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歌聲魂系百年黨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產生了共產黨,中國音樂文化也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為了實現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利用音樂進行政治宣傳,創造出了革命音樂文化,并為百年來中國音樂鑄就了堅實的底色,“姓黨為政”正是革命音樂文化的特質和靈魂。進而,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歷史事件、戰略決策、思想理論、英模人物、精神財富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都在這種“姓黨為政”的革命音樂中得以呈現。革命音樂魂系百年黨史,助力黨的救國大業、興國大業、富國大業、強國大業,在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助力新民主主義革命
1921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28年的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廢除了被迫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完成了救國大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展起來的革命音樂,作為無產階級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利用既有音調的填詞歌曲到融革命性、戰斗性、民族性、時代性為一體的原創歌曲,匯入大革命洪流,應和著土地革命風暴,伴隨著抗日烽火和解放戰爭的炮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見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921年到大革命失敗的1927年,革命音樂有了很大發展。早期黨的宣傳工作者將《國際歌》(俄譯法語歌曲)等蘇俄革命歌曲介紹到中國,像《共產黨宣言》一樣,讓工農大眾嘗到“真理的味道”。伴隨著安源路礦、京漢鐵路等工人運動及海陸豐、湘鄂贛等農民運動的開展,作為填詞的工農革命歌曲也應運而生。1923年,從蘇聯回國的瞿秋白有感國內的工農運動,創作一首《赤潮曲》,以表內心激動之情。大革命時期,“工農兵聯合起來”和“打倒列強,除軍閥”的歌聲響徹華夏大地,由中國共產黨掌控的葉挺獨立團正是伴隨著這兩首戰歌攻取了武昌城。革命音樂匯入大革命洪流,成為奔涌的赤潮。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井岡山、湘鄂贛、閩浙贛、贛南、閩西,在湘鄂西、湘贛、湘鄂川黔,在鄂豫皖、川陜、鄂豫陜,在陜甘邊、陜北、陜甘、陜甘寧,在左右江,在東江、瓊崖,在川滇黔,在革命大本營陜甘寧,革命歌謠普遍興起,并在黨領導開展的武裝割據、政權建設、土地革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曲《紅軍歌》曾鼓舞數萬紅軍官兵奮勇殺敵,一曲《送郎當紅軍》曾激勵數以萬計的蘇區青壯年毅然上前線,一曲《可憐的白軍》曾勸說多少國民黨軍官兵拖槍當紅軍。“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即提出武裝抗日,積極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江西瑞金、在長征路上、在陜北延安、在浴血奮戰的河西走廊,都有抗日歌曲。在大上海,更有左翼抗日救亡的歌聲,《義勇軍進行曲》激勵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七七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抗戰的歌聲更為響亮。賀綠汀在山西臨汾抗日前線創作了詮釋我黨抗日武裝之游擊戰法的《游擊隊歌》;呂驥在延安創作鼓舞青年奔赴抗日戰場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冼星海在武漢創作為詮釋我黨挺進敵后、開展游擊戰爭的《到敵人后方去》和作為戰爭浪漫曲的《在太行山上》。1938年武漢失守后,一部分抗日救亡音樂家轉移西南大后方,一部分音樂家則奔赴延安及華北抗日民主根據地、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在延安,冼星海創作了《黃河大合唱》;國際主義戰士鄭律成也創作了不朽的《延安頌》和《八路軍進行曲》;賀敬之、馬可等人則推出了更具感染力的歌劇《白毛女》。在八年全面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及其抗日民主根據地音樂、東北抗日聯軍音樂、南方抗日游擊隊音樂迅猛崛起,極大鼓舞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斗志。進入解放戰爭時期,革命音樂助力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伴隨著人民解放軍打退國民黨軍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舉行戰略決戰、發起渡江戰役、向全國進軍直至解放全中國。如果說《戰斗進行曲》《說打就打》表達了解放戰爭初期人民解放軍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那么《歌唱沂蒙大捷》《保衛黨中央》則宣告了國民黨軍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的失敗,《千里躍進大別山》吹響了挺進中原的號角,《堅決打他不留情》則用歌聲詮釋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遼沈戰役組歌》《淮海戰役組歌》《慶祝平津解放》報道了三大戰役的勝利,《將革命進行到底》則直接表達了1949年毛澤東新年獻詞解放全中國的決心。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總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展起來的革命音樂,助推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構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敘事。
社會主義好
