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隨處可見奮斗的身影
天氣微涼,陳雙華腦門卻直冒汗。他擰緊最后一顆螺絲,甩甩肩,長吁一口氣。
“前幾天,老顧客開車走神,磕到馬路牙子,把輪轂給刮花了。你看,做完修復,是不是跟新的一樣?”4月27日中午,顧客打電話說過來取車,陳雙華見徒弟們忙不過來,趕緊上前幫忙裝好汽車輪轂和輪胎。
位于長沙市芙蓉區火星街道的馬王堆汽配大市場,有240多家門店,來自全國各地的汽配零部件數不勝數,大到發動機、保險杠、變速箱,小到車膜、門把手、剎車卡鉗……雖占地30余畝,市場內車停得滿滿當當。門店里,多為20出頭的年輕人,大家在地面蹲著干活,電光火石、熱火朝天。
“老口子”陳雙華,習慣將馬王堆汽配大市場喚作“馬王堆汽配城”。他是長沙福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火星商會”會長。公司旗下8家門店40多名員工,都是他前后收的“徒弟”。
“以前日子過得苦哩,可謂家徒四壁。”20多年前,陳雙華從老家汨羅市前往馬王堆汽配大市場學習汽修技術。學成后從一家“夫妻店”做起,隨著長沙市汽車保有量迅猛增長,他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打拼20多年,陳雙華是馬王堆汽配大市場崛起的親歷者,也是受益者。
馬王堆汽配大市場及周邊,曾是城鄉接合地帶,當地政府有意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你可能不知道,這兒,是長沙市汽車銷售、汽配汽修行業的發源地。”談及大市場歷史,陳雙華如數家珍。1988年,我省首家汽車銷售集團申湘汽車在此落地生根,東風、夏利、本田等大型汽車銷售集團相繼入駐。“在遠大路兩廂,汽配汽修門店像雨后春筍般‘生長’。”陳雙華告訴記者。
“這里流傳著一句名言——千年富貴地、盛世馬王堆。”陳雙華說,這片區域不僅出土了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汽配大市場也名聲在外,一度成為年輕人追逐夢想的天堂。上世紀90年代末,當地政府建設馬王堆汽配大市場,引導和培育汽車銷售、配件和維修相關企業向市場及周邊聚集,馬王堆汽配大市場隨即聲名鵲起。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長沙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客源迅速膨脹。陳雙華等一批老師傅“老帶新”,市場規模效應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
“夫妻店”忙不過來,陳雙華開始招學徒、設分店,并讓“出師”的學徒當店長,再招學徒。得意弟子閩中和,2003年開始跟他陳雙華干。如今早已“自立門戶”,在中南汽配城開起了滕達約車吧名車服務中心,年經營流水1000多萬元。
衣缽相承,抱團取暖。如今,馬王堆汽配大市場已走出一大批優秀企業,其中不乏申湘汽車、鑫天汽車、津湘汽車等我省汽車相關行業巨頭。“長沙現有的絕大多數車企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都在馬王堆汽配大市場‘歷練’過。他們有的留在了這里,有的去了中南汽車世界、大河西汽車世界、高橋汽配城,有的還走向了全國。”陳雙華告訴記者。
這些年,汽配行業出現不少新生事物,比如新能源汽車崛起、汽配線上競爭激烈。也有一些店主的店面環境不好、知識更新慢、服務跟不上,慢慢被市場淘汰。
芙蓉區委、區政府與火星街道辦事處牽頭成立“火星商會”、馬王堆汽配城汽修行業聯合工會,提升企業職業技能,構筑誠信市場環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當地政府還推動市場轉型升級,在不久的將來,這里的軟硬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陳雙華重回課堂培訓,學習企業經營管理。不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他,已將經營業務從汽修拓展至汽車保養美容、加裝改裝、二手車買賣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汽車服務鏈。
睡過綠皮火車座位底,住過5元錢一晚的旅店,試過3天不吃飯、4天不睡覺,陳雙華等“馬王堆汽配人”吃得苦、霸得蠻,如今仍起早貪黑,進貨發貨親力親為,只不過隨著條件改善,交通工具換成了高鐵、飛機。
服務市場的黨員干部、披星戴月的門店老板、揮汗如雨的修車師傅……在這里,隨處可見奮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