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臂哪吒》:話本藝術與兒童文學的碰撞
《八臂哪吒》周銳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3月版
作家周銳以最新力作《八臂哪吒》做了兒童文學史上一次卓有意義的探索。周銳在兒童文學領域深耕多年,同時也是一位京劇愛好者、京劇文化推廣人。《八臂哪吒》是他首部京劇題材的少年勵志成長小說,也是新系列“梨園少年三部曲”的首作。
京劇與小說結合,話本藝術與兒童文學碰撞
以長篇小說的形式來呈現京劇的圖書,少之又少。而《八臂哪吒》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白,它以京劇為主題,以少年成長為線索,融歷史、典故、知識于精彩的故事中。
周銳的文筆素來是凝練活潑的,而這次,字里行間還洋溢著純凈質樸的氣息,行文敘事中充滿了人間煙火味兒。時間的指針回撥到上世紀初,一個發生在老北京城里的故事向讀者徐徐展現:幾個平民出身的孩子,因為對京劇的喜愛而相識相知,分別進入了科班和戲校學習,共同進步,快速成長起來。當面臨學藝路上的各種難關時,他們毫不氣餒,苦尋出路。當科班遇到危機時,他們迎難而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護佑京劇藝術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令人驚艷的是,這是一部明顯有著話本藝術風格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化身為一位“說書人”,他藏于故事的背后,細膩地編織著故事的脈絡,精巧地把握著敘事的節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讓讀者不忍釋卷。
雙線敘事,全景式展現京劇行業的全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小說的亮點之一就是采用了雙線敘事的結構,將故事線索分成了傳統科班、新式戲校兩條。小說如同一幅巨幕拉開,全景式地展現了京劇行業的各個環節,以及曲藝教學傳承的運作流程。
小說中的人物形形色色,科班的故事主要圍繞著學徒運葵、運春、運池等人展開,戲校的故事則聚焦在學生云娥、云麗、云薇等人身上。從童年時期初入梨園,到少年時期在科班或學校里學藝并開始登臺表演,再到七年后逐漸成為舞臺的主心骨,這些人物的成長貫穿整條時間線,是整部小說的主脈絡。此外,配角的塑造也十分形象飽滿。圍繞著科班和戲校這兩個地方,和京劇這個行業相關的人物在小說中逐一登場。一組組人物活靈活現,由此構建起了一個流光溢彩的梨園世界。
傳承與創新,對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深刻思考
小說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借助百轉千回的故事情節,向讀者展示了年輕一輩京劇人是如何承擔起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使命,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葆有精神內核下在時代變遷中接續繁榮。
小說中主人公們的身上,凝聚著一代代京劇人開拓創新的縮影。如果時代是一幅拼圖,那么每個人其中的一小塊,個人的努力看似渺小,卻仿佛微光,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光,照亮京劇行業的未來之路。
小說從開頭的科班與戲校各自獨立行事,到后來雙方合作編排新戲,雙線敘事到了此處,實現了徹底的交匯。這既是文學作品情節設計的一個高潮點,也是作者世界觀輸出的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