活起來,與車間外的寧靜迥異。趙衛解釋說,這是按歐盟標準建的廠房,里面有通風系統,恒溫恒濕,所以得隨時關門。

    車間宏闊軒敞,橫臥一面面尚未現雛形的地鐵、動車或磁懸浮車體部件,百來個工人戴焊接面罩,分散蹲在各自崗位上專注忙碌,沒有一個注意到我和趙衛的進門。趙衛一時顧不上我,四處巡查起來。他的職責便是現場巡查,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將質量問題消弭在萌芽狀態。

    趙衛走走停停,看看焊接外形,有時還伸手敲敲,側耳聽聽。在一個蹲在底架中部上的年青工人前,他停得稍久一些,揚手指指點點。一會兒,他又麻利接過焊槍,戴上面罩,焊花很快便像一束束短促的閃電般灼亮起來。我知道,這時的趙衛,已不再是言語有些木訥的工人,而是一個揮灑自如的藝術家,忘卻了我的存在,心里只有每一條必須高度負責的焊縫和每一列車輛未來的運行安全。

    令我沒想到的是,趙衛還主持了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國家級“趙衛技能大師工作室”。隨他出了車間,來到工作室,正墻上鐫刻的一行“爭做中國中車最有為的金藍領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大字緊緊吸住我的目光。其它墻面則陳列各類級別的獎牌、獎杯和證書,出版的各種焊接技術書籍,記錄著趙衛和他的徒弟們2015至2020年間走過的足跡和完成的204項攻關戰果,也詮釋著正墻上的口號絕非虛言。我久久徘徊其間,一一瀏覽,心內震撼不止。

    “我在工作室是兼職,有時間才弄。”趙衛又搓著手,憨笑著。

    我點點頭,臉上溢滿恭肅。車間內一絲不茍,對車體質量孜孜以求,工余則苦攻技術,著書立說,培養徒弟,我見到了一位新時代工人的日常,也似乎真切聽見了“中國動力”交響曲中一個音符的律動。

    屋外的陽光開始灼熱起來,圈出的廠房或綠樹陰影,似乎因畏怯而收縮了不少。正在香樟蔭里與趙衛道別,個頭不高,敦敦實實,也是一身灰色工裝的張利好迎了過來。

    廠區很大,若無人領路,第一次來的我根本找不到張利好所在的轉向架輪對車間,只好打電話麻煩他了。握著他的手,我為耽擱他的工作而深表歉意,他微露倦容,淺淺一笑,說沒事。

    張利好是輪對車間車輪班的工位長,數控加工操作工。他剛到而立之年,河南洛陽人。聊到因何來了南方,他又是一笑:“機車技師學院畢業后,想到外面闖闖。”說著,他臉上忽現悲戚:“我師傅前幾天突發心梗走了,在他家幫了幾天忙,今天才來上班。”

    他師傅叫桂志紅,湖南省勞模、全國技術能手,才54歲,在車間主要負責構架加工,卻和趙衛一樣主持了一個“桂志紅技能大師工作室”,出版了10來部專著。張利好2014年與他簽訂師徒協議后開始學藝,兩人感情很深,有如父子,合著了一部《跟技能大師學數控車削編程》。“我們合寫的另一部30多萬字的書,正醞釀出版,沒想到師傅突然走了。我得讓書盡快出來,完成他的遺愿。”熱辣辣的陽光下,張利好臉上滿是堅毅。

    輪對車間與別的車間結構相似,里頭設備卻迥乎不同,各種高新尖的設備依次而陳,機車、城軌各種型號的合金鋼車輪,被電腦操控的機械手抓取、放穩后,又被一一測量、清洗、加工……機器的轟鳴聲不絕,卻不令人感到嘈雜,反倒有些悅耳。“這條車輪數字化生產線是中國最先進的。”張利好微笑著阻止了我的貿然拍照。

    他沒有理會我的道歉,徑直走到了自己的工位上。一個兩三人高的車床上,躺臥的車輪被切削出一圈蜷曲的鋼絲,乳白色的切屑液像磨出的豆漿般緩緩溢出……張利好抬手推了推安全帽檐,凝神觀察好一陣,放下心來,又走到相鄰的另一臺設備前。

    他和另外兩位忙碌的工人一個班組,需要同時操作四臺設備。早上8點到崗后,先是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態,檢查程序、刀具和參數有無異常,隨后才放心啟動機床。正常情況下,45分鐘加工完畢一件產品。期間,他和同事們須精神高度集中,關注設備、刀具切削運行狀態,連切屑時最細微的異常聲音也不可放過。

    趁張利好直起腰身,一臉輕松的樣子。我笑道,上班8小時,總重復同樣的動作,也有些無聊吧?他笑了:新產品的調試難度很大,很有挑戰性,之后按部就班,容易多了,只是不停操控設備,修改參數,偌大的車間里,10來個班組,大家各忙各的,偶爾會覺得有些寂寞而已。

    張利好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去年4月,車間里某型設備的支撐導座部件關鍵位置開裂,無法正常運轉,設備廠家沒有單獨的支撐座出售。若更換整臺設備,價格高昂在其次,采購周期還漫長。張利好主動求戰,憑多年積累的經驗,晝夜忙活,終于加工出了一個新支撐導座,尺寸與原件精度一致,該設備也得以重新運行。有這手絕活,無怪乎年紀輕輕的張利好,頭上便有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的光環。

