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詩歌照亮未來 ——《中國當代詩歌選集》波蘭文版首發式暨詩歌朗誦會在京舉行
首發式暨詩歌朗誦會現場
首發式暨詩歌朗誦會現場
首發式暨詩歌朗誦會現場
5月18日下午,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波蘭對話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當代詩歌選集》波蘭文版首發式暨詩歌朗誦會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文化參贊張中華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詩人湯養宗、胡弦、陳先發、張執浩與本書譯者,波蘭漢學家、翻譯家李周、卡塔基娜·薩雷克,波蘭對話出版社總經理安德烈·帕西米斯等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共襄詩歌盛會。朗誦會由中國作協外聯部負責人張洪斌主持。
《中國當代詩歌選集》波蘭文版書影
吉狄馬加致辭
吉狄馬加在致辭中說,中國和波蘭都是詩歌的國度,有著悠久的詩歌傳統,兩國都擁有無數偉大的詩人和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詩篇。近幾十年來,中波兩國詩歌界一直保持著密切交流,波蘭很多著名詩人的作品都被翻譯成了中文,比如密茨凱維奇、切斯瓦夫·米沃什、齊別根紐·赫伯特、塔杜施·魯熱維奇、維斯瓦娃·辛波斯卡。同時,波蘭的漢學家和出版社也一直致力于將中國的詩歌介紹給波蘭人民,從古典詩詞到現當代詩歌,他們共同為波蘭人民了解中國詩人和中國詩歌打開了一扇窗。
吉狄馬加表示,《中國當代詩歌選集》波蘭語版收錄了近年來魯迅文學獎部分獲獎詩人的作品,既反映了中國當代詩歌整體風貌的一部分,也從一個側面客觀地呈現了中國當下現代詩歌的創作水平。這本翻譯詩集的出版一定程度上可以讓熱愛中國當代詩歌的波蘭讀者進一步了解當下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相信這本翻譯詩集會在波蘭這個充滿詩意的國度找到知音。我們也希望繼續深化與波蘭在文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我們的努力,把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兩國的讀者,共同書寫中波兩國文學交流的新篇章。
張中華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致辭
張中華在致辭中提到,當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證明在疫情期間,中波兩國人文交流并沒有掉線、斷線,而是始終在線。中國作協與駐波蘭使館長期以來密切合作,聯合舉辦了一系列文學交流活動,展現了中波兩國歷久彌新的世代友誼和兩國廣泛深入的人文合作前景。
安德烈·帕西米斯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交流
安德烈·帕西米斯介紹到,波蘭對話出版社近年來與中國作協合作,先后出版了《中國當代短篇小說選集》《中國當代詩歌選集》等一系列波蘭語版中國當代文學圖書。這次出版的《中國當代詩歌選集》題為“琥珀中的光”,是一本令人贊嘆的詩集。中波兩國都有優美的語言和廣泛的詩歌讀者。正如吉狄馬加在本書序言中所說,尤其是在當今世界最困難的時候,詩歌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希望讀者在閱讀這些精彩的詩篇時獲得這種希望和力量。
本書譯者李周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交流
本書譯者李周談到,詩歌翻譯不同于散文、小說等其他文體的翻譯。詩歌本身具有某種獨特性,它牢固地嵌入自身的語言體系之中。此外,詩歌也是詞匯的聲音,是故事和音樂的融合體,當我們聽到一首詩的聲音,也能在這首詩中聽到那些已經存在的詩歌的回聲。對詩人而言,詩歌就是一場指向生活的斗爭,面對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詩人都會作出回答,而每首詩都是試圖回答這些問題的嘗試,發出的都是詩人的內心獨白。
湯養宗線上朗誦《一個人大擺宴席》
胡弦線上朗誦《夾在書里的一片樹葉》
陳先發朗誦《古老的信封》
張執浩朗誦《被詞語找到的人》
卡塔基娜·薩雷克用波蘭語線上朗誦《平安夜》
在詩歌朗誦會環節,吉狄馬加深情朗誦了新近創作的長詩《裂開的星球》(節選),表達出對人類生存環境與未來命運的深切思考,引起現場觀眾共鳴。湯養宗、胡弦、陳先發、張執浩等中國詩人和李周、卡塔基娜·薩雷克等波蘭譯者分別用漢語和波蘭語,在現場和線上朗誦了《在漢詩中國》《平安夜》《夾在書里的一片樹葉》《琥珀里的昆蟲》《晚星》《古老的信封》《被詞語找到的人》等入選本詩集的作品。詩人和譯者的精彩演繹引發陣陣掌聲,現場觀眾在漢語和波蘭語的音律之美中穿行,領略了詩歌跨越語言的獨特魅力。
波蘭藝術家吉他彈唱《冬至》
朗誦會上還播放了張中華參贊在參與中波合作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創作的歌曲《冬至》,并邀請中央音樂學院青年鋼琴演奏者牛可心現場演奏波蘭偉大的鋼琴詩人肖邦的《降E大調夜曲》。
合影留念
(文/李英俊 攝影/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