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古詩詞81課》
《康震古詩詞81課》
作者:康震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4月
定價:59.00元
ISBN:9787020170029
第22課 李白《早發白帝城》
這首詩寫于白帝城。在李白之前,白帝城最著名的事件是“白帝城托孤”。《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劉備貿然討伐東吳,大敗后一病不起,在白帝城交代后事。他跟諸葛亮明確表態,如果太子劉禪夠格,諸葛亮便輔佐他,否則就取而代之。諸葛亮哪敢取而代之?他也明確表態:一定竭力效忠劉禪,死而后已。劉備則幾乎要求劉禪對諸葛亮執父子之禮。(《三國志》卷三五)總之,這是一個君臣同心同德的感人故事。李白此番被朝廷流放,病根子就在于君臣猜忌、同室操戈。此時此刻,在白帝城想到“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李白的內心一定感慨萬千!
李白為什么會來到白帝城?說來話長。安史之亂爆發后,唐玄宗避難成都,隨即任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負責應對北方戰事,并收復被安史叛軍占據的長安、洛陽;任命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使,坐鎮江陵,呼應北方戰事。其他皇子也各有分工。但玄宗做夢也沒想到,時隔不久,太子李亨就在靈武(今屬寧夏靈武)自行即皇帝位,尊奉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遠在成都,鞭長莫及,只好默許了這一事實。李亨做了皇帝,立刻下令李璘交出兵權,李璘拒不聽從,率軍沿江東下,直奔揚州。途經廬山時,他派人上山邀請李白入伙。此時的李白,滿腦子宰相夢,一心要成就功業,結果頭腦發熱,認錯了形勢,看錯了對象。他收了聘金,欣然下山,上了李璘的船。
李白哪知道,在李亨眼中,李璘這條船根本就是一條“賊船”。很快,李璘被殺,軍隊被摧毀,李白也被投入潯陽(今屬江西九江)監獄。一度據說要判他死罪,但最終死罪免過、活罪難逃,朝廷下令將他流放夜郎(今屬貴州桐梓)。這是李白一生最黑暗的時刻。杜甫《不見》詩中有兩句,說的應該就是李白當時的境遇:“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大家都說這人該殺,只有我覺得他實在是個人才。
李白從潯陽出發,一路向西,進入三峽,來到白帝城,迎來了轉機。唐肅宗乾元二年(759),關內發生嚴重的旱災,朝廷發布赦免令,將死刑減為流放,流放減為免刑。接到赦免令,李白欣喜若狂,喜不自勝,揮筆寫下《早發白帝城》。這一年,李白已年近花甲,距離他生命的終點也只有兩三年的時間,生活狀況真是一團糟,政治前途更是黯淡無光,但在白帝城接到赦免令的一刻,陽光忽然照耀在李白的身上。從這首詩里,我們沒有看到絕望與痛苦,只看到了兩個字——青春。
第一句“朝辭白帝彩云間”,早上我離開白帝城的時候,彩霞滿天。其實,這一天到底是晴天還是陰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白自己內心感覺彩霞滿天。李白擅長描摹客觀景物,但更喜歡寫自己心中的景物:幾十米的瀑布,在他筆下就有三千尺;十幾米深的桃花潭,在他筆下就有千尺之深。這次也是一樣,對李白而言,白帝城的赦免令,就是他人生的新起點,就是他的新希望,陽光人生,從此開始。
“千里江陵一日還”,江陵今屬湖北省荊州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說:“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就能到江陵。因為是順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距離一天就到。這一次,李白講了實情,沒有夸張。不過在這一刻,別說是千里江陵,就是萬里江陵,李白也會覺得一日便可抵達。顯然,“一日還”表達的不是實際速度,而是主觀愿望與心情,就算船沒有到江陵,可是心早已經到了,這是浪漫的手法,更是暮年壯士的生命活力。
“兩岸猿聲啼不住”,“猿聲”,據《水經注·江水》記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孟浩然《登萬歲樓》詩云:“萬歲樓頭望故鄉,獨令鄉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淚,日落猿啼欲斷腸。”可見三峽兩岸之上,常常有群猿攀援鳴叫,聲音凄惻,令人斷腸。這一句既是實寫猿聲啼不住,也是比喻路途坎坷,世道艱難。
但“猿聲啼不住”畢竟不是三峽的主流,世道艱難也不是人生的主流,不管山有多高,川有多深,輕舟也總有一天要走出萬重山巒。這一刻,李白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成為那個剛剛離開蜀地的少年。他說:“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極目遠望,高山和大江層層疊疊、浩浩蕩蕩,漸漸融入廣袤遼闊的原野,明月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的彩云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詩人邁出天府之國,走出雄偉的夔門,一望天下無邊無際,所有的理想和陽光都在他的面前展開。如今雖已遲暮,年近花甲,但對李白來講,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他依然可以像當年那樣再次走出夔門,走向整個世界。
我問自己,當自己六十歲時,能否寫出這樣的青春之歌?為什么年屆花甲、疾病纏身、顛沛流離的李白能夠寫出《早發白帝城》這樣的青春之歌呢?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心中有理想,世界有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