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作協主席、副主席簡介
主席
劉恒,男,1954年5月生于北京?,F任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北京作協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學院院長、專業作家,北京文學月刊社主編。
代表作及主要獲獎作品有:短篇小說《狗日的糧食》獲全國第八屆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天知地知》獲首屆魯迅文學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獲第一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第一屆老舍文學獎;擔任編劇的電影《本命年》獲第40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菊豆》獲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西班牙第35屆瓦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金穗獎,《秋菊打官司》獲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張思德》獲第10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等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云水謠》獲第10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等獎、文化部第12屆電影華表獎,《集結號》《鐵人》獲第11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電影獎,《集結號》獲臺灣第45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擔任編劇的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于2002年獲第八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編劇獎、第21屆中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編劇獎;報告文學《老衛種樹》獲首屆全國環境文學優秀作品獎。
劉恒于2002年獲首屆北京市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2004年被中宣部列為“四個一批”領軍人才,2010年獲首都杰出人才獎。
副主席(以姓氏筆畫為序)
寧肯
男,1959年出生于北京。現任北京作協副主席、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
代表作和主要獲獎作品有:長篇小說《蒙面之城》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天藏》獲第四屆老舍文學獎,《三個三重奏》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等獎項。其本人還曾獲得“施耐庵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孫郁
男,1957年出生于大連?,F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
代表作有:專著《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閑錄》《魯迅憂思錄》《魯迅與周作人》《魯迅與胡適》《魯迅與陳獨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張中行傳》等。其本人曾獲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文學評論家”獎、首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等獎項。
劉慶邦
男,漢族,1951年12月出生于河南。現任北京作協副主席、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
代表作及主要獲獎作品有: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征文優秀獎,《誰家的小姑娘》獲2001年度《人民文學》優秀小說獎,《遍地白花》獲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55周年征文優秀獎;中篇小說《家道》獲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45周年征文獎,《月光依舊》獲全國煤礦烏金獎一等獎,《神木》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啞炮》獲第四屆老舍文學獎;長篇小說《斷層》獲全國煤礦首屆烏金獎長篇小說獎,《紅煤》獲第五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節藝術貢獻銀熊獎。其本人于2002年獲首屆北京市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
鄒靜之
男,漢族,1952年9月出生于江西南昌?,F任北京作協副主席、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中國作協會第九屆全委。
代表作及主要獲獎作品有:組詩《大荒》獲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40周年征文優秀獎;擔任編劇的電影《因為有愛》于2000年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千里走單騎》獲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2006年圣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擔任編劇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二部)獲第22屆中國電視飛天獎,《五月槐花香》獲第25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編劇獎,《琉璃廠傳奇》獲北京市春燕獎優秀編劇獎;擔任總撰稿的《福娃奧運漫游記》獲第11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動畫片獎。其本人于2006年獲第三屆北京市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2007年獲首屆中國話劇金獅獎編劇獎。其創作的小劇場話劇《我愛桃花》于2003年上演后獲得觀眾好評,至今已演出逾200場;歌劇《西施》于2009年末首演后至今已演出近20場,廣受歡迎。
陳曉明
男,漢族,1959年2月出生于福建光澤?,F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協副主席。
代表作及主要獲獎作品有:《無邊的挑戰——中國先鋒文學的后現代性》獲中國作協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獲2010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德里達的底線——解構的要義與新人文學的到來》2011年獲北京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12年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專著《解構的蹤跡:歷史、話語與主體》《不死的純文學》《守望剩余的文學性》等。其本人曾獲“華語傳媒文學大獎 ”2002年度評論家獎、2014年騰訊首屆文學大獎年度批評家獎等獎項。
周曉楓
女,漢族,1969年6月生于北京,籍貫吉林?,F任北京作協副主席、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
代表作及主要獲獎作品有:散文集《鳥群》《斑紋——獸皮上的地圖》《收藏——時光的魔法書》《你的身體是個仙境》《聾天使》《巨鯨歌唱》《有如候鳥》等。其中《巨鯨歌唱》于2014年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初洗如嬰》于2016年獲第四屆朱自清散文獎;《離歌》于2017年獲第二屆琦君文學獎;《離歌》于2018年獲《收獲》排行榜專家評審榜和讀者人氣榜非虛構類雙榜第一名;《有如候鳥》獲2017年度新浪好書榜十大好書,2017年度大眾喜愛的50本書,2017年度影響力圖書。其本人于2002年獲馮牧文學獎;2008年獲中國作協主辦的第十一屆莊重文文學獎;2018年,獲第16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散文家獎。
格非
男,1964年出生于江蘇丹徒,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協副主席。
代表作和主要獲獎作品有:長篇小說 “江南三部曲”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中篇小說《隱身衣》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四屆老舍文學獎等獎項。其本人曾獲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杰出貢獻獎”等文學獎項。
唐家三少
男,1981年1月出生于北京。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史文創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青聯委員、北京文聯副主席、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網絡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作協網絡創作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網絡作協名譽主席、中國網絡作家村村長、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天津炫世唐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一級作家職稱。自2004年2月從事網絡文學創作至今,目前已創作《光之子》、《善良的死神》、《空速星痕》、《斗羅大陸》、《酒神》、《斗羅大陸II絕世唐門》、《天火大道》、《斗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斗羅大陸IV終極斗羅》、《守護時光守護你》、《隔河千里,秦川知夏》、《神瀾奇域無雙珠》等二十余部健康正向有影響力的網絡文學作品,總字數突破四千一百萬,總計出版二百余本圖書,總銷量超過一億冊,產生廣泛影響,為網絡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唐家三少從2012年起連續五屆被中國作家榜評選為網絡作家第一名。2017年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曾獲“網文之王”、第九屆作家榜“年度致敬網絡作家”、第十屆作家榜 “年度網絡作家大獎”、第2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第3屆中國原創文學風云榜“2017年度成就作家獎”等榮譽稱號。
曹文軒
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于江蘇鹽城?,F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代表作及主要獲獎作品有:短篇小說《再見了,我的小星星》獲第一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獲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第三屆宋慶齡文學獎金獎,《草房子》獲第四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第五屆宋慶齡文學獎金獎,《紅瓦》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第二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細米》獲第四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青銅葵花》獲第十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黃琉璃》獲第八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電影劇本《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中國電影華表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曹文軒于2016年獲“國際安徒生獎”,該獎被譽為“兒童文學界的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該殊榮的中國作家。其本人參與的“中國當代文學”被評為國家優秀精品課程,參與完成的“中國當代文學專業課程建設和研究生培養”項目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曾獲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獎、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2004年獲第二屆北京市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著有理論專著《小說門》《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等。
王升山
男,1959年4月出生于北京。北京作協原駐會副主席。
負責作協日常會務以來,主持和創辦了很多促進文學發展繁榮與作家團結的活動,對合同制作家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受到中青年作家的廣泛歡迎;響應中央號召,在全國省級作協中首先成立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團結了一大批居京網絡作家,開拓了作協團結、引導新生文學團體工作的新局面;成立北京作協小作家分會、與高校合作設立“駐校作家基地”,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文學普及,為北京文學事業積聚后備人才,使北京作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推動籌建、成立北京老舍文學院,弘揚北京文學傳統,培養文學梯隊,使北京文學薪火相傳,后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