——謳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近30年,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維護了國家主權,發展了對外交往,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屹立東方,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完成了興國大業。這一時期的革命歌曲熱情謳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社會主義好”成為中國人民心底最真摯、最自豪的聲音。首先,革命歌曲配合了保衛新生人民政權的斗爭。從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前的《我是一個兵》到跨過鴨綠江后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再到戰爭結束后的《我的祖國》、志愿軍返回祖國后的《英雄贊歌》,歌曲始終與這場正義的戰爭相伴,極大提高了志愿軍官兵的戰斗力,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解放大西南、進軍與開發邊疆、大規模剿匪斗爭和偉大的土地改革、炮擊金門和一江山登島作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軍事斗爭,也都在革命歌曲中得以充分反映。其次,革命歌曲旨在服務社會主義建設。詮釋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戰略決策,展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就,凸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宣傳國家法規政策,以激發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再者,革命歌曲服務于國防和軍隊建設。反映軍隊現代化建設成就、表現軍人風采的《真是樂死人》《打靶歸來》,抒發軍旅情懷的《騎馬挎槍走天下》《我為偉大祖國站崗》,歌頌英雄人物的《學習雷鋒好榜樣》,強化國防意識的《祖國的領土不許侵犯》,有力地配合了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進程。此外,革命歌曲還旨在助力思想政治工作和革命傳統教育。歌唱社會主義新生活,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表達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無限感激,以激發中國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斗志。革命歌曲還旨在維護世界和平、團結第三世界、反對西方霸權,以配合外交斗爭、助力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友誼及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的建立。總之,這一時期嘹亮的革命歌聲歌頌了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在希望的田野上
——見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期最鮮明的特征和顯著標識是改革,推進了富國大業。新時期的革命歌曲極富時代氣息。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飄過希望的田野,吹響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謳歌改革開放和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轉折;《春天的故事》講述春天的故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將改革開放推向新階段、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的歷史性跨越;《江山》闡述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科學發展觀之歌》詮釋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切為打贏》飄過練兵場,助力國防和軍隊建設;《黑頭發飄起來》《北京歡迎你》歌聲響徹亞運賽場、奧運賽場;《鼓浪嶼之波》以歌聲回應“一國兩制”;《1997,我的愛》《七子之歌》見證香港、澳門回歸;《為了誰》《永遠是人民子弟兵》助力長江抗洪、汶川抗震;《西部放歌》用歌聲助力西部大開發;《天路》見證青藏鐵路通車;《把一切獻給黨》《我和我的祖國》《八一軍旗高高飄揚》謳歌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軍隊;《咱老百姓》展現人民的精神面貌。這一時期的歌曲展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記錄了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滄桑巨變。
奮進新時代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聚集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并將在本世紀中葉最終完成黨的強國大業。
進入新時代以來,廣大音樂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集聚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弘揚中國精神,在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呈現出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力量的可喜局面,使革命音樂文化脫穎而出,大放異彩。歌曲如《共筑中國夢》《復興的力量》以“中國夢”“新時代”“復興”“力量”為關鍵詞,詮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表現出對習近平總書記“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的回應。歌曲《目光》助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表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戰略眼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歌》《自信之歌》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堅定四個自信。《強軍戰歌》《我們從古田再出發》等歌曲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凝神聚氣,生成戰斗力。這些作品不僅旨在詮釋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詮釋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和依法治軍,而且還塑造了新型陸軍、新型海軍、新型空軍、新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武警部隊的新形象,體現了習近平強軍思想,反映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激發了廣大官兵的戰斗精神、表現了人民軍隊的精神面貌,譜寫出了一首首旨在重塑軍魂的強軍戰歌。此外,歌曲《和平——命運共同體》旨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絲路放歌》唱響了合作共贏的絲路之歌;《生態文明之歌》《綠水青山》助力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不忘初心》等作品旨在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一個都不能少》《逆風天使》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譜寫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不忘初心的信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