    “去年申報了全國技術能手,但證書還沒有拿到。”他似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接近中午飯點了。我問他去食堂吃飯不,他說,等會安排一個人出去買飯,把另外兩人的飯菜帶進來,就在車間吃,設備就不用停工了。

    我在張利好的目送中出了輪對車間。良久,耳畔還回響著設備的轟鳴聲,像一個個流瀉的音符向我追逐而來……

    午后的陽光令我有些慵懶,但見到面龐俏麗的曾艷梅時,驚異于“中國動力”的驅動者中竟還有女子,且容貌不俗,又是響當當的“全國五一巾幗獎章”獲得者,倦意也便瞬間煙消云散了。

    曾艷梅是中車株機產品研發中心的轉向架總體設計師。我們約好下午上班開始的1:30,在她工作的轉向架研發部里見面。

    研發部在一幢綠蔭環抱的樓宇二樓,很是寬敞,一排排隔斷間坐有40來個人。人人盯著電腦忙碌,除了笑意盈盈將我迎進門的曾艷梅,無人理會我的到來。曾艷梅的辦公桌靠窗,裹著綠意的陽光斜斜而入,電腦屏幕上閃爍的光標也就格外清晰了。

    曾艷梅著一身黑色西服工裝。在辦公桌前與她并肩而坐后,我笑問她的穿著為何與趙衛、張利好不同。她嫣然一笑:下車間的工裝我也有啊,不過是白色的,在研發部就穿這身黑西服了。

    說起自己的總體設計師職責,曾艷梅的雙眸灼亮:主要負責電力機車、調車機車、城軌車輛和動車組的轉向架投標、設計、生產與試驗配合、運營考核和售后處理等。多年來,就是在這個房間,她領著自己的團隊流淌汗水,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研發的轉向架技術和產品已形成數十億元收入,帶動了中國鋼鐵、齒輪傳動和電機等10多個產業的發展。

    稱曾艷梅為穆桂英似的巾幗英雄絲毫不過分。2005年,中車株機決定自主研發時速120公里速度級B型地鐵轉向架項目,以打破國際上對地鐵轉向架技術的壟斷。30出頭的曾艷梅初生牛犢不怕虎,慨然掛帥,不分晝夜在辦公室和車間來來回回苦戰,終于提前告捷,實現了中國地鐵高速技術自主化“零”的突破。2010年,受領土耳其輕軌列車轉向架設計重任的曾艷梅,作為核心研發者,又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拿出了一個“鉸接式轉向架”方案,一舉奪得第18屆中國專利金獎。

    望著這位年歲比我小,成就又令我望塵的女子,只有不斷微笑、點頭與感慨。她卻淡淡一笑,轉臉盯著屏幕上閃動的光標,說起了自己正在研發的新型調車機車轉向架:一旦成功運用,將是國內首款能通過機械化駝峰、軸重最大的調車機車,可輕松牽引5000 噸。

    一列列全新的機車,又將牽引中車株機奔跑在更廣闊的天地……我兀自想象著,咧嘴笑了。

    一個新項目的成功,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外人難以想象的。曾艷梅笑道,記不清多少回了,自己和同事們守在車間一遍遍做試驗,常是通宵達旦;曙光熹微時,幾個人拖一身疲累下班,想打個的士回家,街上空空蕩蕩,一輛也等不到了。

    “這些年,唯一對不起的是讀大一的孩子。昨晚她還噘著嘴說,我不愛她。”曾艷梅抬起頭,目光幽幽投向窗外的藍天:“我平常陪伴她的時間太少了。為了如期完成各種科研項目,小學時就讓她寄宿,直到高中畢業。她平日打個電話我,也不一定能接通。現在呢,她發個微信,我也做不到及時回復,偶爾回一下,字數也寥寥可數。”

    曾艷梅喃喃自責時,我沉默著,耳邊似乎又聽到了中國動力旋律間一個細碎音符的滑動……

    即將離開廠區,我特意請曾艷梅引路,到總成車間轉了轉。車間內,忙碌的工人們正將其他車間送來的完工配件,總裝成一列列威猛氣派的電力機車,或一節節寬敞舒適的地鐵、城軌車廂。它們身上每一個部件,分明一筆一劃鏤上了中國制造的印痕。

    驀地,我想起了中車株機的前身——1936年創建的粵漢鐵路總機廠。她在硝煙中趔趄而行,因新中國的建立而獲得新生,而今已由一名苦苦跋涉的“追趕者”,逆襲而成健步如飛的“領跑者”。

    步出大門,晚霞漸漸升騰起來,將身后的中車株機染成絢爛的火紅。天地間一片祥和肅穆,我的眼前又無端浮出了趙衛、張利好和曾艷梅的身影。我深信,他們就是一串串火紅的音符,合奏出了“中國動力”最雄壯的旋律……

    国产精品成熟老妇女|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1024精品视频专区免费|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久久国产精品张柏芝|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91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久久精品99香蕉国产|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国产精品日韩深夜福利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91区精品|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