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陽區西后樓社區,既要住新房也要“暖心房”
“自從嫁到后樓村,挑擔水壓斷筋,石頭瓦碴硌腳心?!苯衲?9歲的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西后樓社區居民紀燕,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到的這句順口溜。
這個地處膠州灣東北角的漁村,曾經是一個姑娘們找對象時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鹽堿地長不出莊稼,村民靠打魚為生,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到頭勉強溫飽;村里沒有飲用水,大家每天摸著黑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到幾里外洼地去“搶水”……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隨著城鎮化的迅速推進,西后樓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低矮的平房變成了新房,曾經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了干凈整潔的瀝青路,還有寬闊敞亮的“幸福廣場”,每天都有人在散步、跳舞、健身……
可若問起西后樓人,小康生活的起點是不是住進了新房?大家卻連連擺手。
西后樓社區2010年完成舊村改造后,因流動人口增加、社情復雜,社區治安狀況并不理想?!拔矣浀糜幸荒辏袘艟用褚粋€月丟了3輛摩托車,同時期還發生了多起入室盜竊案,搞得人心惶惶,晚上連覺都睡不安穩。”西后樓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全合回憶說。
為保障社區居民人身財產安全,2012年,西后樓社區投入200多萬元,在社區及外圍鋪設近200個攝像頭,構筑起全覆蓋、無死角的技防屏障。此后,社區又在出入口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還增加了5個與公安部門聯網的高空天眼,監控室安排專業人員24小時值守。自2012年起,社區再沒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
曾經困擾居民的車輛失竊問題,也有了智慧化解決方案:社區引入第三方機構,在每一棟樓下都建了智能電子車棚,每個車棚不僅安裝高清攝像頭為車輛“保駕護航”,還設有20多個智能充電樁,只需6毛錢就可以給電動車充電7個小時。
嘗到了現代科技“甜頭”的西后樓,逐步將更多智慧元素引入日常生活:社區服務中心引入“互聯網+政務服務”自助終端,辦理老年優待證等市本級734項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設置便民查詢系統,居民“一鍵觸屏”即可查詢社區近三年黨務、居務、財務等公開情況;將年老體弱居民列為重點照顧對象,分析其日常出行、散步等行為軌跡,發現異常第一時間安排網格員查看;委托第三方機構為獨居老人上門免費安裝燃氣及一氧化碳報警器,接入在線平臺進行24小時監測……“智慧社區的建設,給居民們帶來了安全感,也帶來了方便和舒心。”社區黨務助理紀樂樂說。
更讓居民們感到貼心的是,社區有一個24小時在線、隨叫隨到的志愿服務團隊。近年來,西后樓社區先后組織成立“5號有約”巾幗志愿者、夕陽紅志愿者、愛心維修服務隊等7支志愿服務隊伍,活躍骨干志愿者超過300人,志愿者人數約占社區總人口的一半。誰家有家電維修、老人理發等需求,在微信群里一說,很快就有志愿者上門服務。
“大家上了樓不像以前低頭不見抬頭見了,但有了這些志愿活動,我們就還是熱絡絡的一家人?!鄙鐓^志愿者紀燕說。
“老百姓過得好不好,就看臉上笑不笑。我們理解的小康生活,既要住新房,也要‘暖心房’,有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王全合說。